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之开局截胡潘金莲

第六十六章 开封见闻

字体:16+-

第六十六章 开封见闻

这次会试的考试地点在开封,自然不能想现代考试一样,临考前坐飞机或者火车去考试,只能坐马车前往,武松的本意是自己一个人去就行了,但是几位夫人都不同意武松说的,认为考试还需要几人陪伴着一起去开封。

当时在武松的竭力劝阻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几女终于作罢,决定听武松的在家经营生意,就这样武松一人踏上了赶考的路上,这一路上是由一彪形大汉驾马车送武松过去,这大汉是武大郎找来的帮手,家里在开封有亲戚,所以这次和武松一起回开封府顺便看看自家亲戚,这大汉也给武松自我介绍过,武松还记得他的名字,路说笑着说“祝兄,这一路上麻劳你了”

这大汉也挺实诚的,挠挠头对武松说道“武老爷这可不麻烦,这一路上我经常走,熟悉的很,放心交给我吧”

就这样这姓祝的大汉驾着车,带着武松赶完开封府。

开封府可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哪怕戏剧里也经常有这么一句,“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但是可惜包拯在的时候,是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时期,现在已经到了第八份皇帝宋徽宗了,不能见到此青天老爷,实属不幸,毕竟有包青天的到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北宋四京制有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

东京是首都,位于汴梁。

南京是宋州,不是今天的南京,在今天的商丘。商丘是太祖龙兴之地。

北京就是盛产香油的大名,今天的河北大名。

所以,东京,开封,汴梁这三个名字,在宋朝实际上都是指今天的开封。

所以饶是武松也有些激动,诚然支开死女还有一点就是他想自己去见林霖的一部分原因。

事实上,当初北宋选择开封做首都的理由本身也很牵强。

第一个原因,五代几个乱世王朝,对于开封定都,皇帝们都住习惯了也就懒得迁移了。

宋开国之前,开封作为唐以后五代几个乱世皇帝的首都,已经先后经营了半个世纪之久。

从后梁开始,中间除了后唐短暂迁都洛阳,其他皇城都在开封定都。当初后梁选择定都在开封,主要是因为朱温起家就是在开封,相当于是他本人的老家,住着也舒服一些。朱温为了毁掉大唐的帝国基业,先是烧掉了长安城,逼迫皇室东迁洛阳;之后还不过瘾,在洛阳朱温又大开杀戒,断了皇室的龙脉。长安和洛阳沾的人血过多,最终才确定了开封定都。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北宋的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江南一带。

要知道当年北方的耕地已经不适应人继续开垦了。况且北方多年战乱,大量人口向南迁徙。

人口一开始迁移了,那么这个聚集人口多的地方,自然也就会越来越繁荣昌盛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江南一代。

从隋唐开始到北宋,南方的经济发展在逐步上升。

只要读过隋唐英雄传的大概也知道,隋朝在此处修了一条运河,就叫京杭大运河,这运河一修好了,就代表商品流通更方便了,其他朝代的皇帝一看,首都定在这里不错,然后就都定在这里了,这大运河虽然当时修的时候名不聊生,但是纵观历史它对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不过这条大运河到了宋朝时期,确实有那么点不太给力了,其他地方都堵塞了,那怎吧呢,那就只能在能用的地方用摆,而恰巧这能用的地方就是江南到汴梁这段

宋太祖赵匡胤一看,确实其他地方当首都都不方便,于是就定都开封了,宋朝一定都开封,那么势必会带动开封的发展,就这也开封也就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哪怕时至今日,开封的地方位置也较为优异。

开封经过北宋一个半世纪的经营,已经非常繁华了。到了北宋末的宋徽宗手里,宋徽宗本来就是贪图享乐之徒,他本身觉得开封还是没有太过于繁华,于是他又继续添砖加瓦,在搜集天下珍奇、加强皇家园林建设方面。

关于宋徽宗寿山艮岳的,到是又一个奇怪的传闻:宋徽宗即位的时候儿子太少了,于是他向一位姓刘的方士咨询了一番,这方士告诉宋徽宗了一句话,“京城东北隅,形加少高,当有多男之祥。”

大致意思就是地势太低了,不能生男孩,提高地势就能生了,于是就有了寿山艮岳。

当然这也是玩笑之语。

要说这寿山艮岳有多豪华,后面就有多惨,这等天下奇观最后也被金朝入侵所毁掉了。

开封有那么多优点,自然也有缺点,开封四周平阔,无天险之地,一旦被入侵,就会很快沦陷,所以历代宋朝的兵马都驻扎在此,但是既然是首都自然没有什么斗争啊,这些兵越呆也就越被腐化,也就导致了后面竟然连一战之力都没有,只能靠岳父一个人苦苦的撑着。

想到这里,武松叹了一口气,只能继续抱起书本来读,虽然他心中有抱负,但是知道宋朝这内忧外患确实很那整。

一路上,武松走的也很安生,也没有什么强盗劫匪什么的,一路上也就看到各地都去参加考试的人,也算热闹,进京赶考本来就是古代的一大奇观,所以这也不算太夸张。

路过梁山泊也没有什么英雄好汉,不过大抵上这些好汉也没什么理由惹自己,想到最后他们始终不能成事,武松也就没多想,不过梁山泊上面到都是悍将,如果以后抗击金朝能用的上他们也算不错。

不过世事难料,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帮助自己。

到了开封之后,那姓祝的大汉邀请武松去他亲戚家被武松拒绝了,还给了这大汉一些钱财,让他好好的衣锦还乡,那姓祝的大汉看武松不去,也只能作罢,带着武松去了一家客栈给武松开好了房间。

就这样武松想着今天确实太晚了,不太适合拜访人,也就没有乱跑,在客栈里面读书,听那掌柜的说,客栈里面来的人都是来参加应试的人,不过武松也没在意,一是因为这几日他感觉自己的书越读越畅快,二是他现在是曾布门下,确实很多事情都很方便,至少目前宋徽宗还要仰仗曾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