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三年四月癸巳,刘备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刘禅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
很快,吴蜀之间又再次结成了联盟,只是现在这次结盟比之上次不能同日而语。
经历了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吴蜀两军死伤数十万人,尤其是蜀军死伤过,半元气大伤,这样的仇恨一时之间是无法消弭的。只是迫于北方曹丕的威胁不得不罢战,维持一种实则并不牢靠的关系,以应对始终觊觎南方的曹魏大军罢了。
刘备死后,蜀汉军中顿时谣言四起,据说刘备死前曾对丞相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样的传言甚嚣尘上,不光是在蜀地,很快就连曹魏、江东也听到了这个说法。绝大部分人也都信以为真,刘备去世后,整个蜀中也的确只有诸葛亮一人有能力撑起整个蜀汉江山了。
不过这样的谣言传到陆逊耳中却觉得这简直荒谬绝伦,以刘备之明、孔明之贤,岂会真的说出这等话来?
不过这样的谣传就算陆逊自己不信,但只要天下人都认为是真的,那么他就是真的。
这流言竟把诸葛丞相与王莽等同起来,用意之刻毒,令人心惊。孔明若是不对这种危险言论予以澄清,尽快消除刘禅的疑虑,日久必生大患。但奇怪也就奇怪在了这里,孔明一向为人谨慎,对刘备也是忠心耿耿绝无半点反意,更没有取刘禅以代之的一点想法,可他居然对这样的谣言置若罔闻,任由谣言随意传播,隐隐似有默认的意思。
这可就太奇怪了!
就连葛瑾都忍不住想要给自家兄弟修书一封,劝他赶紧澄清谣言,以免日后给自己引来祸患。
陆逊看到诸葛瑾正在写信,便对他说道:“我看子瑜兄你就不必费心了,就算你说得再有道理,想必他也不会听你劝告的。”
“哦?伯言此话何意?”诸葛瑾停下了手中的笔问道。
“呵呵,试问子瑜兄,刘备刚刚身死不足一月,可这样的谣言却已经传遍天下,你就不觉得奇怪吗?”
“的确奇怪,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派人大肆传播,想要致我二弟于不忠不义,所以我才更要提醒他呀。”
“以孔明之智你说他会看不透这些吗?可他既然知道是有人在故意传播,不仅不点破却还配合着有默认之意,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听到陆逊如此说,诸葛瑾叹了口气道:“我二弟是绝不会背叛刘备父子的,只是他为什么不去澄清谣传我就不知道了。”
“子瑜兄觉得这样的谣传是针对谁的?”陆逊又问道。
“自然是针对我二弟的,恐怕多半是蜀汉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刘备已死,想要再扳倒我二弟,然后就能独揽蜀汉大权了吧,只是不知道我二弟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什么顾忌,所以才一直没有澄清。”诸葛瑾猜测到。
“子瑜兄此言差矣。”陆逊神秘一笑,又说起了另一个话题:“听说主公在夷陵大战之后,趁着士气正盛之际,开始着手准备登基事宜了,子瑜兄应该知道这件事吧。”
“自然知道一点。”诸葛瑾刚要问陆逊为何又提起了这件事,问题刚到嘴边诸葛瑾猛然一拍脑门,惊道:“伯言,你的意思是说我二弟‘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谣言乃是刘备死前故意派人传播出来的,目的就是针对我们主公的?”
“刘备此举不仅是针对我们主公,还针对了已经篡位的曹丕。”陆逊点了点头。
诸葛瑾在屋内来回踱步,经过陆逊的点拨他也渐渐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刘备死前故意放出“刘禅孱弱有意将蜀汉江山禅让给孔明”的谣言,首先就能肯定刘备绝对相信孔明的忠心。而孔明猜到刘备的用意后,既不会真的接受所谓的禅让,也不点破这个谣传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他们君臣二人合起来给天下人演了一场大戏。
首先,刘备也算是大汉的正统,他的禅让是名正言顺的,而孔明明明有机会接受禅让,却因忠心而甘愿为人臣子,心甘情愿护佑刘禅以表忠心。
而汉献帝被曹丕逼迫,不得不将帝位禅让给他,表面看似乎也名正言顺,但天下人无不知那是汉献帝的无奈之举,因此曹丕接受禅让反倒不算是名正言顺了。
再说孙权,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虽说手段不算光明正大但好歹也是有据可依的,但是孙权想要自立为帝便无论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无论找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算是名正言顺。
在这乱世中虽然一切以实力为尊,但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忠君爱国、一切讲究礼法的思想风潮也已经流行了数百年时间,尤其是在读书人与讲究传承的士族大家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正因此,织席贩履的刘备仅仅凭着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很快就在乱世中拉起一支队伍,也才能在短短十余年间就能成为三足鼎立中的一大势力。
刘备就是想用这样的手段,以对大汉江山和对刘氏皇族忠心耿耿的孔明为类比,用来衬托曹丕和孙权的野心和贼心。而且这样做还能更加衬托出刘禅大汉正统的身份,帮助刘禅更好的招揽民心。也算是在临死前狠狠地摆了曹丕和孙权一道。
“怨不得主公最近又忽然不怎么提登基的事情了呢。”诸葛瑾又问陆逊道,“可是我二弟就算不点破,也该早日澄清他无心想要替代刘禅之事,可为什么他只字不提呢?”
“因为刘备死前的最后这一条计谋,除了针对我们主公和曹丕之外,还针对了另一个人,所以孔明才一直沉默。”
“难道那个人就是我二弟?”
“准确点说应该是你二弟的后人。”陆逊又接着解释道,“刘备应该清楚,以孔明才智定会猜到他的第一层用意,因而也会配合他不点破禅让的谣言。但刘备也和子瑜兄一样,以为凭孔明的忠心和为人,应该会向天下澄清他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如果孔明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刘备的第二个目的也就达到了。”
“刘备应该也能想到,他死后蜀汉江山多半就要靠孔明支撑了,而蜀汉的其他势力也自然会往孔明左右靠拢,这样的势力集团恐怕会一直持续,即便孔明死后也不会立刻就消失。他可以相信孔明的忠心,却没理由也相信孔明后人的忠心。只要孔明澄清了他没有受禅让的野心,那么也就绝了孔明后人继续做大的可能,而且到时候刘禅为了避免大权旁落,也可以随时灭掉孔明的后人,而一旦孔明身死这样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经过陆逊的一番讲解,诸葛瑾终于彻底明白过来了:“刘备死前的这最后一条计谋可真是毒辣,看来我二弟是看透了刘备隐藏的第二层用意,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人才没有澄清,好制衡刘禅的名头,到时候也可以让自己的后人能够进退自如。”
权力的争斗永远都有看不见的刀光剑影,越大的权力争斗就越是杀机重重,只要身处其中,无论有没有争夺之心,都不可避免地会被卷入这杀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