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八零,做风口浪尖的猪

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生的东华集团

字体:16+-

与东华晚报的首战告捷相比,水泥厂同样令人振奋。

在马洪义日夜不停的奋力攻关下,多晶硅的设备研发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而且有了地区正府的助力,水泥厂的配套设施很快建设完成,已经可以正式投产生产水泥了。

配套设施本来陈汉生限于资金的缘故,仅包括周围的一座煤矿山,一座石灰岩矿山,而在正府的大力支持之下,把吴家坪附近几座煤矿都划进了范围,统一建了一条铁道。

而吴家坪紧邻的小王庄石灰岩矿有好几座,刚好是一条线路两头运载足够用,这两套设施一完工,水泥厂的用料问题立马解决,运载材料的小火车每天不停地向厂区运送燃料和矿石,而水泥厂则进行旋转炉内煅烧,最终成品就是成吨成吨的水泥。

而这条铁道同样可以利用向外运输,最终并到达拉县的铁路网,本来靠陈汉生自己的财力是支撑不下来这些配套设施的,他打算走公路运输,现在这样一来,有了正府的支持,可以走铁路运输,就更方便快捷了。

其实正府也有正府的考量,有了铁路运输,能够更快地把水泥运输到全省各地,也能极大地节约成本。

看着一袋袋印着东华水泥字样的产品被装载入库,陈汉生心里充满了豪情壮志,这半年来的忙碌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吕阳同样也很兴奋:“汉生,我这几天就出去拓展渠道,销售这方面你就放心的交给我吧。”

实验室里,马洪义眼睛通红,此时的他已经到了攻坚的最关键时刻——沉积。

相比前期对石英岩的煅烧,提纯和蒸馏等等手段,沉积才是最难的,要把气态级别的多晶硅过滤吸附,才能得到成品的多晶硅。否则气态的多晶硅会随着排放全部跑到空气中,捕捉不到等于白干。

陈汉生对此并不懂,但他知道大概工艺流程和原理,而这些大概的原理对于陷入僵局的马洪义来说,不啻于一记惊雷。

“你何不试试化学气相沉积法。”陈汉生依稀记得制作多晶硅的最后一步就是采用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得到到的纳米级粒子沉积。

一语点醒梦中人,马洪义一拍大腿说道:“对呀!我怎么忘了这茬了?我可以用多种气体与之混合!哈哈!我想到啦!”

看着再一次投入到研发中的马洪义,陈汉生摇了摇头,不去打扰他,多晶硅是一个漫长的研发过程,他并不急于一时,将来有机会招聘到更多人才会更有助于研究。

也许有人会嘲笑他不自量力,但人总要有梦想的嘛。

胡景山的秘书李恢来找陈汉生。

“胡书纪打算修路,已经联系到了沥青,需要水泥厂为我们提供足够的生石灰。”

在烧制水泥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得到生石灰。

陈汉生对胡景山的决定并不吃惊,吴家坪到达拉县的路还是砂石路,如果能铺成沥青,那么对于水泥运输无疑是极为方便的。

“这条路是该修修了,现在厂子里的产能没有问题,就是不知道需要多大量。”

李恢说道:“县里的想法是先修通连接甘泉和肃州的国道,然后再修几条连接嘉山县、曲麦县的路,初步形成一个路网。”

“书纪的意思是,还是由你来牵头做这些事吧,本身又是水泥厂,劳力和筑路材料都充足。”

陈汉生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

随着水泥厂正式开工,很多需求开始显现,首先就是道路,其次就是楼房,可以说从建国到现在的四十年,前二十年都是在为吃穿而努力,后二十年开始为住和行努力,一边还要在科学技术上追赶西方国家,芯片卫星一个不落,并且取得了许多成就,老一辈革命家筚路蓝缕,确实值得敬佩。

而接下来的二十年,才是产业的集中爆发期,其中成长最快的就是房地产市场,如果能借着这次修路进军房地产和公路建设,就能吃到这个时代的最大红利。

陈汉生当然毫不推辞,开玩笑,这么好的事情傻子才会往外推。

修路问题不大,现在的公路结构就是三层结构,垫层、基层和面层。垫层用碎石按照级别配比,接着用生石灰拌煤灰再加上黄土,就可以形成非常牢固的板结基层,在此基础上,唯一需要的机构就是压路机,只要有了压路机,其余全部人工就可以搞定,包括沥青料拌和都可以人工解决。

而现在市场上最不缺的也是密集型劳工,陈汉生当即点头道:“转告胡书纪,就说我这边没有问题,唯一需要县里提供方便的就是注册公司手续能尽量简化就好。”

有了县委背书,自然是一路绿灯,从李恢找到陈汉生算起,没超过一周时间,崭新的东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由于已有了东华水泥厂、还有个停业的东华汽水厂、东华报社、再加上东华建筑公司,陈汉生干脆成立了一个东华集团。

东华建筑公司兼具公路桥梁建设和建筑建设,由于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刚刚起步,对于企业的资质要求并不高,还不像后来那样条条框框,比如需要几个亿的资本金或者多少机械和设施,包括技术人员。

在技术人员这一块陈汉生就地就近在甘泉进行了校招。

走进甘泉大学,陈汉生不得不感慨命运的神奇,一年前还曾有老师力邀他入学读书,一年后他已经以一个集团总裁的身份进行校招了。

乔巧现在是真的服了陈汉生,开始她对乔广厦白白借出300万还不以为意,但是短短几个月,陈汉生迅速崛起,资产总额已经追平了在商海拼搏多年的乔广厦。

仅仅东华报社一项,按河西省八个区计算,日发行量将达到300多万份,当之无愧的河西第一晚报,连乔广厦都佩服不已。要知道每份报纸不算广告收入,仅仅是卖出300万份,每天的纯利润就能达到30多万,两周就可以轻松还上那借来的300万。

“乔巧,我这次要招一些土木工程的毕业生,还有公路桥梁专业,如果有好的同学帮我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