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童话100则

59、阴米

字体:16+-

从前,城里住着一位王员外。王员外家里虽然有钱,可生活非常铺张浪费。他家有个规矩,吃饭不管剩下什么山珍海味,第二顿一律不准端上桌,得弄新鲜饭菜。佣人们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吃不完的东西就往沟里倒掉。

离王家十里路远的一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中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师徒二人下山化缘路过王家后院,见白生生的米饭倒在沟里,觉得很可惜。

“施主,请问你们每天都将米饭倒掉了吗?”老和尚问一位佣人。

佣人回答:“我家老爷这么要求的,谁稀罕这些剩饭。”

“这样吧,我们每天带个箩筐来,你家剩下的米饭麻烦倒到箩筐里,我们晚上抬回寺院,用水淘洗干净,也可充饥。”老和尚说。

佣人答应下来,老和尚和小和尚于是每天下山抬着箩筐上山,将白花花的米饭抬到庙里,和众师兄弟一起分享。

有一年夏天,王员外办五十大寿,一连闹热了三天。两个和尚抬回的剩饭就有五大箩筐。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这么多米饭,我们涨破肚子也吃不完呀!”

“不要担心,把它做成阴米,吃三五个月也无妨。”

“阴米?什么是阴米?”小和尚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儿。

老和尚回答:“就是将煮熟的米饭用冷水浸泡,再晒干,吃时用水煮熟,可存放三五年呢。”

光阴似箭,不知过了多少年,王家败落得一贫如洗,王员外连安身之地也没有,穷得只能讨饭过日子。

一天,小和尚化缘回来,见路边倒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是王员外。小和尚念旧情,把他背回庙中。

王员外在庙中一住就是三天,每顿吃的是精细饭食。他心存感激来到正殿,向老和尚施礼:“师父真是菩萨心肠,多谢二位救命之恩……”

老和尚还礼:“施主不必讲礼,贫僧也曾受恩惠于施主。如果施主不嫌弃,在寺院住三、五年又何妨?”

王员外摇摇头:“多谢师父好心,只是每天都用精细饭食款待我,如此下去,不仅寺院养不了我,我自己也无地自容。”

老和尚想了想说道:“请随我来。”

二人走进一间房间,王员外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啊,白生生的阴米堆了半间屋。

老和尚说:“施主,这些都是你的。前些年你家剩下的米饭,我们把它做成了阴米。你这几天食用的,就是用这阴米煮成的。”

王员外瞪大双眼,摸不着头脑。老和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王员外面对这半屋阴米,情绪复杂说道:“我要是当初不铺张浪费,怎么会落得今天这田地呢?”

说完,他悔恨的眼泪哗哗而来。

三天后,王员外悄悄离开了寺庙,从此,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