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外交事件

§第十五章 慕尼黑会议——肮脏的外交勾当

字体:16+-

第十五章 慕尼黑会议——肮脏的外交勾当(1/3)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一)外交背景

慕尼黑会议与会首脑合影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居住着约300万日耳曼人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苏台德区。德国法西斯利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问题挑起事端,为侵略制造借口。

1933年10月,德国扶植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充当侵略工具。

1938年3月,德国强行兼并奥地利。

4月,希特勒唆使日耳曼人党要求苏台德区";自治";,德军同时在德、捷边境集结,进行武力威胁,由于捷举国奋起,决心抵抗。希特勒被迫暂时退却。

9月12日,希特勒在纽伦堡发表演说,公开宣布要援助苏台德日耳曼人党。当晚苏台德发生暴乱,出现九月危机。

9月15日,张伯伦赴德国伯希特斯加登同希特勒举行会谈,不惜一再退让,表示英国“承认苏台德脱离的原则”。

9月19日,英、法两国对捷施加压力,迫其割让苏台德区。

9月21日捷被迫接受英、法建议。

9月22日,张伯伦再次飞抵德国同希特勒会谈。

希特勒又要求兼并更多的领土,并于9月26日以战争相威胁,局势空前紧张。经过幕后策划,由墨索里尼出面斡旋,决定举行英法德意4国慕尼黑会议。

9月30日凌晨签订了《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

(二)过程

1、事件经过

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捷)位于欧洲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希特勒在德国上台以后,积极策划发动新的世界大战。1938年,他把侵略矛头指向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早在1937年6月,纳粹德国就拟订出侵捷计划。1938年3月,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后,即把侵略矛头转向捷,企图以支持“民族自决”为名,占领捷西部日耳曼人集中居住的苏台德地区。

当时,德国力量并不大,如果英、法等国加以制止,是可以遏止住的。但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非常害怕战火烧到自己身上,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当作牺牲品,用来换取德国不侵略自己的保证。

为了拍

卖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从1938年9月15日到22日,仅一星期内,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将捷克斯洛伐克作为礼物送给德国,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1938年9月20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这一次正式拍板成交,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 慕尼黑会议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的褐色“元首宫”里开始会谈。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也被带到了会议大楼,但只能呆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坐冷板凳,等待最后的判决。第二天凌晨1时,四国在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移交德国的协定上签了字。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走出“元首宫”后,捷克政府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几小时后,捷克政府正式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

9月22日,张伯伦向希特勒通报这一情况,希特勒则对捷提出更为苛刻的领土要求。捷政府断然予以拒绝,希特勒则使战争讹诈升级。

9月29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于30日凌晨1时签署《慕尼黑协定》。同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英德两国签署共同宣言(后来法德亦签署共同宣言),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之间的战争”。

英、法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换来了有希特勒共同签字的四国所谓“再也不想彼此交战”的宣言书。在张伯伦和达拉第看来,让德国进捷克斯洛伐克,就为德国打开了东进的大门,把祸水泼向苏联的勾当告成了。所以,当9月30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竟得意忘形地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纸片,对那些欢迎他的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们说道:“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其实,这是希特勒使用的“声东击西”的手法。就是在慕尼黑会议时,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终有一天我们将并肩对英国和法国作战。”

1930年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9月1日,德国就以突然袭击波兰掀起了对英、法的全面帝国主义战争。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2、《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全称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包括8条正文、1个附件和3项声明。主要

内容包括:

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德军于1938年10月完成对上述地区和其他日耳曼人占居民多数地区的占领,这些地区存在的任何设备必须完好地交给德国;

对上述不能确定日耳曼人是否占居民多数的捷其他地区,应暂由英、法、德、意、捷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占领,于11月底前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其归属,并划定最后边界;

捷政府应在4周内 慕尼黑会议释放正在服刑的苏台德政治犯;

有关政府须在3个月内解决捷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否则,德、英、法、意首脑将再次开会讨论;英法保证捷新边界不受侵略;

当捷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意也将对捷提供保证。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

协定迫使捷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从而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助长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全境。英法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保证捷新边界的国际义务。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后来“慕尼黑”成了为了自私目的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行为的代名词。

(三)深远影响

慕尼黑会议及协定粗暴地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大国主宰小国,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进行妥协的一次交易,是绥靖政策登峰造极的表现。慕尼黑会议及协定鼓励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

慕尼黑会议是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该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它严重侵犯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主权,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这一协定的签订,也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自保政策。

同年10~11月德军占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并于9月进攻波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