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超级谋略

第二十一课:借势利导,曾国藩和皇上谈条件,抓住了湖南的兵权

字体:16+-

曾国藩马上写了一份奏折,命人连夜七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在奏折里,他先将靖港失利的原因,推到湖南总督鲍起豹的身上,说鲍起豹“畏贼拒战,以致贼寇从后方偷袭,才导致靖港失利,实在误国误民”。

鲍起豹你这个王八蛋,上次唆使手下差点要了我的老命,这个仇我还记得的。“曾剃头”这个外号,也是你们这一帮家伙给我起的,此刻不趁机整倒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说,我要拿到湖南的兵权,不杀猴给鸡看,以后怎么令其他的官员乖乖听我的话呢?

在奏折的后面,他还一再说湘军的勇猛:都是臣下治军有方,也是皇上的洪福,要想臣下真正击败太平贼寇,就必须让臣下节制湖南所有的兵权,统一指挥才行。绿营兵只要经过臣下的培训,也能成为劲旅的。臣练兵一年,已经耗尽了家财,打战没有钱可不行啊!臣不敢向皇上要,但是臣原来那种募捐就有功名的方法,不知皇上认为可否继续实施呢?

怎么样,手段高明吧?

我的湘勇已经拿出来遛了,事实证明是匹战马而非骡子,让战马上战场,总得好鞍和好饲料伺候着。原先别人给钱,我卖点功名,害得被人弹劾,现在请皇上允许我大卖特卖,只要有钱,四品以下的虚衔和入乡贤祠,也不是不可能,对吧?

接着,他让人上岸敲开几个店家的门,把店里所有的鞭炮给买了,从半夜一直炸到即将天明。

浏阳鞭炮这时候显示出威力来了(浏阳烟花鞭炮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由唐代浏阳人李畋发明而成),炸得城内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心惊胆战,都没法睡觉了。一个个寻思着,莫非“曾剃头”真的死了?赶着出殡呢!可是不像啊,败军之将,本来就该死,岂敢这么张扬。好容易熬到天亮,相互一打听,啊!湘潭大捷?惨了,刚刚给人家冷屁股看,现在得涎着老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了。

以布政使徐有壬为首的几个官员,已经写好了弹劾曾国藩的折子,徐有壬还当众拍着胸脯:这回要是不整倒姓曾的,我就他的崽(湖南人发誓的习惯用语)。

湘潭大捷,朝廷肯定要加官进爵,还弹劾个屁呀?别管姓徐的会不会姓曾,先把折子烧掉吧,赶紧收拾一下,往脸上抹点油加厚一点,去江边道喜。别忘了带上一点礼物,以示恭贺之心。

一大早,江边就陆陆续续来了几十个官员,还有不少士绅,抬着一些牌匾,诸如“中流砥柱”、“一代儒将”之类。城内的浏阳鞭炮完全脱销,紧急从浏阳调货。江面上满满一层青雾,那是鞭炮炸出来的硝烟。

湖南提督鲍起豹他们那些官员,一个个满脸堆满媚笑,活脱脱的一部《变色龙》的模样,等待着曾国藩给他们颜色。这时候,曾国藩就是大骂他们一顿,跳起来给他们几记老拳,他们都不敢放个屁。

但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曾国藩穿着一身新衣,在一群部下的簇拥下,笑容可掬地站在船头,朝这些湖南的父母官们拱手回礼,仿佛昨日的不快,根本没有发生过。

并非曾国藩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是他想到了新的招数。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以善待人。理学讲究顺应天时,重在修心,凡事能忍则忍。

曾国藩都做到了。

面对岸上那些穿着官袍的势利小人,他生气有什么用呢?既然没用,又何必生气呢?

更何况,在接下来的一些计划中,还得仰仗这些家伙帮忙,即使不愿帮忙的,只要不帮倒忙就行。

靖港失利,是由于他太轻敌,加之信息情报不准导致的,并非兵勇不能打战。军队打赢了,肯定有人送钱来,有了钱,接着打造战船,招募兵勇,把队伍扩大。有了队伍,就有了和朝廷谈价钱的资本。

往后的军饷,还得需要这些势利小人们帮忙呢!此刻在曾国藩的眼中,那些家伙不是他的对头,而是财神爷。

面对财神爷,怎么能不笑脸相迎呢?

牌匾有了,鞭炮声有了,银子当然也有了。曾国藩大手一挥,全都手下。所有的荣誉,都是前方将士拼死挣来的,有功的奖赏,阵亡的抚恤,往后要用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不怕银子多。

请客是免不了的,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与梁山好汉不同的是,多了官场上的礼节和虚伪。

湘军大胜的消息很快传至京城时,京城里一片沸腾,连咸丰皇帝都激动不已。以前清军和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大清半壁江山丢失,大清国也岌岌可危,咸丰皇帝正打算退出关外去呢,冷不丁传来了这样的消息,叫他怎么不高兴呢?于是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曾国藩。

立马派人翻出曾国藩以前的奏折,曾国藩不是想要绝对控制权吗?给!他不是没钱想卖官吗?答应他“办理甚合机宜目”;不是说湖南总督鲍起豹畏贼拒战误国误民吗?查办!

马上颁发上谕:嘉奖曾国藩二品双眼花翎,特命曾国藩单衔奏事,“办理甚合机宜目。湖南省文武百官,除巡抚人之外,曾国藩皆有权调遣。湖南总督鲍起豹“畏贼拒战”,革职拿办。

这道上谕从根本上改变了曾国藩在湖南的政治地位,一下子成了举国上下的名人,红得发紫。

上谕先发至巡抚衙门,骆秉章接旨后,立即寻思起来,人家曾大人现在是二品,品衔虽然和他一样,但人家现在是皇上的红人,还加戴双眼花翎,总不能还让人家待在船上办公吧?我把我的巡抚衙门给贡献出来,略表心意。于是带着藩、臬两司等一班官员,拥着一顶绿呢空轿,亲自来接一直住在城外船上的曾国藩入城。

曾国藩一看也惊呆了,说什么都不肯上轿子,巡抚骆秉章好话说尽,和几位藩司臬司的官员,连扯带拉,将曾国藩按进了轿子里,一窝蜂抬进了巡抚衙门。

曾国藩刚入城,上谕又到了:塔齐布勇猛善战,升为湖南提督。

曾国藩进了巡抚衙门,他手下郭嵩焘、刘蓉、陈士杰等一些军事参谋,则住进了原来的湖南审案局,与巡抚衙门一墙之隔。

上一次在这里,曾国藩险些连命都丢掉,在众人的冷眼中灰溜溜的离开,现在他回来了,是巡抚亲自领着所有的官员用轿子给接回来的。

扬眉吐气啊!

但是曾国藩却显得非常平静,该给面子的给面子,该拉好关系的拉好关系,礼节一点都不差,显得非常大度。

尽管曾国藩如此宽宏大量,可是湖南布政使徐有壬仍是坐不住,他担心那几个和他一起想整死曾国藩的人,会调头向曾国藩密告而整死他。眼看总督鲍起豹已经被查办,他这个布政使的位置恐怕坐不稳。当天晚上,在众人人离去之后,他悄悄带着几箱子金银珠宝,来到曾国藩的住处,进去之后跪下痛哭流涕,捶胸抽脸地一番检讨。

曾国藩一看这家伙演戏非常逼真,太过入戏把脸都抽肿了。凡事适可而止,他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装出于心不忍的样子,上前扶了起来。看在那几箱财宝的份上,原谅了徐有壬,笑着说:“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曾某为官多年,一向廉洁奉公,离开京城的时候,路费还是借来的,想不到徐大人竟有如此家底,若是皇帝知道徐大人……算了,不说了!我代表湘军将士们,感谢徐大人的捐赠……以后军饷方面,还得仰仗徐大人多多帮忙才行啊!”

他这番话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但表白了自己的廉洁,还指出了徐有壬的贪赃,从此之后,刀把子攥在手里,随时捅出去,鲍起豹就是你的榜样,能不能坐稳位子,就看你姓徐的听不听话了。

徐有壬吓得浑身抖索,哪里还敢不听话呢?

几天后,塔齐布率湘勇凯旋归来,长沙官民出十里迎接,大家都想见一见这个挽救大清于危难之际的“神人”,众官的阿谀奉承之言就不用说了,鞭炮更是铺天盖地,纸屑都铺了厚厚一层,要是换在今天,收垃圾的人都能发一笔小财。

曾国藩眼含热泪,紧紧抱住了塔齐布:兄弟,你可帮了哥的大忙,哥以为你也会出师不利,正打算带着你们去湘乡那边的山里打游击呢!

酒喝够了,礼也收够了,盛誉下的曾国藩还要办一件收拢人心的大事。(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