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皇帝,整日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可脸色苍白,四肢无力,头脑昏沉,好像是有疾病在身。
这天,皇帝召见大臣和御医,商讨医病的法子。商议了半日,大伙儿觉得海边渔民一个个身强体壮的,一定与平时食物有关。而海里大鱼小虾,算黄鱼最好吃,看来,最能滋补身子的,一定是黄鱼啦!
商讨定当,有个大臣抢先启奏:“万岁,黄鱼头是黄鱼之首,万岁爷是万民之首,依臣之见,陛下多吃黄鱼头,一定能滋补龙体。”
第一个大臣刚说完,第二个大臣赶紧接着说:“鱼头是个空壳,全是骨头,依臣愚见,万岁应吃鱼身,鱼身肉味鲜,对龙体最有补益。”
话才落音,第三个大臣就说:“陛下,我看万岁吃鱼鳔最好。鱼鳔在鱼腹中,全气都集中在这里,补益胜过鱼头,美味赛过鱼肉。万岁吃了,准保龙体康健。”
第四个大臣见大伙儿都想取得皇帝宠信,挠着耳朵想了半天,也上前说:“陛下,是黄鱼尾巴最能滋补龙体。鱼尾锐气最盛,你看鱼游动,全靠尾巴摇摆。陛下吃了鱼尾巴不怕龙体不壮!”
这一来闹热了,四个大臣你一句,我一句,争得脸红耳赤,闹到日落西山还没了结。皇帝见四个大臣这么一争,没了主张,后来提议,干脆找个老渔翁来问个明白。
消息传出后,有个老渔翁自告奋勇地要进京面圣。
第一个大臣听说后,赶忙来到老渔翁面前,要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吃黄鱼头滋补龙体。老渔翁他想了想,答应照这个大臣的话去讲,条件是给一条渔船。这大臣盘算着,只要取得皇帝的宠信,官运享通,一条渔船又算得了什么呢?就一口应承下来。
第一个大臣前脚刚走,第二个大臣后脚跟来,也要他在皇帝面前美言吃鱼身滋补龙体。老渔翁也答应下来,又提出了要一条渔船,第二个大臣也应承了。
然后呢,第三、第四个大臣也先后来找老渔翁。老渔翁都一一答应下来,照样提出要渔船。两个大臣也满口应承。
四个大臣的耳目多,当日夜里,他们都知道了老渔翁不只是答应了自己,也答应了另外三个大臣。四个大臣都懵了,也不知道他葫芦里会卖出什么药来?
第二日,皇帝上朝召见老渔翁。四个大臣心惊肉跳,个个瞪大眼睛盯着老渔翁,生怕他不照自己的话说。
只见老渔翁笑了笑说:“其实,四位大臣说的都对,又不全对。黄鱼补是补,时令不同,吃的部位也要不同。”
皇帝一听,呵,这里头大有名堂哩,赶紧叫老渔翁讲明白。
老渔翁不紧不慢地说:“春天应吃鱼头。春是一年开头,人得头功之力,身子哪能不壮?鱼身应该在夏天吃。夏天天气热,人身发软无力,吃了鱼身最能补身。鱼鳔呢?应在秋天吃。秋天是结果季节,鱼的全身精气都在鱼鳔中,秋天吃它最补元气。冬天应吃鱼尾,冬天是一年之末,寒气正盛,吃了鱼尾,能驱散全身寒气。”
四个大臣听了,欢喜无比,赶紧向皇帝启奏:“万岁爷,老渔翁的话实在有理,黄鱼滋补,四季分食,这是皇上的洪福啊!”
这一来,四个大臣都得到皇帝的宠信;老渔翁把皇帝大臣都蒙了一通,又得了四条渔船,高高兴兴地离开京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