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逸飞要解决与住宿、办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可避免地要和一中管总务的鲁副校长接触。真正打过交道了,他才体会到雷明老师曾提醒说这个老女人到更年期了是什么意思。的确,这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而又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对新来的应聘者赵逸飞根本不放在眼里。
在雷明那里借宿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赵逸飞回到第一中学。听说管总务的鲁副校长因事外出刚刚回来,于是他直接找到女副校长的办公室去了。
赵逸飞敲门进去,鲁副校长坐在办公桌后面,屁股并没有抬起,抬头看人脸上挂着不屑:“你是谁?找错人了吧?我不认识你。”
“呵呵,您不认识我很正常。”赵逸飞初步感知到了对方的傲慢无礼,但他仍然调动起满脸的笑意,很想给这个今后将不得不打交道的女人留下不错的印象,“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刚刚来应聘的教师,昨天到的。我来找您,是想让您给安排一下住宿,也解决一下办公桌椅的问题。”
“哦,你是来应聘的。工作安排了没有?教啥课?在哪个教研组?”鲁副校长脸上依然冷若冰霜,先将来访者盘问一番。
“藤副校长安排我先去语文教研组。我们来了以后还要通过试讲,最终才能正式安排。”赵逸飞实话实说。
“还要试讲呀?你在原籍是民办教师吧?你这样的前面来过好多了,其中很多人都不行,素质太差。你说说,你们在老家呆得好好的,跑到这里干啥来了?试讲万一通不过,不还得回老家去?既然是临时的,有些事情只能先将就一下。正好,前几天有一个叫朱本松的,在中学试讲不行,领导同情他,给了一次在小学试讲的机会,结果还是被淘汰,走了。这个人是你老乡吧?我听你们说话口音有点像。他没走之前在我们学校后院的平房住,有一张床位,你先住到那里去吧。办公桌椅也暂时不要领,领了将来再退,怪麻烦的。”
鲁副校长一席话,让赵逸飞听出了那么多的不欢迎和不耐烦,而且这个女人似乎先知先觉,预计到赵逸飞试讲肯定通不过,将来一定会哪儿来哪儿去,听她的意思,领办公桌椅纯属多余,住宿问题也先临时凑合凑合就行了。毕竟赵逸飞在老家也当过学校领导,况且从初步打交道的第一印象来推断,赵逸飞自认为他的水平绝不在这位鲁副校长之下,在如此人等面前遭此冷遇,让血气方刚的他心里窝火,于是说话不知不觉也有了火药味:“鲁校长,我们来这里应聘是经过双向选择的,好像是咱们这儿很需要人,派人到我们老家专门去招聘的。所以说,我是被祁北公司请来的,不是自己在老家呆得难受,故意跑到这里来给谁找麻烦的。办公桌椅我认为现在就有领取的必要,哪怕试讲,也得备课,没有办公桌椅,我总不能蹲到地上在膝盖上写字吧?住宿只要有张床,临时凑合一下还行,只不过我是准备长期扎根的,没有临时对付的思想准备。鲁校长,我看,该咋办就咋办吧。”
鲁副校长听出了赵逸飞的不满情绪,说:“既然你非得要个办公桌椅,我让保管员领上你到库房去挑。那里有淘汰了的旧桌椅,你先搬一套去用,打个借条,将来如果要走,再还回来。你这个小伙子自我感觉蛮好,也许将来能留下,留不下也不能怪组织,怪别人。”
总归鲁副校长的话仍然不中听,怎么听怎么别扭,但赵逸飞新来乍到,又不能过分与之较真。于是他点点头,表示认可鲁副校长的安排,至于她用言辞制造的那份不愉快,只能强忍着吞咽下去。毕竟到这里是来应聘的,不是找着和人吵架的。
保管员姓易,也是个女的,挺胖。她看出了鲁副校长对新来的应聘老师不冷不热,于是她的态度也不冷不热:“我给你把库房门打开,自己进去挑吧。反正都是些淘汰的破旧桌椅,随便拿一套凑合着用。”
赵逸飞走进光线昏暗的库房,感觉到里面累积了很厚的尘土。他先让眼睛适应一下里面的光线,然后找到一把木椅,像是学生用的课椅,摇了摇,还算结实,坐一段时间不至于散架。于是搬了出来,对保管员说:“桌子我一个人搬不动,何况层层叠叠的,搬一个,别的倒了、摔坏了怎么办?我到语文组找个老师来帮忙吧。”
“那你快点,我还忙着哩。”保管员说。
赵逸飞搬了把椅子来到语文组,说需要个人帮他去搬张桌子。没课的语文老师都积极响应,一下子去了四、五个,有男有女。到了库房,大家挑挑拣拣,给赵逸飞弄了一张相对结实、不算太破旧的办公桌。而且,去的老师异口同声将总务处的人声讨一番,说他们对新来的同志不帮忙不关照,简直是缺乏起码的礼貌以及职业道德,弄得那位易保管员很尴尬。回到办公室,老师们还给赵逸飞赠送了崭新的茶杯和茶叶,组长一再问他还需要什么,大家都可以帮着解决。
语文组老师们的热情相帮冲淡了鲁副校长和易保管员带给赵逸飞的不快。办公的基本条件创造好了,赵逸飞却很难进入工作、备课的状态。一中两位副校长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不能不让他浮想联翩,不能不让他为今后的处境担忧。
从第一中学的校名推断,这所学校一定是祁北公司教育处下属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学校,也应该是这里最好的学校。可是,仅从赵逸飞接触过的两位副校长来看,他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据说学校还有个校长兼书记的一把手老贺,但姓滕的和姓鲁的无论如何是学校的第二号和第三号人物啊,他们竟然是这样的水平和做派,那么这所学校整体的管理和办学水平能有多高呀?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学校的确不错,只不过两个重要的岗位上放错人了,而一把手更强大,整体教职员工队伍的正能量够大,足以抵销这两个人所代表的负面力量,学校仍然是一所好学校。另一种可能,既然如此水平如此行事风格的人都能放到这么重要的领导岗位,足以证明这里的风气不怎么正,整个领导层的管理水平不怎么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评价也都一般般,作为一个新来的、尚且不知能否站住脚的新人,你对这一切将无可奈何,只能消极适应。想到这里,赵逸飞未免很丧气。背井离乡出来闯**,本来想找一块能让自己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能趁着青春年华和旺盛的精力干一番事业,在解决家庭生活困境的同时也让个人得到长足发展,假如周围的人整体上只不过是以滕、鲁二人为代表的那种水平,所处的环境也是个萎缩狭小、容不得人的小地方,那么来到这里岂不是大错特错?
不过,从他到教育处报到接触的李成杰科长等人来看,这里的管理层也有好人,也有善良的、讲原则又讲办事效率的人。还有,就语文组的老师而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乐于助人和充满正义感,已经让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尽管他暂时还没有融入这个集体。这些普通人的表现,让赵逸飞看到了一种整体上的素质,也看到了一种希望。也许,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人、对环境的认识,尚且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过程中加深认识的深度,故而不宜过早地下结论,更不应该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还是先安下心来认真备课,第一步先通过试讲,后面的事情再走一步看一步吧。无论如何,自乱阵脚总是不应该的,冷静应对,甚至韬光养晦,都是有必要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出水才看两腿泥……
其实,赵逸飞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浪费。这天上午下班前,一中教务处派人通知赵逸飞,明天上午第二节课,让他在本校高二(1)班试讲一节语文课,教材指定为韩愈的《师说》。
赵逸飞接到通知准备试讲,语文组的老师们很热情,纷纷凑上来问他还需不需要什么帮助。教研组长王老师说:“赵老师你今天抓紧备课,明天早上第一节——甚至可以提前到早读时间——先在高二别的班试讲一下。高二(1)班正好是我带课的班级,我会事先给学生安排一下,让他们好好配合你。”
教研组老师们的热情帮助让赵逸飞信心大增。他想,试讲无非是要看看我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是否胜任工作,而能否在试讲中表现出个人的高素质,除了认真准备以及学生配合得怎样,更重要的得看自己平日里修炼的结果,临时抱佛脚不能说没有作用,但毕竟不是决定性因素。好在就《师说》这篇课文而言,教材是熟悉的,也有以前积累的现成教案,拿出来修改修改就能做成新的教案,教法上再认真想想,看能不能有新的创意,能不能制造出新的亮点。至于在试讲之前先在别的班级演练一下,也不失之为准备过程中一个锦上添花的环节,同时也不能辜负了教研组这些未来的同事一片好心……
第二天的试讲,赵逸飞自我感觉属于正常发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的《师说》属于相对浅易的文言文,对有了一定古文基础的高二年级学生来说不算太艰涩。赵逸飞以往的文言文教学重诵读,在完成了一节课开始时的教学组织,以及作者介绍、背景介绍之后,他让学生先认真看课本上的注释,自行克服一些相对难理解的字词,然后用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诵读。先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试诵读,然后再领读,一直到朗朗上口。
诵读之后,进入讲解课文的环节。按一般人的想法,作为一节招聘老师的试讲课,应聘者总要展示一下个人的能力,尤其是口才。讲课讲课,“讲”是老师的第一基本功,没有这方面能力的展现,恐怕很难说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但是,赵逸飞在这个环节依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对照课本注释,尽可能自主翻译课文。只是到了个别关键的虚词或句式,学生哪怕通过讨论也不甚了了,他才画龙点睛讲几句,而且点到为止,言简意赅,绝不重复。
毕竟只有一个课时,全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不可能全部完成。有效翻译完了课文的第一段,“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这节课也就结束了。让人捏一把汗的地方,正是赵逸飞“讲”的基本功没有充分展现的机会,那么,这节课能算一节成功的试讲课、公开课吗?
后来评课的过程,证明了大家对赵逸飞试讲课评价的确有分歧。语文组参与听课的人不少,但毕竟这节课是招聘人才的试讲,不是一般的公开课,故而一般老师在评课过程中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教研组长王老师被邀请作为评委,她的发言显现出相当的重要性。王老师发言认为,赵逸飞的课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教者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而且在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动口的能力,从这节课也能看出应聘老师赵逸飞具有胜任高中语文课的能力。
听了王老师的发言,在场的赵逸飞对她投去感谢的目光。但是紧接着,第一中学分管教学的滕副校长发言,又让赵逸飞一头雾水,如坐针毡。
滕副校长所表达的主要观点,认为赵逸飞在这节试讲课上没有表现出优良的个人素质,看不出这位应聘者能够胜任高中语文教学。“明明是试讲课,老师为什么不讲?为什么讲得很少?教者是不是觉得自己知识积累不够,讲课的能力有限,所以故意避重就轻,用学生的活动来掩盖老师的无能?”藤副校长说,“我作为一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先表个态,我认为新来的赵逸飞同志不见得能适应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学校希望能补进更高水平的语文老师,而不是一些滥竽充数的应聘者。”
藤副校长一席话很打击人,等于将试讲者赵逸飞否定了,而且使用了“滥竽充数”这样的字眼,让赵逸飞自尊心有点受不了。
语文教研组长的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参与听课的老师们的意见,而藤副校长是领导,说话应该更具分量,于是后面的发言有说好的,有说差的,也有模棱两可的,对于赵逸飞来讲,听这些发言如同被一把钝刀子在心上割,感觉十分不舒服。心想我认认真真上了一节课,能不能决定留用是一码事,起码应该得到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藤副校长因为初次接触时我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好,评课明显带有报复和故意贬损的倾向,看来这是一位心胸狭隘的领导,假如他的话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这次试讲岂不成了一场闹剧,一幕悲剧?
还好,后来终于有了比藤副校长说话更管用的领导者站出来帮赵逸飞说话。
第一中学的贺校长说:“我对这节课的看法和滕副校长有所不同。我们经常讲教学、教学,一堂课不仅要看‘教’,更要看‘学’。我认为老师表演得是否精彩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从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赵逸飞老师这节课是成功的,甚至可以说是很精彩的。通过这节课能看出他作为一名老师各方面的基本功都很不错,尤其善于调动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非常好。这样的应聘老师我个人还是很欢迎的。既然藤副校长有不同意见,我们学校领导班子下来以后统一一下意见,然后再表态。”
贺校长话音刚落,教育处的文宏远处长接过话茬说:“我大致同意老贺以及一中教研组长代表老师们所发表的意见。这段时间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我很少有机会直接听应聘老师的试讲课,今天听了一节,感觉十分满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赵逸飞同志这节课,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我们以往听到的观摩课、公开课,讲课的老师自觉不自觉总要把个人的表演放在第一位,总想把老师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出能力和水平。但实质上呢,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假如学生参与不积极,只是一味消极接受,教学效果总是有限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依据,我认为,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才能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既然一中两位领导都表态了,我也不妨表个态。赵逸飞老师我们留用了,这个不用再开会商量,李成杰你们劳资科执行就是了。至于一中要不要这位老师加盟,老贺你们最好今天评课结束后马上能有个态度,要不然劳资科就把赵老师调配给其他学校,让第一中学后悔去吧!”
祁北公司教育系统最高长官的一席话,听得赵逸飞心中一热。他的感动不仅在于文宏远处长对他的试讲课做出了公正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他体味到这位领导对教育很内行,认识问题有高度,教育思想十分先进。相比较藤副校长、鲁副校长等人给他留下的霸道和低水平而言,这个地方还真有懂行的、有水平的领导。如果说藤副校长、鲁副校长的做派让人生厌,但他们毕竟是文处长、贺校长的下属,整个管理队伍中有个把不称职甚至极不称职的人,也许并不能影响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此类人忽略不计、甚至蔑视他们,才是正确的选择。
这样一想,赵逸飞心中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