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洞庭湖边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渔翁。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练得一身打渔的好本事。只要他一出去,就没有落空的,并且次次鱼都比别人打得多。
老人家心地善良,见人有难处总是尽力帮忙。因此还过着穷苦的生活。
不过,老渔翁有一件事瞒着别人。每到半夜,他总是驾只小船,烫一壶酒,独自一人到洞庭湖中间去喝,从不要别人跟随。大伙儿私下里议论他究竟是去干嘛?
这件事传到了县官耳朵里。县官想,这个老头子行动稀奇古怪,恐怕其中有奥秘?于是打发人把渔翁请来,备了酒菜招待,又夸奖他乐善好施,是有德行的长者。
渔翁是个直爽人,不知道县官的心思。一来二去,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有一回,湖上起了大风,渔翁不能出湖,县官又请他到县衙里吃喝,看到老渔翁喝得晕乎乎的,索性直截了当地说:“你我也算是朋友了,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半夜常常到湖上喝酒?”
这时渔翁有了几分醉意,不禁道出了真语:“我确实看到了一件稀奇事。”
县官迫不及待询问:“究竟是什么稀奇事儿?”
渔翁边喝酒边慢慢讲起来:“那洞庭湖里有只仙蚌,比我渔船还大,每逢风平浪静的夜晚,就会出来亮它的珍珠。那珍珠一亮,只见霞光闪闪,湖上像白昼一样。那种情景,一世也难见到!”
县官听了羡慕不已,便对渔翁说:“这是天意,你的福份不浅啊!但不知我有没有这个福份?你能不能带我也看看?”
渔翁听他这么讲,心里不由得有些感动:“其实仙蚌并不是只我一个人看得,我只是怕人多口杂,惊动了仙蚌。”
“既是如此,我不带任何随从,一人跟你如何?”
渔翁当即答应下来,哪知事不凑巧,县官到湖中去了几次,都扑了空。
县官虽然心中焦急,但表面还是十分耐烦的样子。有一夜,洞庭湖上风平浪静,天上一轮明月挂着。县官又同渔翁来到湖心,边饮酒边等仙蚌。
一直等到午夜,才见水波翻动,好像开了锅一样,接着一只比船还大的仙蚌,慢慢露出了水面。只见那仙蚌慢慢张开嘴巴,露出一颗约有西瓜大小的珍珠,一时整个湖面亮得像白天一样。
县官两眼瞪得像牛眼一样,心里“咚咚咚”地跳得好厉害,巴不得一下把那珍珠抱进怀里。
回来以后,县官一连几夜都睡不着觉,他想带几个亲信到湖上去,又担心水路不熟,找不到仙蚌出水的地方。想来想去,只好再找老渔翁。
他装做蛮诚恳的样子说:“托您老的福,我总算开了眼界。要是还能带我看一回,我就心满意足了!”
渔翁心想,他是父母官,守信用没有声张出去,再看一回又有何不可?于是再次答应了他的要求。
县官照样坐上渔翁的船往湖当中去。他趁渔翁没注意,偷偷把一只装了弓箭的黑袋子带上船。
这夜仙蚌又浮出了水面,而且露水的地方刚好就在船尾。那珍珠亮得好似要跟天上明月比赛呢。
渔翁在梢尾稳住舵,笑眯眯地望着仙蚌出神。这时,船上发出了声音,渔翁回过头来一看,眼前的情景把他惊呆了,县官已经开弓上箭,对准了仙蚌!
老渔翁又急又气,想冲过去阻拦,又怕来不及,只好跳出渔船,在半空双脚猛力一蹬船沿,自己顺势扑到了仙蚌嘴里。
仙蚌受了这一惊,立即将壳合拢,带着老渔翁一起沉下水去。小船被老渔翁这一瞪,冲出去几丈远,县官站脚不稳,“扑通”一声掉进湖里淹死了。
由于老渔翁舍命救了仙蚌,所以直到今天,洞庭湖里还存活着这种大的珍珠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