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被马兰堵在**,阮克刚很长时间不敢再与田雨荷联系,心里对她充满愧疚。一个有头有脸的女人和有妇之夫**,被人**裸逮住了,对她来说是多么难为情的事!自家老婆还算深明大义,没有大闹天宫,要不然,真不知道这件事会是怎样的结局。自从出了事,田雨荷不得不放弃对市一中的关注和报道,很低调、很安分守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打发日子。
这段时间又有一件事让阮克刚很伤脑筋。本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国家级模范教师齐晓民因为组织学生替代他人高考而锒铛入狱,让市一中再次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市一中堪称是非之地,高考竟然能发生集体舞弊,弄得名扬全国!
市一中的老师胆大妄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齐晓民就是个例子!
还好,齐晓民出事之后,副市长卜义仁特意给阮克刚打电话,说:“齐晓民和禹志荣、段力维一样,都是因为个人不检点,有贪心,被抓起来罪有应得。你作为市一中校长不要背包袱,好好抓学校工作,用良好的办学效益和优异的高考成绩来维护学校声誉。”教育局长程元复也表示关切:“老阮没事儿吧?个别人的事,并不代表市一中。你该干啥干啥。”上级领导的电话让阮克刚思想负担有所减轻。
话说回来,即使没有人替市一中说话,我不也得硬撑着嘛。阮克刚想。
后来,阮克刚理清思路,认为要保住学校在祁北市百姓心目中良好的声誉,就要不断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市一中必须年年有进步,尤其高考成绩——主要的指标包括重点大学和本科的上线率、录取率等等——必须年年上台阶。
对高级中学来说,与兄弟学校相互竞争,除了看上线率和录取率,还有一项指标万众瞩目,那就是被国内名牌院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尤其是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多一个少一个关系重大,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拿市一中来说,上上个学年度有6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本校年度考入清华北大人数的新纪录,同时有4名学生进入全省当年高考的文科或理科前10名,还有1名女生是全省文科“榜眼”,并且和另一男生囊括了祁北市文科、理科“状元”。这样的成绩和省城的名牌高中也有一拼,让全省教育行业对祁北市一中刮目相看,全校教职工都感觉脸上光彩。校长更风光,阮克刚当年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成为享受特殊津贴的拔尖人才。可是,上个学年度这方面状况却不是很好,虽然保住了祁北市文科、理科“状元”,但两个“状元”都因为填报志愿太保守没有被清华北大录取,尽管另有成绩排名在“状元”之后的两名考生上了北大,但比起上学年度清华北大录取6人,只占三分之一。尽管重点大学和本科上线率继续大面积提高,录取率也不错,就因为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少,弄得大家很有挫折感。同年祁北一个市辖县的一中有3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更让市一中没面子,影响得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蠢蠢欲动舍近求远,想把孩子弄到那个县一中就读。可想而知这件事对市一中造成多大的压力!
对于即将面临高考的这届考生,阮克刚不止一次开会,召集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教研室工作人员、高三年级部负责人以及奥赛班老师一起分析,预估哪些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预估的结果并不乐观,大家普遍认为能有三、四个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就烧高香了,保守点估计也许又是一个两个,剃光头的可能性并非没有,想要达到或超过前年的6个根本没有可能。
这样的分析会越开越让阮克刚感受到压力。搞教育的人懂得,最优秀的学生不见得是老师教出来的,首先是爹妈生出来的。尤其是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生,除了老师教得好、学校和家长抓得紧、学生本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良好的天赋,个个聪明绝顶。没有哪个老师能把榆木脑袋的学生教得上清华、北大。正因为搞教育的都懂这个规律,所以,学校想要出成绩,对于优秀生源的争夺成了必须的、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近年来,极少数优秀学生及其家长眼睛只盯着清华、北大,只要这两个学校进不去,即使被别的名校录取也不去报到,宁可复读一年,拼死拼活要达到目的。去年本市一家兄弟学校,为了把市一中一位考上名校而不去报到的考生拉到他们那里复读,竟然答应复读费全免,还“奖励” 这个学生1万元。对优秀复读生的抢夺尚且如此激烈,招收新生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市区有一所高中动员本校管理人员和老师到别的学校挖优秀生源,谁挖来的学生三年后考上重点大学,每个学生奖励挖人的人2000元,考上清华、北大的奖励额度提高到1万元。面对这样的恶性竞争,阮克刚不得不想,市一中在争夺优秀生源方面必须有大动作。要不然,不仅当下日子不好过,三年后要在高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会成为空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未雨绸缪早做打算才是……
阮克刚主持召开市一中领导班子会研究招生工作。正常的中考和招生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一中的活动空间不大,要商量的是在正常的工作程序之外如何做“附加动作”,目的要从全市范围内——包括市辖县——多招收一些好学生、尖子学生,甚至想方设法到相邻的周边市县去挖掘优秀生源。
阮克刚在会上说:“每年高考,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和其它名牌院校,事关学校的声誉和品牌。这些年来,一所学校的声誉好不好,牌子亮不亮,越来越成为生死存亡的大事。信誉高、牌子亮的学校,好学生争着往里挤,生源状况好,日子好过,反之,一所学校在高考成绩上没有亮点,让家长丧失信心,好学生就会流失,生源越来越差,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在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下,我校高考成绩年年有进步,不断上新台阶,使祁北市一中不仅在本市保持强势地位,在全省也有很好的名望,所以,我们的日子还算好过。去年考入清华北大和名牌院校的学生人数偏少,对学校声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年经过客观冷静的分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假如这个趋势继续下去,问题就严重了。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及时预见到未来会对我们生存和发展形成威胁的不利因素,提早采取防范措施,保持我校在本地区良好的办学信誉。具体地说,我们要在中考过后,想尽一切办法多招优秀生,用好的生源保证三年以后高考能打漂亮仗。就这个问题请大家议一议。”
“我先说几句。”方知行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会议的议题属他分管工作的范畴,他不说话别人不敢开口,“我认为,克刚校长所讲的情况确实存在。喊了多年素质教育,可是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仍然只看高考成绩,对一所高中来讲,高考成绩性命攸关。清华、北大和名牌院校录取人数的多少,社会和家长十分关注,能不能有更多的学生考上名牌院校,生源的确是第一要素。尽管情势是这样,但是招生工作多年来已经形成规范,在祁北市,孩子们上高中一是就近,二是自愿。我们虽然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但在生源问题上没有特殊政策,不像省城的几所名校,可以招收全省范围内的优秀生。到目前为止,祁北市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已经有好几家,市区有两家,大家形成了公平竞争的态势,何况我们在全市具有相对的强势地位,再要采取新的措施并不容易,毕竟树大招风嘛。不知道克刚有没有具体的想法,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我有点想法,但也不成熟,所以,想听听诸位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请同志们都说说,集思广益,看看最终能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刚才方老师阐述的观点和我的思路完全一致,大家畅所欲言吧。中层管理人员都说说,不要拘谨。”阮克刚启发大家,“要么德良副校长先说?”
“这个问题我没有太多考虑,我只想着怎样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你们先说吧,我听听,想一想再说。”沈德良本来不是教育科班出身,所以讨论教育教学业务很少说话,表现得谦虚谨慎。
“既然校长让大家畅所欲言,我来说说。”学生处主任匡小峰发言,“生源的确很重要。有多少所谓名校都是靠生源状况优越来成就他们的好名声,有的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也不见得本事比别人大,而是所教的学生素质高。正像老师们分班的时候会斤斤计较学生成绩一样,兄弟学校的竞争越来越演变为优秀生源的争夺,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生源重要,有的兄弟学校不按常理出牌,为了把好学生抢来,不惜挖其他学校墙角,手段匪夷所思。本来嘛,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学生应该交费,他们却给少数好学生费用全免,甚至给家长一大笔钱,不只是奖励,简直是行贿。这样做不道德,可有实际效果。本市×中学之所以能对我们形成压力,不就因为采用种种手段把本该在我校就读的优秀生拉到他们那里去了吗?我认为,既然别人别校可以搞恶性竞争,我们为什么要做谦谦君子?是不是应该效仿一下兄弟学校的做法?是不是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我同意匡主任的观点。”教务教研室临时负责人小谢附和说,“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别人能走通的路子我们为什么不走?假如别人采用非正常手段,我们却一味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市一中就死定了。阮校长、方校长你们说怎么做吧,你们指哪儿教务教研室打哪儿。不管采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保住我们在本地区的强势地位。”
“小匡,小谢,你俩的意思是说咱也要积极投身恶性竞争,以卑鄙对付卑鄙,以无耻抵挡无耻,别人是小人我们也做小人?”方知行显然不赞同这俩年轻人的意见,说话有点难听,脸上挂着不屑。
“呵呵,也可以说成以毒攻毒嘛。”阮克刚主动站出来为两个小主任解围,表露出他的倾向性,“水立鸿,你也说说嘛。”阮校长捎带鼓动校办室主任。
“我说?哦,我只顾做记录了。”水立鸿被校长点将,只好停下手中的钢笔,捋了捋额头上下垂的刘海,说,“这个问题我没有做认真深入的思考,凭直觉也知道,兄弟学校采用非正常手段,肯定会对我们形成压力,造成市一中的生存危机。我认为校长说得对,咱们应该居安思危,自加压力,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匡主任和谢代主任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至于具体怎么做,我是校长办公室主任,唯领导马首是瞻。”
“好好好,我看几个中层管理人员意见一致。沈校长再说说?”阮克刚感觉与会者有形成共识的趋向,多数人的想法和他的思路高度一致,难免有些兴奋。
“我就不说了,校长决策吧。”沈德良说。
“方老师,您还没充分发表意见呢。”阮克刚礼让方知行。
讨论进行到这个地步,方知行已经感知到阮克刚是怎样想的,而且看出来几个中层管理干部意气用事,他必须站出来讲话:“克刚让我说,我就说说。我的观点很简单,反对搞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我刚才插话已经表达了我的观点,不能因为别人不择手段我们也不择手段,不能因为别人行径卑劣我们也变得卑鄙无耻。教育是什么?是培养人的工程。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一方净土。在座的是市一中管理层,决策层,如果说老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领导者的责任更为重大。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言行为全校老师做出表率,必须坚持原则,保持一股正气,才能保证领导班子在师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而领导班子的权威性是学校工作无往不胜的基本保障。假如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是邪门歪道,我们大家还怎么对老师们指手划脚?至于有的学校采用不合理手段挖走几个好学生,只能暴露他们的弱势和怯懦,也许暂时在生源问题上占点小便宜,我认为他们损失更大。作为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精神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集体认同卑鄙和下作,假如领导班子不坚持原则,用不耻的方式参与恶性竞争,就会留下隐患,后患无穷。我认为,原则问题不可以讨论,想用亵渎真理、牺牲正义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无论如何是错误的……”
老校长一席话,使会场气氛变得凝重,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几个年轻的中层干部几乎连大气也不敢出。
阮克刚半天没说话,心里揣摩着接下来该把会议的方向导往何处。他原本的思路只是想办法改善生源状况,没有估计到分管教学而又德高望重的方副校长会如此激烈地反对。从刚才方知行的一番话,阮克刚感受到老头儿的迂阔。别人别校都搞恶性竞争,市一中做谦谦君子怎么能成?最终肯定吃亏。可是,方副校长的意见又不能简单反驳或否定,他毕竟是值得尊敬的长者,又是自己的老师。即使要否定他,也必须充分照顾对方自尊,这让阮克刚很为难。
“我看,大家的观点都说出来了。我综合一下同志们的意见,谈点想法。”会议因为众人的沉默已中断许久,阮克刚经过思索,终于开口说话,“从大家的发言能听出来,同志们对生源的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有清醒的认识,情况明了,现在的问题是面对现实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很显然,不管兄弟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竞争,总的来看别人别校都有极强的竞争意识,情势咄咄逼人。假如我们一味强调原则和秩序,不敢涉足冰下激流,自我麻痹自我安慰,恐怕要遭人暗算,最终一败涂地。尽管你可以谴责恶性竞争的不道德,但道德法庭毕竟不能左右现实中的是非成败,等到你被打倒在地一蹶不振,悔之晚矣。当然,方老师的意见十分重要,甚至我可以这样说,他想的正是我想的。的确,原则问题不可以讨论,用亵渎真理、牺牲正义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不仅令人难堪,而且违背良心、道义。我们都是有头有脸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啊!可是,话又说回来,看看当今社会,有多少事情嘴上说一套,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套。不说别的,我们最权威的舆论工具夸夸其谈的某些大道理,恐怕连小孩子都不相信,可这些东西照样充斥着电视节目和平面媒体的版面?假东西太多了,虚晃一枪的招术随处可见,我们假若不能正视现实,是不是也很迂腐?是不是也不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阮校长说得深刻。”匡小峰满面兴奋,赶紧表达对校长的支持。
“对对对,让人茅塞顿开。”谢代主任也附和。
“我看,为了学校的利益,咱也要卑鄙一下下。”平日没有幽默细胞的沈德良副校长也半开玩笑说。
水立鸿忙着记录,这时候忙里偷闲抬起头来,笑笑,点点头,表示赞同校长的观点。
“克刚你说得冠冕堂皇,实质还是要出卖原则,以卑鄙对付卑鄙,以无耻抵挡无耻,不惜小人作派,为恶性竞争推波助澜。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表示反对。”方知行态度坚决。他说话间用手捂了左胸,眉头紧皱,是心绞痛的症状。
“同意千方百计改善生源状况是多数人的意见,不过,方老师的反对意见也必须引起重视。下来以后,教务教研室和学生处要尽快研拟具体怎么办。时间不等人,中考前后我们必须有所动作。方老师,会后咱俩再做深入的研究探讨,今天的会先开到这儿。您说呢?”阮克刚尽可能照顾方知行的自尊,实际上,他已经按照校长负责制的规则做出了决策。
方知行一脸不屑,甚至有点儿动怒,捂着左胸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