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异闻录

(三)

字体:16+-

穆长老逐渐宽裕起来时,又娶了五个妻子。这些女人给他生了很多孩子。这就造成了一个场面,穆家地贫牛少小孩又多。这个场面又造成了一种结果——打市场特别有动力。字面意义上的打,马赛男儿挥棍棒的那种。

在肯尼亚村里,法律管不了这些,就靠拳头说话。谁人多,谁能打,谁就有理。穆长老也不例外。他的骆驼越来越多,与别人争夺草场时,他和他的儿子们四处打架,原本用来锤狮子的拳头用来锤人,无往不利,垄断了附近乡镇的骆驼奶供应。

说完这些后,威廉作为附近村落的长老,龇了龇牙花子:“现在国家立法禁止猎杀狮子了。马赛人失去了他们的习俗,我的兄弟则失去了他的骆驼奶生意。”看表情,他和他兄弟似乎在年轻时尝过穆长老的拳头。

肯尼亚的长老不是一个官方称呼,近似于中国的乡绅,是靠名望累积而来的。穆长老孩子越来越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他就成了本姓人的长老。但他仍记得,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不是拳头,而是最初在教堂里接受的教育。

他有了条件,就把自己后出生的孩子都送去了学校。在这个到工地搬砖就算高级职业的原始村落里,穆钦伽竟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儿子:一位律师,一位老师,一位警察。而他的孙辈中,不论男女都必须上学,是附近十里八乡最体面的家族。

他彻底打破了马赛人流传着的一个古老说法:“我们右手持长矛,左手持圆棍,就不能再拿书本了。”

穆钦伽知道,棍棒只能逞能一时,只有教育才能立于一世。他也从曾经屠戮狮子的马赛勇士,变成了这个村庄名副其实的长老。他放下暴力手段,为村里人兴建了一所学校,解决同村孩子的教育问题。

那是2000年左右,穆长老靠着游说国际组织,找到一家日企作为赞助商,在村里盖了一所学校。

我想起第一次去谈判时,他带我们去参观过那所学校。那是村里为数不多有围墙、粉刷过墙壁的砖房。围墙上有很多笔触稚嫩的涂鸦,其中有一句:“上帝保佑我,背着新书包穿着新衣服去考KCSE(中学毕业考试)。”

那天,教室里在上音乐课,清脆的童音唱着当地语言的歌,听旋律像是赞美诗。而穆长老陶醉地听着歌,脖子上顶着那颗硕大的肿瘤,望向远方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