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传

少年机器大王

字体:16+-

霍金和伙伴们在热衷游戏设计的同时,也对模型飞机和电子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开始,霍金只是用一些纸或木材制作一些飞机模型,但成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全凭物理原理,除了力的惯性和风的相对阻力、摩擦力,没有任何空气动力,所以飞机的飞行并不是很顺利。

在电子机器制作上,霍金也没能得心应手,他常常会把一些电器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装成拥有其他功能的装置。比如把一台旧电视改装成放大器,结果在拧螺丝的时候,却受到了500伏高压电的电击。当时他僵硬了好几分钟,却还是成功地把它取下来了。

或许,霍金的双手总没有大脑灵活。

1958年,霍金16岁。在圣奥尔本斯中学,霍金凭着自己的努力通过了普通班考试,开始进入高级班。他还有两年的中学课程,两年之后,就可以参加大学考试了。但这两年的课程比较轻松,霍金便有了足够多的课余时间,而这也为他的一项壮举提供了条件。

一直以来和朋友们进行研究设计,倒是培养了霍金发明创作的习惯和能力。芬莱先生是霍金的数学老师,他看得出霍金对于研究创作的热衷,并且帮助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设计出了一台逻辑计算机。这台计算机的零部件是从电话、音响等电子设备上拆卸来的,当时霍金自己也不知道就这样组装在一起会不会成功,却没想到真的运转起来了。在进行组装、焊接的过程中,霍金并没有插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脑总是比双手灵活,他擅长的是思考,总能提出一些好的点子供朋友们采纳。

这台计算机被命名为“逻辑单选择计算机”,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当地的《奥尔本斯人》刊物对于这台计算机的问世,进行了这样的报道:

我们有了圣奥尔本斯学生制造的逻辑单选择计算机,虽然它只能回答一些无用的、但又相当复杂的逻辑问题。上一期数学学会的内容焦点便是这台计算机,与会人员有很多,大家的热情也很高。取得了一些经验之后,设计者们要继续努力去制造数字式计算机,这未来的计算机虽然还没有命名,但将能真正“做计算”。

这之后,《赫特斯广告报》对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进行了一次专题报道,讲述了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诞生过程,霍金也和他的朋友们成了圣奥尔本斯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台逻辑单选择计算机在当时是一个壮举,到了今天更是一件收藏品。只不过,它与公众见了面之后,便被装进了一个塑料箱子里,然后塞到了活动室的桌子下面,从此便不见天日了。过了很长时间,圣奥尔本斯中学来了一位新计算机老师,他无意间看到了那个箱子,当时上面落满了灰尘,打开之后,是一些蓄电器、电线电路还有一些晶体管的组合体。当时箱子里的这个机器已经陈旧不堪,尽管上面标着“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字样,但他并不知道这曾经是霍金和他的朋友们轰动一时的杰作,便在收拾的时候顺手扔进了垃圾堆。

一件科学壮举就这样被当作垃圾扔掉了,这实在是有些可惜,若是留到今天,一定可以成为在博物馆展览的具有无限价值的收藏品。

霍金并不喜欢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些研究上,可以说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学习。但是霍金对于数学却有着极高的天赋,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会出一些复杂的数学难题,每当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冥思苦想,可霍金却总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答案,有时连想都不用想。逻辑单选择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做计算,这也归功于霍金对于“计算”的天赋。

霍金的思想总是很复杂,但却非常清晰,他总能创造出非常复杂的东西,似乎所有复杂的事物在他面前都能变得简单起来。

逻辑单选择计算机能够应用在计算上,也在于霍金赋予了它足够的逻辑程序,霍金也有着强有力的逻辑思维。难题,并不一定建立在公式和计算的基础上,也有可能是在头脑和逻辑的层面。越是复杂的事物,人们看到的就越表象化,要解除难题,就要跳出表象的范围,深入内在,这就需要有缜密的逻辑和清晰的头脑。

在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杯茶,你想要在茶里加入一些牛奶。但是茶却太烫了,若你想尽快喝上茶,你应该把茶倒出去一些然后再加入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入牛奶呢?

大家听到这个有趣的问题,纷纷各抒己见,很快班级中就分成了两大阵营,唯独霍金有些沉默。大家还在争论的时候,霍金高高举起了手,老师看到后喊了他的名字,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霍金站起来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认为,应该先加牛奶。”

老师点了点头:“说说你的理由吧,斯蒂芬。”

霍金有条不紊地说道:“老师给出了两个选择,但不论是倒掉一些茶再加牛奶,还是等茶凉了再加牛奶,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第一个选择是浪费茶水,第二个选择是浪费时间。牛奶是凉的,倒进茶中之后,茶的温度自然就降了下来,也就可以尽快喝茶了。所以,先加入牛奶是最好的选择。”

霍金跳出了老师用来迷惑的表象圈,深入到问题的内里,逻辑清晰、有理有据,他的回答也引来了老师赞许和同学们钦佩的目光。

两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高考已经悄悄临近,父亲希望霍金能够在牛津或剑桥这两所学术天府进行大学学业的修习。霍金的下一段人生经历也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