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说到胡雪岩手下的当铺总经理黄有声,担心贪污的事情败露,要老婆实施美人计,结果胡雪岩果然中计,对当铺的账目问题暂时不过问,这可急坏了他的合伙人。
胡雪岩是十二月初来上海的,因为左宗棠要十二月中旬到上海,他得提前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小爷叔,老太太和夫人都好吧?”在古应春家里的小客厅里,胡雪岩和古应春夫妇围着茶几坐着,七姑奶奶先问道。
“七姐挂心了,她们都很好。最近上海有什么变动没有?”
七姑奶奶冷着脸道:“上海倒是没什么变动,不过我倒是听说你那里出了一件事。”
胡雪岩一愣道:“我那里?没出什么事呀!”
“哦,真的吗?那为什么你那二十三家典当行的经理没调动呢?”
“那是因为怕他们到生地生意做不好。”
“恐怕不是吧?”七姑奶奶是胡雪岩的义姐,交情自然不比寻常,说话也不顾忌。
胡雪岩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本来对这件事就自知有错,一听七姑奶奶提起来,立时面露窘色,古应春在一旁连连向七姑奶奶使眼色,意思是别让胡雪岩太难堪,可七姑奶奶装着没看见,继续追问道:“我也不怕你生气,凭着你叫我一声姐姐,我问你一句话,你要说实话。”
“七姐尽管问,雪岩一定说实话。”
“好,我听说你是中了人家的美人计才停止这个计划的,是不是有这回事?”
七姑奶奶的话有点太直接了,古应春真怕胡雪岩接受不了,赶忙打圆场说道:“这些不过是有些人的道听途说,你不要信,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
“要他自己说。”七姑奶奶毫不放松,步步紧逼。
胡雪岩知道瞒不过,而且知道七姑奶奶确实是为自己好,索性坦白承认道:“七姐,你说的没错,是有这回事。”胡雪岩是打算承认了,让七姑奶奶骂一顿出出气,再想个办法补救,谁知七姑奶奶只说了一句“你真浑呀!”就突然一头向后仰去。
胡雪岩和古应春赶忙上去扶,人已经昏迷过去了。看来这次七姑奶奶对胡雪岩是动了真气,一口气没喘上来,竟然昏了过去。
这下可把胡雪岩吓坏了,“七姐,七姐!”他大声地叫着,一边使劲地摇晃着七姑奶奶。
过了好一会儿,七姑奶奶终于缓上来了一口气,慢慢地睁开眼睛,看了一眼面前的两个男人和其他的人,又慢慢闭上了。
胡雪岩走到七姑奶奶的床前说道:“七姐,是我对不起你,做了这等蠢事,你放心,回去我就把那对狗男女赶走,然后把二十三家典当行的经理来个大调换。”
七姑奶奶好像听到了一样,睡梦中露出了一丝微笑。
胡雪岩答应了,必须处理当铺的事情,但是眼下,得先把左宗棠来上海的事情给办风光了。左宗棠是他的靠山,这事必须办得圆满才行。
左宗棠的到来立刻就轰动了上海。
这一则是因为左宗棠的威望,他建立的功业为自古以来少有的,大清四大名臣之一自是非同小可;二则却是胡雪岩和古应春的多方联络,使得全上海的洋人十分配合,甚至连沙俄的军队也似乎忘了和左宗棠在伊犁结下的仇,和各国舰队一起升旗鸣炮,让左宗棠初到上海,立刻就来了一个开门红。这么大的场面,上海人自然要街谈巷议,奔走相告,左宗棠以两江总督的身份巡视上海的事也随之家喻户晓。
左宗棠对此自然很高兴,对胡雪岩也很满意,胡雪岩又帮他做了几件大事,左宗棠最后是带着十二分的满意离开上海去两江赴任的,可胡雪岩却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原因就是七姑奶奶的事。
送走了左宗棠,胡雪岩就回到了杭州。回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黄有声赶出了典当行,巧云当然也和黄有声一起被扫地出门了,接着又把二十三家典当行的经理大调动了一次,借着调动的机会着实把帐目好好清理了一下,这一下才知道典当行里出了很多的问题,二十三家典当行里有十八家帐目有问题,损失自然不是小数目,胡雪岩真急了,十八个经理一律辞退,重新聘人,另外五家的经理则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胡雪岩的原则是该奖的他不吝啬,该罚的也绝不手软。
虽然这事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毕竟给胡雪岩心里留下了阴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和另一个具有资深政治背景的大商人盛宣怀,结了怨。
盛宣怀是北中国有名的大商人,握有众多公司股份,在铁路、采矿、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独占鳌头,富可敌国,被誉为中国“近代商人之父”。众多官吏中,盛宣怀是李鸿章最赏识的人物。他名为北洋大臣帮办,实则是李鸿章的“财政部长”,替他筹集资金,制订经济预算。胡雪岩为斗垮盛宣怀,可以说是不惜一切手段。
盛宣怀和李鸿章的关系,就像胡雪岩和左宗棠的关系一样。胡雪岩按左宗棠的吩咐,排挤李鸿章在两江的势力,首先要对付的人,就是盛宣怀。
为了整倒盛宣怀,胡雪岩就打盛的主管官员——李瀚章(李鸿章的哥哥,湖北总督)——的主意,希望通过对李瀚章秘密汇报,以彻底整倒盛宣怀。
他亲自去武昌求见李瀚章,茶过三巡之后,说了一些客套的话,直接切入正题,他说:“近来湖北煤铁总局出了乱子,李大人是否有所耳闻?”
李瀚章知他消息灵通,忙问:“什么事?”
胡雪岩低声说:“外面传闻,盛宣怀办事不力,推卸责任于矿师马利师,并逼走了马利师。”
“原来马利师是他逼走的。”李瀚章冷哼一声道:“幸亏你提醒我。”
胡雪岩道:“李大人,开办煤铁矿务,充分显示了您高瞻远瞩的目光,于国于民有利,小人深表佩服。只是……如何用盛宣怀做总办?”
李瀚章叹口气,道:“李鸿章大人也是一时受了蒙蔽,我等人小言轻,不如不说。”
“李大人您若不说,还有谁能判定这个奸愚呢?”胡雪岩趁机加了一句,李瀚章点点头,表示深有同感。
胡雪岩见火候差不多了,又道:“李大人,盛宣怀办矿,可以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这个尚且不说,他的资金从哪里来?单凭官款和十万元商股远远不够。”
李瀚章道:“经费始终是个问题,量盛宣怀也难有更大的作为。你怎么看?”
胡雪岩道:“筹集资金之地,全国上下,莫过于上海;而集上海之能人,莫过于唐廷枢、徐润。李大人,这煤铁轮船总局若划归轮船招商局,所有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也不必像现在这般挣扎在死亡线上。湖北煤铁筹集不到资金,可在上海筹集,也可将轮船招商局的资本暂缓扩充。用到湖北煤铁开采总局来,这个办法虽说不是十分理想,却很有效,李大人你说呢?”
胡雪岩是极会说话办事的,明明是压盛宣怀一把,把盛宣怀辛辛苦苦干的事业划给唐廷枢和徐润,每句话却是丝丝入扣,李瀚章如何不动心。待胡雪岩一走,思前想后,愈发不能容忍盛宣怀,当即给李鸿章修书一封,大意是:盛宣怀所领官款,使用过半,然矿务未见端倪,既于公方无涓滴之益,对于洋煤无丝毫之损,早知有此结局,何必让盛宣怀办此事,湖北煤铁开采总局及早划归上海轮船招商局乃为正途。
李鸿章接到李瀚章的信后,着实发了火,着人质问盛宣怀,同时密责盛宣怀协调与李瀚章的关系。盛宣怀也是憋了一肚子气,自是对李瀚章无奈,心底下极不服气。明明李瀚章用错了马利师,如今看来,责任全是自己的了。送走来人,附上一封私信:“办一事即开一事之公司,未闻以一公司而包罗一园之权利,以一人而毕天下之能事。若以湖北已成之煤厂归并轮船招商局,恐怕创举从此而止,呕心沥血创其成,而为他人轻易攫取,创业者之伤心自不必言。中国用西法开矿,事系创举,洋矿师高下殊难确定,因此,济之结局,不足矣引咎。地理化学,格致门类,一名一物,杏荪虽知之甚少,犹欲勉力考察其近似,不为人蒙蔽。兴济之败,在于马利师,杏荪已另聘贤能矿师郭师敦,此人于矿务、化学、绘图一切谙熟,且办事颇认真,探出荆之煤矿,能与美国白煤相比,近期可以开采,至于大冶铁矿,亦为郭师敦之力,初期工程已经竣工,铁层平厚,一如煤层。有铁有煤,期望大成于此。”
然而已是无济于事了,大局已定,当盛宣怀知道胡雪岩来湖北活动过时,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自然在心里把他当作完全的敌人。(预知胡雪岩和盛宣怀如何过招,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