半年得一句(1/3)
微-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一日友人请他到家里做客,用名贵之鱼款待他,李调元吃得很满意。友人说这是自己养的鱼,可以送他一些,但必须答一联,李调元欣然答应。友人领他到鱼塘边,指着水中游鱼说:“青草塘里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李调元左思右想,对不上来。友人见此情景,忙说:“你先把鱼拿走,改日再对。”李调元不好意思地告辞回府去了。
冬去春来,眨眼半年过去了。一天,李调元出城游春,只见满田油菜花开,一片金黄,又看见一农家姑娘,在万花丛中觅路而行,满身都是金黄色的花瓣。李调元触景生情,回家后,写好下联,命人送去。朋友展开一看,上面写道:“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朋友感慨地说:“小小对儿,竟尔如此认真,老弟真乃有心人啊!”
错漏成趣
微-清代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由于心情紧张,竟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说该书法家欺她没学问,定要将其斩首。书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释道:“此处并非遗漏,而是填写的一阕小曲。”并当即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了以后,无言
以对,只好赐酒压惊。
翁同龢巧对李鸿章
微-翁同龢是咸丰六年(1856年)的状元,日本海军舰队侵略朝鲜时,翁同龢是主战派,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政见各异,争论甚烈。一天,李鸿章退朝后调侃翁同龢说:“我近日偶得一句下联—司农常熟世间荒。可是上联老想不好。你是对联高手,请赐教!”翁同龢是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相当古代司农;李鸿章是合肥人,时任北洋大臣,掌管内政、外交、官事等大权,实为宰相。翁同龢坦然一笑,立即回敬:“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顿时哑口无言。他们都以职务和籍贯以及时事相互嘲讽,还各自正好用“荒”对了“熟”,“瘦”对了“肥”。既有互对、自对,又都是一语双关。
不会写诗的大学者
微-方苞是康熙年间的大学者,以擅写古文、时文而名闻大江南北,但唯独不会作诗。少年时,他曾在京城将自己写的诗呈送大诗人汪琬指点。汪琬接过后,只粗略一看,就将诗稿扔在地上,大加诋毁,弄得方苞非常难堪。接着方苞又将诗送给王士祯,王士祯看后也不加称赞,而是摇了摇头。最后方苞去拜访刘体仁,刘体仁读完后,久久不说一句话,思索了很久后,对他说:“足下以后可不必再作诗,只凭文章出名就可以了。”方苞听了,很怅然地回到家里,从此便不再写诗了。
你怎么敢连老婆都不怕
微-据《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勤果公张曜,为一时名将。他的妻子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但是他自己是个大老粗,于是就跟随夫人学习,就像老师和学生一样,他夫人骂他,他也不敢顶嘴,觉得理所当然,时间久了他也慢慢学通了文史。后来他担任山东巡抚,有次和下属一起聊天,就说起了自己的夫人多么能干多么厉害,还问大家:
“你们怕不怕老婆?”有人回答说不怕老婆,这个巡抚张大人马上神情凝重地说:“你好大的胆子,怎么敢连老婆都不怕?”
王韬拿馒头骗老婆
微-据《退醒庐笔记》记载,清末有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王韬喜欢吃西餐,但是每次吃完之后要把还没有吃完的外国馒头带回家,人家问他,他就说是喂金鱼。次数多了,人家就觉得好奇,就问他的仆从:“你家大人一共养了多少金鱼?是不是有很多品种?”这个仆从道出了内幕:“你以为我家大人拿馒头回家真是喂金鱼?不是那样的。因为我家大人除了喜欢吃西餐之外,还喜欢去其他地方花天酒地,但是我们太太管得很紧,不让他乱来。所以他就每次拿点西餐馒头回去藏好,如果哪次回去晚了,就去拿出来给他老婆看,说是吃西餐比较晚,用馒头做证。如果以后吃西餐有客票(发票),你也给我们家大人,上面不要写日期之类的,让他回去好交差。”其他人听了,都忍俊不禁,想不到王韬竟然如此怕老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