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开局救场郭德纲,于谦惊了!

第44章 岭南战书

字体:16+-

萧琪非为了证实自己是“相声大师”转世,开始讲当年天桥撂地摊说相声的那些事。

当然,都是网上看来的。

因为喜欢德云社相声,他会搜一些演员资料,顺便也会查一些相声史料。

比如现在就要说到的“恶俗”。

“大家有没有记得,郭老师和我师傅在一段相声里提到过,让我师傅当众脱裤子?”

“听过,当时台下很多人高喊:脱一个!”葛肖擎笑着回答。

“是的。其实,很多不了解相声历史的人,以为这是为了吸引观众,故意这么‘三俗’,其实,这在撂地摊说相声那个时期,当众脱裤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是愿意变得这么俗?”

“现在多好,我回来了,脑子里记着600多段相声……当然,只是大概,我也没细数过……”

说到自己会600多段传统相声,萧琪非停住了,意味深长地看着大家。

前边那么多铺垫,其实就是为了这个数字。

现代公司,业绩靠数据说话,落到纸面上策划的终究只是创意,只有数据不会骗人。

600段传统相声是什么概念?

除了郭老师,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了。

或者换一种说法:萧琪非可能比郭老师会的还多。

这样的级别,莫说过来当助教,就是顶替于乾,和郭德刚长期搭档,又有谁敢不服?

话说到这里,最别扭的就是高锋了。

郭德刚让萧琪非过来什么意思?

杀杀他的傲气。

但现在变成了他的忆苦思甜大会了。

一场岳耘鹏的相声模仿秀,引出一个相声大师转世的身份和一段撂地摊说相声的历史……

这是杀杀傲气吗?

简直成了“我为什么这么牛”的证明会。

他正思索怎么扭转这个局面,忽然接到郭德刚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高锋要走,把萧琪非自己留在这里也不好。

只好宣布放学,带着萧琪非赶到郭德刚的书房。

郭德刚打电话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听语气,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果然,于乾也在。

两人好像在商量着什么。

见高锋走进来,郭德刚示意高锋坐下。

也让萧琪非坐下。

萧琪非说:“我坐一边,你们聊。”

知趣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

郭德刚先给高锋倒了一杯茶,然后拿起一张纸递给他。

高锋接过来,看了一眼,惊呼道:“战书?”

郭德刚点点头:“听说过广州的白云轩吗?”

高锋想了想:“倒是听说过。是一个相声团体,去年成立的。怎么,他们给咱下战书?”

说着,高锋笑了。

和郭德刚、于乾的表情形成鲜明对照。

“你先看内容。”

郭德刚说道。

高锋点点头,见《战书》是这么写的:

北有德云社,南有白云轩。

两地相距近万里,却是同祖同宗。

白云轩自去年成立以来,已接纳相声艺人40余位,在广州演出109场。

两个月前,相声泰斗吴起延老南下广州,加盟白云轩。

吴老已是耄耋之年,为了振兴相声事业,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北京城,来到岭南名城传承传统相声。

一周前,北方有人传言,德云社一众演员,非常看不起白云轩,尤其对吴老颇有微词。

故而,白云轩下此战书,和德云社在上海一战。

经斟酌,白云轩制定如下规则:

一、文比。

规则为:白云轩和德云社各出一名战将,在舞台上对坐,分别提出传统相声片段,由对方接龙。台词可以稍微变化,但牛头不对马嘴者,败!

文比出题各50题。

裁判由国内相声大师十人担当。名额待定。

二、武比。

规则为:白云轩和德云社各出十名战将,组成五队对弈,由观众评分器评分,分高者胜。五五对比,最后评出优胜方。因为是五五对弈,不存在打平的情况。

裁判有观众担当。

如德云社不敢打擂,须在北京、广州两地主流报纸刊发声明,向吴老道歉,并赔偿吴老名誉损失费100万元。

白云轩。

2015年8月25日。

高锋看完,笑了。

“什么意思?碰瓷?还‘不敢打擂’,区区四十多个演员,就敢和德云社四百演员对垒,谁给的他们自信?”

“吴起延。”于乾就像在舞台上,及时接住。

“这个吴起延为什么总是和德云社作对?我们欠他了?”高锋“啪”把战书拍在桌子上,显得很气愤。

“吴起延倚老卖老,这次去广州,就是筹划已久的报复。这《战书》看似滑稽,其实,特别阴险,这是主流相声界黑德云社的又一伎俩。你信不信?我们如果不理,过一阵,自媒体上就会有很多这样的消息,一种是说我们根本不是传统相声,故而不敢接招;再有就是黑德云社打击相声老前辈……”

“我们不理他们,怎么还会成为打击他们的借口呢?”高锋不解。

郭德刚冷笑一声:“你还是太忠厚了,不了解他们的拙劣伎俩。”

“哦,请郭老师明示。”

“很简单,吴起延去了广州,就是黑德云社的基础。不管我们是否应战,他们都会黑德云社。”

“那他们会怎么黑?”

“比如,声讨德云社,偌大个北京城,容不下一个耄耋老人……”

“真是够阴狠!”

于乾也说:“你来之前,我们俩已经商量过了,这个战书,无论如何也要接。但是,我们不管摆战场,上海那边谁来操作,白云社肯定有准备,不然他们不会把比武地点放在上海。”

郭德纲严肃地说:“吴起延算是我师父一辈最有学问的相声艺术大师,不仅登台演出,还整理了很多传统相声段子。所以,他们提出的文比,就是这么一盘棋。我们天天说继承传统相声,但主流相声很是不屑,认为我们说的不是传统相声。如果真按传统来说,我们确实都经过了改良……”

“郭老师,你是认为吴起延在传统相声方面高过我们?”

郭德刚抬头,看了一眼萧琪非。

其实,不抬头也知道是谁在说话。

屋里一共四个人。

“琪非你有什么看法?”

萧琪非站起来,走到郭德刚跟前。

“郭老师,《战书》上写的啥,我不知道;但我听清了,一个姓吴的老先生,传统相声造诣极深……琪非不才,在此斗胆说一句:当今相声界,论传统相声,无人能与我相比……”

郭德刚皱了一下眉头,眼皮一耷拉,似有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