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父亲一生勤劳节俭,挣下份不小的家业。家里堂屋挂起“勤俭匾”,一家大小日子过得挺富有。
这一年,父亲老了,临走前把两个儿子叫到牌匾前:“我挣下这份家业,就靠这勤俭两字,我把牌匾留给你们,这是传家之宝,你们得照牌匾上去做,这样家业才能传承下去。”
说完,父亲就咽气了。
兄弟两人遵照父亲的遗嘱,勤俭持家,不出几年都娶了媳妇。媳妇进了家门,免不了家长里短,兄弟两人要商议分家。
这家里明面上的物件都好分,房屋田产,一人一半就是,只是这‘勤俭匾’该给谁呀?
“勤俭匾是传家之宝,也一人一半吧。”哥哥和弟弟如此商量。
兄弟两人把匾当中锯开,一人一半分了。哥哥分得个“勤”字,弟弟分得个“俭”字。各人自立门户,自起炉灶过生活。
兄嫂两人呢,以勤持家,不管刮风下雨,天天起早摸黑。虽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是忘记了俭字,兄嫂花钱大手大脚,挣得多,用得更多,慢慢地入不敷出,到了灾荒时竟断了粮。
再说弟弟夫妻俩,以俭为本,事事精打细算,抠抠索索,虽然日子过得太平安稳,但是夫妻俩忘记了勤字,慢慢地懒惰起来,结果坐吃山空,到灾荒时也断了粮。
这一天,弟弟拿个米袋子到哥哥家去借粮。而哥哥呢,也拿着米袋子到弟弟家来借粮。兄弟俩在路上碰到一块了。
“哥,我想到你家借几斤米,我们断粮了。”弟弟红着脸说。
“唉,弟呀,不瞒你说,我也正想到你家去借米呢。”
兄弟俩坐下来长吁短叹,回忆起这些年犯的错误。
哥哥说:“我和你嫂子,花钱不该大手大脚,忘了节俭,本来日子可以过得红红火火。”
弟弟也后悔道:“我和你弟妹日子一直捉襟见肘,以为靠节俭就能省出一片家业来,可是忘记了勤劳,最后落得无米下锅的境地。”
兄弟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后悔着,才想起父亲留下的勤俭匾,才意识到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两字是分不得家的。
于是,兄弟俩重新把勤俭两字合成一块,他们牢牢记住牌匾的两个字,兢兢业业照着去做。后来,他们两家的生活又慢慢地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