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男人

25、南国风光

字体:16+-

贾潇很快进入了创作状态。……有时候灵感闪现,思想的火花倏地绚烂一下,倏地像五彩缤纷的焰火。每当这时候,贾潇总要埋下头来猛敲一阵儿键盘,唯恐把思想风暴的伟大成果遗漏掉哪怕一点点。有时候他一个人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面对着墙壁莫名其妙流泪甚至嚎啕,每当这种情景过去了,他就会有一阵儿幸福的、自豪的晕眩……

来自大西北的风流才子贾潇如天马行空般云游四方,飘落到了沿海的S市。

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那么多的城市,贾潇之所以选择了S市,完全是因为这里有一位他的同乡兼同学,姓高。高先生下海较早,在S市早已发迹,且信誓旦旦说贾潇你来,我一定会把你安排好,要发财大家一起发。

高先生旗下有一家公司,规模很大,公司的业务和文化沾点儿边。他对初来乍到的老同学贾潇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规矩,这个地方和北方不一样。友情归友情,同学关系归同学关系,但是进了我的公司就得公事公办。我知道你文字好,能写,我准备安排你去做文宣。一会儿让人力资源部安排一下。你也得有试用期,薪水一开始不能太高。人力资源部会给你看劳动合同文本,你愿意就签字,你不愿意也可以不签。还有一个办法是你也来投资入股,当股东,该分红时候分红,不过这需要很大一笔钱。我帮你只能这样帮,你必须要适应S市的行为方式和游戏规则。你既然到这里来了,我不能不尽同学情谊,不过也只能如此。

高老板和贾潇谈完话,贾潇再看他觉得怪怪的。这哪里是故人,简直就是个陌生的资本家呀!

“资本家”还算不错,请贾潇吃了一餐饭,点的菜很少,没有很值钱的,只上了一瓶啤酒,贾潇最终吃得半饱。贾潇于是很生气:这个狗日的,太小气,简直是葛朗台嘛。敢情南方开放城市的人都不是人了,都是挣钱的机器?他想。

后来到了人力资源部,贾潇看了看合同文本,也没弄得太明白,只是看了薪水那一块,觉得虽然不高也还说得过去。心想先给他签了,试试看,万一不行再说。于是就糊里糊涂签了字,于是贾潇成了S市一家民营企业的员工。

在高老板的公司上班,对于一直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贾潇来说,简直是受洋罪。

首先,按时按点上班、坚持八小时坐班制就让贾潇受不了。他多少年来一直搞写作,习惯于晚上干到夜深,早上睡懒觉。在N市那个完全可以自由散漫的原单位,他每天上午几乎不上班,下午也不见得能坐得住,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进了这家公司,贾潇从普通文员干起,部门主管在劳动纪律方面对他有交代。第一天他倒是按点上班了,但坐到那里呵欠连天,后来干脆睡着了,趴在办公桌上鼾声如雷,惹得同屋的年轻同事掩嘴窃笑,影响了整个部门的工作秩序。部门主管公事公办先给了贾潇口头警告,希望他及时改正,否则将依据规章处罚不殆。贾潇被比他年轻许多的毛头小伙子训斥一顿,心里很不以为然,第二天第三天变本加厉,干脆不按时上班,睡足了懒觉才去公司应卯,并且大大咧咧,七个不含糊八个不在乎。这样以来,部门主管觉得他的麾下难以容纳这位贾大爷,就去找高老板诉苦,说:高总您让人力资源部派给我们的那位贾先生派头太大,我领导不了他老人家。您要么让他来当主管我去干活儿,要么您干脆让他找个地方去休息,我和部门其他人把他的活儿一起干了得啦。高老板对部门主管说:我这同学兼老乡是作家、才子,本事大的人往往毛病也多,你要担待些。他刚从北方来,不适应南方开放城市的快节奏,你要允许他有个适应过程。

贾潇不仅劳动纪律差,文宣部的业务他也基本上不会干。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对小说家贾潇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他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懒得认真钻研,所以让他弄点儿企业内部的文宣材料,搞出来也四不象。部门主管耐着性子和他探讨,想让贾潇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能写出点儿有用的东西,不料贾潇夸夸其谈,道理一大堆,弄得部门主管束手无策。至于广告宣传,贾潇更摸不找门户,不懂得创意和策划,更不会具体操作。他在这家企业文宣部呆了一月多,基本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搞出一堆笑话和逸闻趣事,他这个人对于企业来讲一无可用之处。

部门主管忍无可忍,坚决把贾潇退还给人力资源部。最终高老板找贾潇谈话:伙计你另谋高就吧。我这是民营企业,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神,水浅养不住你这深海蛟龙。要长期呆下去,你受委屈不说,我也没法再管别人。咱哥俩趁早拜拜,免得时间长了伤和气。

我算是看透了,你们S市这些狗日的“资本家”没有一个好东西!包括你。算啦算啦,老子这么好的人怎么能长期受你们的剥削压迫呢?用不着你小子炒我的鱿鱼,我自己辞职啦!贾潇对高老板说。

唉,我也拿你没办法。你这种人在北方呆得好好的,跑到沿海干嘛来了?你在N市有工作单位,共产党拿钱把你养上,干事情光给自个儿干,你还不知足?你以为这地方好混?我看哪,你赶紧收兵回营,还到N市去享受安逸吧。高老板说。

去你娘的!老子不信这一套,我来了,就要在这儿混口饭吃。老子手里有钱,用不着向你乞讨。拜拜就拜拜,我就不信贾潇离了你姓高的还活不成了!

来到S市没几天,贾潇就品尝到了被人炒鱿鱼、失业的感觉。他在距离大海不远的一个旅游度假村租房子住下,他一改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上都要到海边徜徉散步,仔仔细细品味这里的南国空气。作家需要认认真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然后积极地适应这里的一切,否则,他认为难以立足。

大海一望无际。旭日东升,海面上映射出万道金光,海风习习,拂在脸上让人感觉无比惬意。虽然已是深秋,但这里空气湿润,温度适宜,眼界开阔,海景迷人。脚下是颜色雪白、十分细软的沙子,光着脚踩上去特别舒服。微风中的海浪也显得温柔,一道接一道轻拍海岸,小小不言的海潮一波接一波,没完没了,不知疲倦……回望身后,阔叶的椰子树、槟榔树高大挺拔,远处峰峦叠嶂是一望无际的碧绿青翠……与北方大漠戈壁、黑风黄沙的壮阔粗犷相比,这里的景色更为秀美,更加温润。

这地方好啊!贾潇在心里感叹说。祖国河山真是辽阔无垠,美景无限啊!我贾潇虽然生长在北方,但不等于说我只能终生享用北国大漠,只能年复一年感受着沙尘暴、烈日和干旱,呼吸着滚烫粗砺的空气。尽管南国的人格格不入,南国的四季变换有待于体味,南国的思想、行为方式和各种规则、潜规则也有待于研究,但有一条,我贾潇不会轻言放弃,也绝不能在初步的挫折和困难面前宣告退却。我得往前走,我得适应,我得杀出一条血路……

到底该怎么办呢?首先,我来到S市不是旅游度假,也不是单纯的考察或者体验生活,而是想扎下根来静下心来搞写作。不仅仅为了挣钱,也不单单是为了摆脱在N市所拥有的那些生活的烦恼,而是要开辟一片新天地,创造出新的生活,让生命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那么,最重要的是寻求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有基本的生活来源,然后才能潜心创作。基本的思路无非如此,眼下必须把握住基本方向,找到既定的目标,然后不懈努力,摸索前行,绝不能迷失方向,更不能畏缩不前……

从N市出来,贾潇手里带着一笔钱。这笔钱虽然不算少,但假如它是一笔死钱,海水也怕瓢舀,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假如不再挣钱,要长期在南国生存肯定成问题。这儿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感觉钱用起来哗啦啦如流水,根本不经花。靠写作挣钱有点靠不住,能不能写出来要看自己,写出来了能不能出版,尤其是能不能畅销,能不能挣钱,还要看运作,看市场,看运气。看来,借目前手头还有点儿资本,应该让这笔钱发挥作用,靠钱挣钱。这倒是一条路,也许是可以走通的路。我应该给手头留下维持生活的钱,然后把剩下的钱用来投资……

贾潇决定拿出20万块钱投资。这笔钱该投向哪里呢?这些年股市历经动**,普通股民大多赔得血本无归。贾潇没有股市冲浪的经验,思谋再三,他认为绝不能拿这点保命的钱去冒这个险。靠存银行涨利息更不靠谱,那么低的利率根本赶不上通货膨胀,连年都是负利率,存进去净等着贬值。除此而外,贾潇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投资渠道。无奈之际,贾潇想起姓高的老同学说过,他如果有钱可以在他的企业里投资入股,看来眼下想让手里的钱下崽儿增值,只能走这条路了。

作家贾潇最终决定把20万块钱投给姓高的同学兼老乡,在他的企业里面入股分红。

这可是我一点儿活命的钱,你狗日的要给我赔进去了,我非找你拼命。贾潇对高老板说。

你放心吧,除非我破产。只要我的企业存在,你的钱肯定只赚不赔。高老板拍着胸脯对贾潇说。

把大部分钱用来投资了,贾潇觉得住在海边的公寓房租有点贵,于是他改到S市相对边远的位置租了很小的一套单元楼房。这房子附近有自由市场,也有很多家大众消费的餐馆、小吃店,生活倒也方便。小区附近还有一个很大的公共绿化区,绿树红花,还有一些简易的健身游乐设施,环境挺不错。

贾潇心安理得地住下来,开始潜心创作。他首先要写一部北方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书名暂定为《沙枣花》。贾潇想通过这部小说展示他家乡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想写出大西北穷乡僻壤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塑造一位具有地域特色、个性鲜明、不屈服于命运但又不得不演绎悲剧的女性形象。书中女主人公沙枣花的原型,其实是作家贾潇当年在故土的初恋情人。尽管贾潇上完大学进城之后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风流情种,曾经和无数女人演绎出无数的绯闻和桃色故事,在风流场上阅人无数,但他一直对这位记忆中少有的纯情少女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总想用亲手炮制的文字让她成为永久的记忆,成为一座丰碑,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为她写书是贾潇的夙愿,是贾潇深思熟虑的一个宏伟计划。他估计写这部书自己一定能够全身心投入,一定能够有最佳状态发挥出最高的水平,或许能够搞出一部惊世骇俗的巨著。虽说农村题材的人物命运小说市场不看好,但写好了照样能出版,能畅销,甚至能改编成影视剧一炮走红,贾潇有这样的自信!

贾潇很快进入了创作状态。一个人关到小房子里,面对着小巧耐用神奇无限的笔记本电脑,放飞思想,敲击键盘,不断搞出一些不甚华丽但很有表现力的文字。为了让这些文字将来能够感动读者,贾潇首先得感动自己。他苦思冥想,努力在脑海里复原当初“沙枣花”那些坎坷的遭遇和她哭哭笑笑的场景,有时候灵感闪现,思想的火花倏地绚烂一下,倏地像五彩缤纷的焰火。每当这时候,贾潇总要埋下头来猛敲一阵儿键盘,唯恐把思想风暴的伟大成果遗漏掉哪怕一点点。有时候他一个人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面对着墙壁莫名其妙流泪甚至嚎啕,每当这种情景过去了,他就会有一阵儿幸福的、自豪的晕眩……

在紧张的写作过程中,贾潇也不愿意亏待自己的身体。往往完成一个章节,他就要奖励自个儿一个或一小盘水果——自从来到南国,贾潇有点儿偏爱南方的菠萝、荔枝、芒果和优质柑橘,一定程度上冷落了北方水果。有时候感觉刚刚完成的章节挺精彩,他往往要奖励自己好好吃一顿。经常去品尝本地上好的、新鲜的海产品,偶尔也去一家地道的湖南土菜馆体味一下伟人毛泽东拿红烧肉补脑的感觉。还有一个更奇怪的现象,以往烟瘾很大的作家贾潇在独居的小屋里竟然不再抽烟。他认为喷云吐雾会破坏小屋本来清新的空气,也和周围的大环境不相协调。他破天荒地认为烟瘾不过是心理作用,我试试看能不能戒掉,顺便也测试一下自己的意志力。结果他还真把烟瘾戒掉了。有时晚上感觉困顿,但思路很好不想中断,贾潇就喝点浓茶或者咖啡,他认为这比吸烟要好得多。

因为远离干扰,因为心静,贾潇的《沙枣花》进展神速。三、五天就能弄出一、两万字,而且质量很高。有时候停下来回味一番,贾潇自己对小说的进展速度会感到吃惊。于是他故意放松放松,到外面走走,到公共绿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候他有意识强制自己把写作过程停下来,强制自己休息放松。隔三岔五,贾潇还要到海边去走走,站在海岸线上极目远眺,总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总会有一种被放大、被扩张、成了巨人或者伟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好。

《沙枣花》写的是大西北老家的故事。贾潇身处南国,站在故土以外审视故土,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简单地说,是身在事外,是旁观者清,是居高临下。有了这种感觉,他笔下行文便多了几份清醒,几份冷峻,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度便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写了十多万字,贾潇回过头来读了一遍,心里暗自庆幸蜗居南国一隅是明智的选择。他心旷神怡,他豪情满怀,他有一种使命感伴随着的幸福感。贾潇在《沙枣花》这部作品中一改过去声色犬马的脂粉气,也没有城市题材小说中那么多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和纸醉金迷,而是在大漠戈壁黄土地的背景下演绎故乡人纯真的情感与朴素的崇高,故事大开大合,大起大落,大幅跌宕,大气磅礴,总而言之,感觉好极啦!

尽管写作进展顺利,但时间一长,风流倜傥的作家贾潇仍旧觉得寂寞难耐,身边没有女人的日子真不好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