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图的主业之一是搬砖,闲暇时抓紧一切机会排练。
在工地上,工头让科图自由发挥试试。科图信手拈来,拿捏好节奏,略带口音但吐字清晰地说:
“俺自小长在渔村,抓不到鱼就跟长辈上了海盗船,豁,那腥风、那血雨俺受不了,俺还是向往宁静太平,可怜喔,只得跟着同病相怜的兄弟们逃到肯尼亚来讨生活……”
其他工人听着就哄笑,撒谎者骗子之类的乱叫一通。科图不以为意,继续让跑过肯尼亚和索马里边境路线的工头纠正口音上的细节。在他看来,扮演海盗和挖树根、抹砂浆一样,都是生计,本质上没区别,手艺漂亮,拿到的钱就漂亮。
我有时能看到,他和工头坐在路牙子上,用笔记本电脑播放四处搜罗来的视频。有些是新闻,有些是影视片段,有些是社交媒体上的恶搞视频。他们边看边商量,哪些情节可以借鉴。
工头是众人眼中的万能工头,接的活儿又广又杂,包括工地搬运、边坡防护、海盗演员经纪人等等。和沉默的科图相比,他擅长为人处世,是那种和他人交往前会先打探一番的人。他出生稍好,是个混血,看不出哪国人,当着印度人面说老爹是南亚人,当着土耳其人面自称土耳其之子。
他的运输业务时常有边境附近的货单,有时也需要去索马里,便顺道打听索马里的真实情况。听说他交了些钱,以获取保护。
在肯尼亚人看来,索马里海盗虽然全副武装,但并不是不可讲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骚气的“纯商业化操作”——说到底只为了钱,劫个船嘛,何必伤财又劳民,不流血的袭击才值得海盗自豪。有些海盗谈判的时候还会换上整齐的衣服,手提笔记本电脑,一副商业精英的架势。
但身后的惨状局外人是无法体会的。在恐怖袭击多发的索马里,20多岁的年轻人在家是等死。同样都是死,不如卖命当海盗,就算劫个游船抢个相机,也比在打得稀烂的土地上刨食强。
在索马里当警察月薪才不到60美元,而当海盗一旦勒索成功,收益巨大,因此很多索马里人都以当海盗为荣。海盗赚了钱,能给家乡修路盖房子,钱再多点,混成一方势力了,向稀烂不成形的名义上政府卖个好,洗白也不是没可能。更有甚者,还能在相对安稳的肯尼亚投资一波不动产。
我想起曾看过索马里海盗拿火箭筒的照片,便问工头,他们演的是用木棒和矛去劫船,还是架起炮筒轰停它?
“大概,只有在顶端那几群有炮。”工头双手指尖相触,比划出金字塔形,“更多的,是穿不起鞋的人,用命换钱。”
工头后来问我,中国关注索马里海盗的哪些方面。我打开百度输入“索马里海盗”:浏览器首页刷新出来一串奇奇怪怪的标题:索马里海盗为啥不抢中国人索马里海盗眼里的中国中国船员被索马里海盗绑架xxx天……
两人听后面面相觑,异口同声说你们的关注点可真独特,我们还以为你们会关注用什么中国功夫把海盗往海里踹会比较快捷。就这样,中非人民的友谊日渐稳固。彼此熟悉后,工头居然打起了让我当演员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