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开局救场郭德纲,于谦惊了!

第1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字体:16+-

萧琪非的这一举动,像是一粒石子搅动了一池春水。

掀起了层层涟漪。

先是郭德刚。

他没有想到,一个刚认识几天的小保安,竟然这么大胆子。

要知道,在德云社,虽然台上无大小,但台下规矩还是很大的。

郭德刚的带徒方式,完全遵循老一辈艺术家的风格,是大家长式。

就连郭琪琳在家里说话,都要三思而后行,更别说这些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徒弟们了。

没想到,这孩子竟然抢话说。

在烧炳提醒他不要乱说话时,还不屑一顾,强调自己就要说。

“半合半掩半纱窗,半倚半靠半外张。半拉金钩挂住半边青纱帐,半轮明月半阴半暗半照半边墙。左手端起多半杯少半杯半杯葡萄酒,右手掐下青半朵红半朵半朵蜜海棠。半张文书半张纸,半床锦被半张床。半股风吹树叶半枯半黄半落阶沿上,半夜里半梦半醒檐前铁马响叮当。躲在半边半思想,叹声半身大街半身马场!”

萧琪非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段,岳耘鹏和烧炳只觉懵逼。

这是郭德刚说过的一段话,只不过最后一句萧琪非给改了。

半身大街半身马场什么意思?

于乾“扑哧”乐了。

郭德刚却点点头。

“好,是我刚才不该说那话。不错,你现在只是于老师的徒弟,还没入德云社。虽然比我小一辈,但在这屋里,毕竟是客人。你想说什么?”

岳耘鹏和烧炳四目相对,差点惊掉下巴。

行啊,小子。

在这里等着呢?

不错,作为客人,是比徒弟高级一点。

徒弟不敢随便插言,客人可就随便了。

“郭老师,今天拉闸断电这件事,是我的主意。”

萧琪非这句话,屋里人全愣了。

这世界上有抢钱的抢功的,还没见抢不是的。

小剧场停电,这本身有不可抗力存在。

但故意拉闸停电,性质就不一样了。

“哦,我倒想听听,你为什么让他们拉闸停电?这是你事先和后台说好的,还是临时想起来的?”

郭德纲放下茶杯,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于乾也紧锁眉头,盯着萧琪非。

因为他已经询问了其他演员,今天这次“救场”完全是烧炳自导自演的闹剧。

因为在萧琪非上台后,烧炳的肚子疼就自动好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装的。

目的就是让萧琪非上台。

萧琪非和曹赫阳上台后,烧炳又和岳耘鹏在旁边嘀嘀咕咕,商量下一步怎么办。

这些,于乾都知道。

所以,他今天倒是想听听烧炳怎么解释这件事。

却不想,萧琪非却抢着把这件事揽了下来。

“郭老师,师傅,是这么回事。”

“今天,我到小剧场,本来只是观摩学习的,但烧炳师兄突然肚子疼不能上台了,于是,我就临时救场。”

“开始,我还觉得问题不大,毕竟这一场的题目是《我的师傅郭德刚》。”

“平时,这些师兄弟们调侃郭老师的相声是我最喜欢的……”

“不要误会哈,我不是认为郭老师真的是那样,只是因为特别佩服郭老师的气度,让徒弟们在场上随便砸挂。”

“因为熟悉那些台词,我就觉得,可以应付。毕竟,我是相声大师转世,这点事还应付不了?”

“但是,说到郭老师为什么12年没要孩子的时候,还是圆不起来了……因为被观众刨活了。”

“我只好使眼色给曹赫阳师兄,让他告诉后台,遇到麻烦了……”

郭德纲想了想,问道:“遇到问题了,怎么就想起来拉闸断电呢?”

“哦,我还是想得简单了。”

“我以为停电了,大家就散场了。但是,没有……”

“后来呢?怎么又继续演出了?”郭德纲追问道。

“等停电后,我忽然想到,原来农村老家有人家经常因为没钱交电费被停电,所以,灵机一动,就想起了一个梗来,总算顺利演完了……”

虽然萧琪非说的跟真的一样,聪明如郭德刚,怎么能看不出破绽?

他之所以不点破,是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担当。

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是个客人,所以,即使做错了什么,也不会受到责难。

而烧炳和岳耘鹏就不一样了。

如果郭德刚追问下来,今天岳耘鹏和烧炳密谋想让萧琪非出丑的计划一定会败露。

为了让一个自己看着不顺眼的演员出丑,就拿一场压轴演出来赌,这在任何一位领导看来,也是不允许的。

反倒是萧琪非挺身而出,把这件事揽过来了,使事情的发展方向逆转。

毕竟,郭德刚没在现场。

既然萧琪非这么说了,也就只好问烧炳是不是这么回事。

烧饼虽然耿直,但也怕师傅责罚,于是借坡下驴,承认确实是这样。

为了证实这件事确实是自己让做的,萧琪非还编了一个理由。

“我承认,我也有私心。那些演员都那么出名了,我也该找个出名的办法。今天之后,坊间就会有我的传说——一个说了一半停电的相声演员。嘿嘿……”

这句其实有点画蛇添足了。

不可笑也不可品。

郭德纲笑了,随口吟道:

“遇好晴天、好山水、好书、好字画、好花、好酒、好心情,须受用领略,方不虚度。人生苦短,一定要知恩、知足、知命、知道、知幸,心不贪荣身不辱。杨柳风、梧桐月、芭蕉雨、梅花雪、香椿芽、野菜根、茄子把、豆腐泥、俗与雅、素与荤,全能招呼,人生一乐也。”

说完,看看两个徒弟。

烧炳和岳耘鹏都不敢说话。

这说明,师傅什么都看出来了,但看破不说破。

这段话既有对徒弟们的鞭策,也有对萧琪非的欣赏。

看似只是风花雪月、平常生活的咏叹,内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思辨。

这时,又响起了敲门声。

门一开,栾耘平走了进来。

满脸怒气。

“师傅,我找烧炳……”

“好,有事你们去聊,我和于老师还有话说。”

栾耘平一招手,烧炳跟了出去。

岳耘鹏也跟了出去。

萧琪非想了想,自己留在这里有点多余,和师傅道别,也走出来。

刚出门,远远看到,几十米外,栾耘平正指着烧炳的鼻子,大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