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霸:从献计曹操开始

第419章 登基称帝(大结局)

字体:16+-

黄祖气得想吐血。

刘枫这是摆明了,就是要一直控制着他。

他现在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真要寻死的话,他也狠不下那个心。

还能怎么办?

去长安呗!

三天之后,刘枫率领浩浩****的大军上路。

除了他本来带入荆州的五万人马,损失了一些。

再有钟繇、马腾、韩遂,带来的两万人马。

典韦、张辽、高顺,带来了三万。

黄祖投降的那两万。

就算最后一战,也损失了一些人马,仍然有超过十万的规模。

其实,从宛城去长安,走函谷关是绕路了。

还有一条更近的路,就是向西走武关,经商洛,穿越秦岭,过蓝田,到达长安。

但这条路要翻越秦岭,特别难走。

刘枫不愿选择那条路。

他还是想,堂堂正正的,从函谷关西进关中,到达长安。

这条路线,不仅好走,更具备一种象征意义。

就是向天下人宣示,他刘枫从此,要入主长安了!

……

经过半个月的行军,刘枫大军终于到达了长安。

这片地方,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就一直是天下最高权力的象征。

即便汉光武帝,在迁都雒阳之后,长安也依旧是个备用京都。气派不是一般都会城市可比。

可是在经历了董卓、李傕之后,又让关中军阀混战了一段时间。

这座巍峨的大城,已经破败不堪。

百姓也被折腾得,十室九空。

遍布硝烟的大地上,没有了多少生气。

看到面前的这一幕,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在这个地方建都,怕是有些寒酸。主要是,除了城墙依旧巍峨,其余啥啥都不剩了。

刘枫却好像,并没有受到多大打击。

乐观地说道。

“不破不立!”

“今后,长安会再度辉煌。我要把它建成,天下最大的一座都市!

这话不是开玩笑。

长安城墙的规模,超乎想象的大。全长超过了一万丈,是全天下圈地面积最大的城墙。

有这个基础在。

再加上,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

想要建成一座最大的都市,所有的先天条件都能满足。

皇帝刘协,再一次地回到了长安皇宫。

如今的皇宫,已经破败不堪。

虽然怀念,但他却不想进去。

因为这座皇宫,带给他太多不好的回忆了。

在这里,他像坐牢,又像个提线木偶。还有很多很多他在意的人,都死在了这里。

因为这些,他连皇帝都不愿再做了。

刘枫则堂而皇之地搬进了皇宫。

不止是他,也让所有的将士,都搬进了皇宫里住。

在一片破败之中,重建!

……

八月十五,刘枫受皇帝刘协禅位,登基称帝。

历代皇帝登基,从不选择八月十五。

因为八月是金属性,金主革,有两重主要的寓意。

一重是,金为兵,刀尖舔血,国家必多战事。

另一重寓意,金主革。历代皇帝都喜欢安稳,不喜欢变动,从来把变法都看作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但是刘枫,偏偏一不怕战事,二力主多行变革。

八月被历代皇帝嫌弃,却独独让刘枫很喜欢。

十五这个日子,虽是月圆之日。可先贤都觉得,月满则亏。

选这个圆满的日子,也就意味着,以后会开始不断地走下坡路了。

可刘枫就觉得,圆满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月亏了之后,下个月不是又会满吗?

何必因为一些扯淡的胡思乱想,就白白放着好日子不用,偏要去选一些个初四、初九的日子。

于是,就这么登基了。

登基之后,国号不变,依旧是大汉!

年号要重新更改。

刘枫觉得,自己今后的目标,不光是要统一天下。还要让天下百姓,真真正正地做个人!

身为皇帝,他要做的就是,共天下百姓之情,和而不同。

因此年号更改为——共和元年。

登基之后,天下诸侯,竟无人来贺。

这是摆明了态度,不支持刘枫登基称帝,还想最后再搏一搏。

刘枫的应对很简单。

就是重新编组军团。

典韦最早跟随刘枫,实力就是极强,麾下白虎团堪称最强军。

第一军团,就以典韦为军团长,李典为副。白虎团划入第一军团,成为特殊军种。

第二军团,军团长是赵云,张绣为副。因为有击杀吕布的战绩在身,赵云如今已经是实打实的天下第一猛将。

坐上第二军团长的位子,无人不服。当然,除了典韦。

他们两人,也会时不时地交手比试一下。但在不拼命的情况下,典韦不是赵云的对手。

赵云却说,如果是战场上,以命相搏,他不如典韦。

到底谁更强,到底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第三军团长太史慈,于禁为副。

第四军团长黄忠,臧霸为副。

第五军团长颜良,文丑为副。

第六军团长李整,马超为副。

第七军团长马腾,韩遂为副。

第八军团长张辽,高顺为副。

第九军团长魏延,周仓为副。

第十军团长甘宁,裴元绍为副。

除此十大军团之外,还另外设了两个边境军团。

并州的雁门军团,以田豫为军团长,麾下先锋大将高干。

幽州的渔阳军团,以阎柔为军团长,麾下先锋大将鲜于辅。

文官序列,百官以郭嘉为首。

郭嘉组内阁,成员七人。除郭嘉本人外,依次有田丰、诸葛亮、贾诩、满宠、王粲、钟繇。

内阁成员,每人都可组建一个独立的御史团,专职风闻奏事,监察天下一切!

因为打乱了权力的垂直边界,就让交叉监管,形成了致密的渔网。

如此一来,一旦有贪赃枉法的事情被发现,就无人敢于强行撑伞庇护。

仅此还不够。

刘枫认为,官僚习气的养成,来源于权力不对等。

百姓手中没有半点权力,就会反过来让官僚肆意压迫,失去节制。

这是自然规律,不是靠自我节制可以避免的。

必须要给百姓,能够直达天听的监管权!

施行密折制度,在各县设专门的密折箱。不许地方插手,由内阁长期轮换派人,从各县提取。

只有搭建好基础,大汉才能永世屹立不倒,愈挫愈强!

至此,刘枫重新组建的朝廷,有了一个基础的框架。

往后,就是挥军南下,平定各路诸侯。

诸侯联盟聚在一起,刘枫尚且能轻松应对。

现在,尽起十大军团,东西拉开,全面南下,谁能抵挡?

发兵之日。

有消息传来,士燮败军在返回途中,顺手拿下了夏口,抢夺粮食。

刘琦在乱军之中身亡,刚刚封的江夏王,又无了。

黄氏一族,因为得到黄承彦的指点,基本都逃出了夏口。只有少数人,死于兵祸,全部家产,被掠夺一空。

江东。

孙策、刘繇之前没有参与攻打宛城。是因为他们两家厮杀上了。

孙策一举吞下了刘繇的地盘,杀死刘繇。

恰逢刘表来游说,顺手收了刘表,做了丹阳太守。

刘备在诸侯联盟起兵之初,就找借口返回了徐州。

本想先观望,假如刘枫被杀,他就直出青州,夺取地盘。

但最后刘枫战胜,败退的是曹操和袁术。

刘备立刻转向,趁袁术虚弱,夺取袁术的地盘。

关羽、张飞,对刘备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心怀不满。一再劝诫,最后险些闹到兄弟翻脸。

曹操不能坐看刘备占便宜,也出兵讨伐袁术。

理由是,当初擅自撤兵,险些害他全军覆没。

这一次,袁术南边的刘勋,要应对孙策的进攻,没能北上救援。

袁术本身就实力大损,在曹操和刘备的联合进攻下,很快就失去了大半的土地。一病不起,吐血而亡。

眼看着诸侯内讧,打得一塌糊涂。

刘枫大军到处,无数军民望风而降。

一统天下的日子,看来不远了。

刘枫寻思,等天下安定了,好好地搞一下基建和水利,与民休养生息。

等民力恢复,国家富强,仓廪充足,商业繁荣。

就挥师向北,向西,两个方向去开疆拓土。

不仅要大片的良田,还要大片的草场。

更要向西再度打通丝绸之路,通过商业贸易,赚欧洲的真金白银。

当今大汉的强军,天下无敌。

相信必定可以横扫欧亚大陆,彻底镇压那群欧洲蛮子。

这样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全书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