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八零,做风口浪尖的猪

第二十九章 你说多少个?

字体:16+-

陆静很无奈,她虽然采访过不少人,但是现在愣让她说这种东西,还真说不出来。

采访的人太多了,除了像是陈汉生这么有特点的,其他根本记不住,而现在陈汉生问起来,她只能去找之前的记录。

翻了好久,陆静最终从档案室里拿出来一沓子文档。

“算你运气好,还真有一个!”

这份文件记录的就是陆静当时采访的对话,甚至还有一份录音带子,不过陈汉生不需要这些,他现在只需要地名。

“曲麦县?这不是隔壁县吗?还挺近的。”

”别想太好,这曲麦县在咱们东边,这红星玻璃厂,在曲麦县的东边,相当于隔了一个县,可真不算近。”

这么算来,倒真是不近,陈汉生知道了名字,谢谢陆静,转身就想走,没想到又被陆静拦住了。

“你别急,等我一会,我也去。”

她也去?

陈汉生眨巴一下眼睛:“不是,陆记者,这种小事我自己去就行了,你去干啥?”

陆静白了他一眼。

“你想多了,我不是去给你帮忙的,只是最近广播台没啥大事好报道,我准备做个红星玻璃厂的追踪报道,要知道,他们可是曲麦县最早改制的大厂!”

原来如此。

虽然说知道了这玻璃厂,但是陈汉生还是有些担忧。

陆静说那个玻璃厂是个大厂,他现在还真担心,他订单太小,到了那边人家不接待。

拖拉机穿过泥泞的土路,足足赶了一个中午,才赶到了隔壁的曲麦县。

靠着陆静的身份在招待所混了两碗面,终于在下午三点,赶到了红星玻璃厂。

可是看到玻璃厂的大门时,陆静和陈汉生都沉默了。

陆静是来采访过的,陈汉生也在文件里面见过照片,三年前的红星玻璃厂大门,气派恢宏,白铁打造的大锁看上去就结实。

可是现在呢?

原本恢弘的大铁门已经被水泥堵上一半多,大门只剩下一半,还变成了木质的大门,门口一个老头正坐在四面漏风的保安室里面睡大觉。

“这……这是那个红星轧钢厂?变化怎么这么大?”

陈汉生迷茫了,一旁的陆静更加迷茫。

“别说了,要不是没有换地方,我肯定以为走错路了!走吧,咱们先去看看人家还做不做了。”

到门口,门卫大爷还在睡觉,陆静刚拿起来大爷用来盖脸的蒲扇,正想说话,却忽然吃了一惊!

“李厂长?”

李厂长?

陈汉生也愣住了,这个老头是厂长?

听到陆静的惊呼,老头吓得两腿一蹬,差点没有在椅子上坐稳,还是陆静伸手拉了一把才没有倒下去。

揉了揉眼睛,老头站起身来看了一眼面前的陆静,立马堆起来一个笑脸。

“陆记者啊!好几年不见了啊!这是怎么了?带着男朋友来采访?”

得,又一个误会的。

不等陆静解释,老头就热情的把他们拉近了保卫室,给他们俩倒上茶水。

三人一通闲聊,陈汉生这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头姓李,名叫李金明,是这个玻璃厂原来的副厂长,当初陆静来采访的时候,就是他接待的。

按照李金明的描述,红星玻璃厂刚刚改革的时候,日子很好过,他这个副厂长做的也不错,要不然陆静当时也不会到这边来采访他们,当时的他们可以算得上是曲麦县的改革先锋,重点榜样。

但是就在陆静采访完之后,不到半年的时候,老厂长于海水病死了,他这个副厂长接了班,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老厂长于海水是元老级的工程师,人脉又广,他能接到的订单,几乎都是省外老朋友弄来的,甚至还有海外的单子,这也是红星玻璃厂刚改革的时候,为啥那么红火的原因。

但是人亡政息,于海水一死,订单立刻减少,李金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有从之前的那些客户手里拿到任何的订单,只能靠着县机关的一些订单,半死不活的撑着。

到现在三年了,距离于海水离世也已经两年半了,红星玻璃厂一天不如一天,生意越来越惨淡,很多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不少员工都另投别处,剩下的,只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员工在这里撑着。

他李金明一个厂长之所以到这里来看大门,也正是因为,实在是没有人用了。

听完了红星玻璃厂的现状,陆静有些内疚的说到。

“我还真是个灾星呢……采访了你们你们就黄了,采访了汉生,汉生就被针对了。”

李金明洒脱的一笑,摇了摇手中的蒲扇。

“闺女,你可不能这么想!当初你给我们采访了之后,我们的生意可也是好了不少,只是谁能想到于老爷子怎么就走的那么快呢?这是上天注定的事儿,谁也没办法。”

陈汉生也点了点头。

“不错,他们针对我,那是他们坏,跟你没有一点的关系。”

李金明赞赏的看了一眼陈汉生,心说这后生不错,陆静的眼光还真不差。

他转过头来又对着陆静低声说道:“我说闺女,你这次就别采访了,晚上叔给你俩做个饭,你俩陪叔喝两盅,休息一晚上明天就回去吧,叔这里也丢不起这个人了。”

陆静抬起头来,苦笑一声。

“这……李叔叔,我这次来,其实不只是来采访你的,其实这次来,主要是汉生要来,他想要订点玻璃瓶子。”

李金明点了点头:“订点玻璃瓶啊,这好说,我们现在还存了不少呢,你要的话……”

陈汉生连忙解释道:“李厂长,您误会了,我不是来买,是预订,我要专门定制。”

专门定制?

李金明皱了皱眉头。

“小陈啊,我们这工人剩的不多了,你要定制,少于一千个,我们不好重开生产线……”

陈汉生表示理解:“李厂长,这我懂,所以,这个月我准备订制三万个。”

三万个啊……李金明掏出烟刚想点上,忽然愣住了。

“等一下,你说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