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校长

(59)

字体:16+-

教育局调查有关初三学生孙权失踪一事,得出的结论对班主任何玲很不利。作为当事人,何老师不可能一点儿风声听不到,这件事本来是压在她心上的一块石头,上级机关来调查让压力陡然增大。何玲这段时间总是失眠,白天眼睛红红的,上课、批改作业神情恍惚,屡屡出错。

作为备考冲刺阶段的毕业班老师,工作压力本来就特别大,况且何玲带的是实验班。实验班是什么概念?在本校领导和老师们心目中,实验班只能考好不能考砸,教育局领导和学生家长也瞪大眼睛盯着这一块,真要考不好给谁都没法交代。当初接任实验班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感觉这是一个风光无限的位置,辛辛苦苦干了三年,怎么到头来成了烫手的山芋?眼看中考一天天临近,种种迹象表明所带班级潜伏着危机,何玲越来越感到寝食不安。心里不安宁晚上睡不着觉,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情绪更容易失控,这段时间何老师动不动和学生发生冲突。她脾气越大学生越不听招呼,学生越不听招呼她脾气越大,张旭、韩冬等人干脆公开和老师叫板,动不动说“何老师你错了”,“何老师你又错了”,“我们是学生不是机器”,“我们是学生不是出气包”,弄得何玲硬也不是软也不是,十分头痛。

面对即将来临的中考,不仅学校领导和老师压力大,家长一个个也疯了,都逼着自家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发奋发奋再发奋,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一定要考进省级示范性高中,否则就是天塌地陷的世界末日。何老师的初三(1)班有个温顺而胆小的女孩叫和湉湉,是班里的尖子生之一。和湉湉的爸爸是市政府机关某局局长,很能干,却因为原始学历层次低影响了仕途上有更大发展,所以对孩子上学读书期望值很高,和湉湉的母亲是一位好胜心与何玲一样强的小学老师,从来不允许女儿考试成绩滑落到班级的前三名以外。本来,以和湉湉的智商、学习基础和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考上示范性高中,甚至编入“奥赛班”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她的爸爸妈妈逼得太紧,形成的压力让孩子难以承受。最近,和湉湉多次问过何老师:“我要是考不好怎么办?”“录取不到市一中怎么办?”“进不了奥赛班怎么办?”一开始,何玲尚能耐心鼓励她,说:“你学习好,肯定能考上示范性高中,进奥赛班也没问题。”可是,老师的话和湉湉听不进去,仍然一遍一遍问,一遍一遍质疑,弄得何玲也烦了,终于有一次对和湉湉发了脾气:“你怎么一点自信心都没有?照这样下去,你非考砸了不可!”

自从何玲老带着情绪预言和湉湉“非考砸了不可”,这孩子再也没有来问过老师诸如“考不好怎么办”一类问题,但何老师很快发现她不正常了。和湉湉整天无精打采,脸色苍白,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个人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嘟囔些什么。和湉湉的妈妈跑来问何玲:“我女儿最近在学校表现咋样呀?回到家我和她爸问她的学习状况,一问就烦躁,啥也不说,这几天饭也不好好吃。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何老师,家长和老师目标是一致的,你得帮我们想想办法呀。”

何玲能有什么办法?过了没几天,和湉湉在教室晕倒了,口吐白沫,人事不省。弄到医院做全面检查,身体方面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不好好吃饭喝水,体力过分透支,休息休息,补充补充即可,更大的问题是孩子精神出毛病了。医生建议家长抓紧把和湉湉弄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精神科,也许还能恢复正常,否则成了真正的疯子就不好办了。

班级的尖子生之一和湉湉因为中考压力太大精神出毛病了,别说中考拿好成绩,能不能参加都是问题。这对何玲老师何尝不是又一个沉重打击。和湉湉被家长弄到省城治病去了,何老师静下心来掐指一算,尖子生里面除了和湉湉没指望了,还有张旭这样的专门和她闹对立,中考成绩会怎样实在没把握。到了初三,因为班级管理把学生逼得紧,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和班主任情绪对立,这些学生对于何老师来说,谁知道是不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呢?中考日期一天天逼近,靠这些人拿好成绩争光添彩相当于盖房子把基础打在沙滩上,结果能有个好?这届实验班是三中乃至全市教育系统的一项改革措施,班里的学生集中了各个学区的尖子,考得好责无旁贷,假如考不好,我何玲这块牌子就算砸了,彻底砸了!

经常做如是想,何玲感到背负的压力实在太大,存在着一种不可知的压力和威胁。她想,对一个人来说,灭顶之灾马上降临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何玲眼看要支撑不住了。

失踪学生孙权成为压垮何玲的最后一根稻草。

龙川市公安局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被龙川市三中勒令退学的原初三(1)班学生孙权,不过,他早已成为一副遗骸。孙权离家出走后,曾在省城和与龙川相邻的其它城市流浪过一段时间,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想闯出一片天地的想法太幼稚,个人的生存能力也很差,容易上当受骗。就在距离龙川市不远的地方,孙权被人哄骗、威胁,弄到祁连山下一家私人开的小煤矿当挖煤工,他的体力不足于应付私人煤矿那种非常的劳动强度,但却失去了人身自由,想跑出去根本没有可能。后来井下出了塌方事故,小小年纪的孙权被砸死了。矿主派人把他和一起死了的人弄出来,原因是矿坑还要继续出煤。凡是能找到亲属的死难者,矿主胡乱赔几个钱了事,而孙权是个流浪者,既不知道他的来历,也找不到他的父母或其他亲属,于是在戈壁滩上随便挖个坑埋掉了。这段时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小煤矿的整治力度,为公安局侦破少年孙权失踪案提供了线索,孩子的遗骸才被找到。那个非法煤矿主被绳之以法,孙权的父母也只拿到一笔为数不多的赔偿金。本来已经神神经经的孙权母亲权妮第一眼看到儿子面目全非的尸体,立即昏死过去,然后成为真疯子。孙权的爸爸孙刚也大病一场,卧床好几个月。孙权的亲姥姥兼义奶奶权大妈愈老弥坚,强打精神照顾神经错乱的女儿,但失去爱孙带给老人家心中的痛同样无以伦比。

对于实验班班主任何玲来说,中考的压力实在太大,大到难以承受,再加上孙权的事情真相大白,大家都对何老师歧视“差生”、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纷纷谴责,预计未来组织上处理此事她也绝对脱不了干系,何玲的精神彻底崩溃了。有一天趁家中无人,她把自己挂到暖气管上,吊死了。

孙权的尸体找到之后,黑社会头目瘸三儿打电话给许生祥:“许哥,我安排到三中的学生让你和你手下的人给整死了,你乖乖赔一笔钱吧,给家长。至于咱俩的事以后再说。”

许生祥正让何玲之死和三中屡屡出事弄得焦头烂额,一怒之下对瘸三儿反唇相讥:“我还说这孩子是你给整死了呢——和你一丘之貉的黑心煤矿主干下的好事!老子烦着呢,你少来找事,要不然我到公安局告你涉黑、敲诈勒索。赔不赔家长钱也不归你管,你以为你是什么东西?你能把老子毬咬了!”

瘸三儿一声冷笑:“许哥很牛×嘛。我不咬你的毬,可我有办法治你。还当校长呢,语言一点儿不文明。”

许生祥挂断了电话。可事后一想,他却很害怕,又主动打电话安抚瘸三儿说:“我这几天气糊涂了,兄弟你要谅解。我们会给家长一笔经济补偿,等中考完了,学校要给老师发中考质量奖,我想办法多筹些钱,再给你交些保护费。”

四中的优秀教师罗萍被邵玮校长从深山庵院找回来,继续在工作岗位上绽放生命最后的璀璨。她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大的精神力量,竟然能以孱弱不堪的身躯继续坚持在毕业班的讲台上!好在她的学生十分配合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师,课堂秩序总是出奇的好,教学效果总是事半功倍,使得罗萍老师竟然能够胜任初三教学工作。但是,终有一天,她在讲台上倒下去了,然后很无奈、也很平静地回到医院,接受最后阶段的安慰性治疗,以至于安宁地、带着天使般的微笑升入天国。

罗萍老师之死,在她的学生以及周围人心中所掀起的感情波澜巨大而又强烈。不仅仅王金子、刘奇睿、黄小小,全班同学都难以相信罗萍离他们而去的事实,呆傻了一般不知该作何反应。直到他们有机会瞻仰了罗萍的遗容、向老师的遗体告别之后,大家才不得不承认铁的事实,全班同学在教室里抱头痛哭,甚至有的捶胸顿足,以头撞墙……

罗萍老师死在中考备考的关键阶段,在她之后接手初三(3)班班主任的小丁老师以及别的科任老师不约而同对学生讲:“好好记住最敬爱的罗老师,为了你们的成长进步,为了大家中考取得好成绩,带病坚持工作,直至累死在岗位上。你们要是不努力学习、认真备考,不能在今年的中考时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对得起罗老师吗?”小丁老师组织全班学生举行了“牢记罗萍老师遗愿,以优异成绩报答罗老师恩情”的主题班会,为中考最后阶段的冲刺誓师,弄得全班同学像要决一死战那样悲壮。

学校管理层有人也想拿罗萍之死做文章。教务处、德育处两位主任共同向学校领导建议,组织初三年级师生召开追念罗萍老师、夺取中考胜利的誓师动员大会,用罗萍的精神、罗萍的事迹来鞭策老师、激励学生,为中考加油鼓劲。副校长汪淑悦想问题更周全,她向邵玮校长建议,把罗萍同志的事迹总结整理一下,通过正常的组织手续向上推荐,让市教育局出面,向全社会宣传罗萍,并且给她争取更高层次的荣誉,然后再把罗老师当做四中永远的精神财富,用好用足。

对这些意见和建议,邵玮统统不以为然。罗萍同志尸骨未寒,这些主张哪怕出发点很好,总归是在消费这个伟大的、不朽的逝者,很难说对她不是一种亵渎。所以,对汪副校长和中层管理干部的建议,他一律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简单否定,也不主张立即去做,而是淡淡地说:“再说吧。罗老师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怕她不高兴。”

有一天晚上,邵玮梦见了罗萍。是她没生病之前的形象,面色红润,神采奕奕,邵玮惊异于她的健康,正想问问她:你没病?你好了?可是,梦中的罗萍与他擦肩而过,头也不回地走了,越走越远。醒来之后,邵玮突发奇想:当这个中学校长有什么意思?有一天不当校长了,心静了,我干脆给罗萍写一部书吧,写她的平凡而又伟大,写她“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她的永恒与不朽……

中考临近,龙川市教育局作出具有改革意义的两项决定:第一,今年中考成绩的统计、评比,不再简单地公布合格率、优秀率,而要充分考虑各校之间生源状况的不平衡。具体做法是参考这届学生初中入学前全市小学统考的成绩,承认各学校起点的不同,全面评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提升和进步,从而对各学校作出更为客观公证的评价。对学生个人的成绩,也不再公布具体的分数,而是将各科成绩和总分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分头通知学生及其家长,尽量减少中考成绩对学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冲击。第二,下学年度各初中招生,严格执行小学毕业生就近划片入学,不再制造新的生源不平衡。

按理说,教育局的新规定是积极的信号,意味着四中今后的日子可能会好过,当四中校长工作难度会减小,但邵玮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他依旧苦笑笑,轻摇其头。邵校长心里明白,这些小打小闹的改革措施,治标不治本,只不过是教育行政机关和某些领导一厢情愿、想当然的举动而已,肯定是郑凯萍起了主导作用。有了这些小打小闹的改革,择校现象就能有效遏制?红得发紫的三中就能退去颜色?四中这样的薄弱校就能起死回生?邵玮摇摇头。不能说郑凯萍不智,但你能说她搞的这些名堂不是徒劳?正如前段时间也是在郑凯萍的鼓动下,邵玮热衷于真刀实枪搞素质教育,搞来搞去有用吗?

邵玮突然觉得自己很超然。这超然是否与逝去的罗萍有关,他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