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开局救场郭德纲,于谦惊了!

第62章 南辕北辙

字体:16+-

听吴起延说,德云社那位不到三十岁的德云老先生,是他的对手,吴硕国直接惊掉了。

“老爸,如果真的是不到三十岁,有什么能力与你一较高低?”

“难道你没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

“孙子兵法里的这个著名案例,被老谋深算的郭德刚学到了!”

看父亲这么肯定,吴硕国反复玩味,感觉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朱杰义还是不理解。

“大伯,我还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派这么一个人出战呢?”

吴起延坐下,倒了一杯茶,端起来。

“很简单,他们知道,如果比传统相声,郭德刚也未必是我的对手。”

“所以,他们才出此招。”

“一来,免去了郭德刚败给我的囧相。”

“二来,还多挣了出场费。”

“须知,郭德刚的出场费几乎是公开的,为了多挣钱,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不然,怎么解释突然出现一个不到三十岁的‘老先生’?”

“所以,这次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跟我比赛,输了又能怎样?几个月后,相声江湖上将不再有他的任何消息……就像他从未出现过一样。”

“而郭德刚毫发无损,依然优哉游哉地做他的德云班主!”

说完,吴起延喝完杯中茶,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其实,郭德刚这也是无奈之举。”

“这场比赛,分为文比和武比。”

“我虽然没去看过白云轩的相声,但我敢肯定,武比这一局德云社必胜!”

“因为,白云轩四十多个演员,是没法跟德云社四百演员相比的。”

“如此,双方就打成了平局。”

“打成平局,对于白云轩来说,就是大胜!”

“对于德云社来说,也不算丢人。”

“毕竟,我的资历在这里摆着!”

说完,吴起延吹了一口气,白胡子随风飘起,煞是飘逸。

“高!真的高!”

朱杰义由衷表示了自己的敬意。

“既然这样,我们就签了合同吧?”

“不忙,我先给陈辉通通气。”

说着,吴硕国掏出手机,拨通了陈辉的电话。

陈辉听完,很痛快:“就按他们的标准签,越快越好。上海那边已经说好了,这边签了合同,上海就签合同……早剃头早凉快!”

……

吴硕国跑了,栾耘平只好带着烧炳回到德云社。

郭德刚听完他们的叙述,笑了。

“看来,于老师的这个办法很灵啊!”

“他们都不签合同了,师傅怎么还这么高兴?”

郭德刚眉毛一挑:“他们取消比赛,又能影响到我们什么?难道我们靠这场比赛增加生活费吗?”

烧炳摸摸脑袋。

以他的智商和水平,想跟上师傅的节拍,还需要时间的磨炼。

郭德刚见他还不明白,直接说道:“其实啊,将萧琪非调的出场费比我还高,是于老师的主意。”

“于老师认为,吴起延不可小觑,为了这场比赛,他一定也会做准备。”

“毕竟,这么多年不上台比赛了。”

“我们放出风去,让他知道德云社出了一位比我出场费还高的人,他一定想这是我们的计谋。”

“不信,我们把萧琪非的出场费再调高,他们也会签。”

“毕竟,这是他们认为把里攥的必赢局。”

“很明显,武比他们不是对手;所以最大的希望就是平局。”

“对于我们,最坏的结果也是平局……”

烧炳皱着眉头问:“师傅,萧琪非能行吗?”

郭德刚抬头望着书房的方向。

“我把书房都交给他了,输赢,看造化吧!”

……

郭德刚书房。

此时,萧琪非正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想看的书。

书太多了。

大多是乏味的《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史籍。

也有历朝历代的传说逸闻,和志怪小说。

那些史籍,他是看不进去。

看点志怪小说,也算对得起送进书房的一日三餐吧。

扒拉来扒拉去,一本图文版的《山海经》引起了他的兴趣。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展示的是远古的文化,记录的是大荒时期的生活状况与人们的思想活动,勾勒出了上古时期的文明与文化状态,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最主要的,里面记录了很多异兽。

都是现在人没有见过的。

这些,引起了萧琪非的极大兴趣。

对于书中提到的“山经”“海经”,“海外经”“海内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的分类,他一点不感兴趣。

他看书,先看图片。

看到一个异兽,就停下来,看文字介绍。

由此,他知道了很多异兽的名字。

如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翅膀的蠃鱼,长着鱼的身子蛇的头和六只脚,眼睛长长的像马耳朵的冉遗鱼,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的旋龟,形状像野鸡却长着色彩斑斓的羽毛的鸾鸟等。

“天哪,太神奇了!”

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抱着书,看了个昏天黑地。

并且他发现,他的眼睛像摄像机,凡是看过的内容,合上书,一想,眼前屏幕上就会出现文字和图片。

“这样下去,我是不是会变成能移动的图书馆?”

他忽然觉得,郭德刚给他这么好的机会,他却用来看异兽,确实应该脸红。

于是,恋恋不舍地放下《山海经》,开始浏览一些郭德刚的笔记。

那上面,是郭德刚收集的一些老段子。

有的只有几百字,像个提纲。

但是,在萧琪非看来,那就是一个完整的相声。

因为看到一段,眼前屏幕上就会出现很多台词。

虽然有的名词他都不明白说的啥,但一皱眉,屏幕上就会出现详尽的解释。

这个功能,如果不是在郭德刚的书房看书,还真没发现。

他如饥似渴地看着。

像录像一样,刷刷地将郭德刚的笔记输入系统。

很快,笔记本就在他的身边堆了一堆。

“你就这么糟蹋我的宝贝笔记吗?”

忽然,身后传来一声低沉但很严厉的问话。

把萧琪非吓了一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