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

学生骂老师

字体:16+-

学生骂老师(1/3)

微-龚自珍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不守礼法。道光年间,年已39岁的龚自珍入京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异,不由得大笑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温叔平听到后,走过来把那份卷子看了一遍,说:“这是浙江举子的试卷,考生肯定是龚自珍。他最爱骂人,如果不推荐他,肯定骂得更厉害。我看不如把他推荐上去。”于是王植把这份试卷推荐上去,果然被考官取中了。发榜的那天,有人问龚自珍的老师是谁,龚自珍竟然用嘲笑的口吻说:“真稀奇,是个无名小卒王植。”王植听说以后,把温叔平好一顿埋怨:“我依你的话推荐了他,哪知道还是免不了挨那小子一顿骂,真拿他没办法。”

两个字断送功名到白头

微-据《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听政期间,有一年,新科进士朝考,一个进士在诗中用了“翠浪”二字,阅卷者见之,感到十分惊骇。原来慈禧的小名叫“翠妞儿”,馆阁中人应试,均避“翠”字。不过只是久居京师的人才知道,外省士子大多不知。这份考卷诗文俱佳,然而京中俗语,以“浪”为妇女**的代词,“翠”字已不可用,何况更加以“浪”字?假如进呈太后,恐触“圣怒”,所以无人敢负其责,卷遂被摈斥。“翠浪”二字,就这样断送了那个新科进士一生的前程。

最侥幸的状元

微-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有一天,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第二天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第二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

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的结果是: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百岁观场

微-据《清代野史》记载,生活在顺治、

康熙年间的黄章是广东顺德人,他年近40才考中秀才,60岁补上廪生,83岁被选为贡生,100岁时参加乡试。他从广东到北京应试,千里迢迢,一路由曾孙服侍照料。入考场时,黄章在灯笼上大书“百岁观场”四个字,曾孙在他前面引导。黄章以百岁高龄应乡试成了当时科场佳话,当时正好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古人为求功名,的确是锲而不舍。

歪打正着中举人

微-雍正元年(1723年),正逢各个省举行考试考举人,江西的考试题目是《学而优则仕》。那个时候的规矩是:秀才的考卷呈上去之后由房考官负责抄写,然后再由他们推荐拿去评阅分等级。有个姓张的考官,本来就学问不怎么的,断句都成问题,文章更是读不懂,一时搞得手忙脚乱,在抄写考生试卷的时候把墨汁都打翻了,洒在试卷上。这一下吓得不轻,赶忙去向主考官汇报。这主考官正在呼呼大睡,蒙眬中听说什么“男字第三号,周健民”等等。他还以为是来汇报选出的优异考生,就不耐烦打断说:“我不用看了,就点第一名吧。”这一下,本来应该名落孙山的周健民歪打正着登上了江西第一名举人的位置。

长了胡须不能考试

微-清代有一姓胡的考官督学监考,他做事认真,监考时按照名册,对考生的年龄、相貌等,查核得非常严格。

名册中将考生有须却不浓密者描写为“微须”,因

此,他便把那些长着胡须的考生通通都拒之门外。

一考生不服,据理力争,胡考官怒斥道:“你难道不懂得朱熹注‘微,无也’的意思吗?”

该考生并不示弱,也反唇相讥说:“照大人的说法,《论语》中‘孔子微服过宋’岂不是说老夫子‘一丝不挂、赤身**’经过宋国了!”

考官的绝妙批语

微-清朝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文化教育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只有三人。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

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

为第一,并批道:“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

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一言动情中状元

微-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朝唯一一个四川籍状元骆成骧,能够被光绪钦点为状元,是一件很巧合的事情。当时正值国运维艰的年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战败,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不仅赔了很多白花花的银子,还割让了土地。这种侮辱,光绪本不愿承受,也不甘作“亡国之君”但这事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和日本人妥协而成的,没有实权的光绪无可奈何,只能“临朝痛哭”。而骆成骧的文章开头便是:“传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此即臣发愤忘死之日也!”这句话无疑说到了光绪的心坎里,让光绪大为感动。本来是排列第十,马上被光绪提拔为状元。

考数学不准用阿拉伯数字

微-据《清稗类钞》记载:闭关锁国是清代一项基本国策,在数学上亦不例外。一位名叫黄漱兰的江苏督学在主持算学考试时,发现某考生答卷上凡用到数目之处,均写成阿拉伯数字,勃然大怒,马上写块牌子挂出来:“某考生把外国字写进试卷,用外国人的东西来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术极其不正。”并且立即停止了该发给这位考生的津贴,以示惩戒,最后该生发狂而死。使用阿拉伯数字竟然招来横祸,不禁令人感叹不已。

唯一的女状元

微-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妇女参加政权管理,专门开设了女性参加的科考,试题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在答卷中列举了古往今来贤女之功,深刻地批驳了孔子歧视妇女的错误主张。她斥责千古圣人的勇气颇得洪秀全的赏识,洪秀全亲自选定她为状元,并选派她到东王府担任女簿书。傅善祥是真正的中国历史上的女状元,她当时考中的时候只有18岁。这次考试洪秀全还录取了“探花”“榜眼”等一系列女子当中成绩比较优秀的人。可惜太平天国只存续了十几年就垮台了,这个制度也就没有坚持下去。所以说,傅善祥真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