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传

在病情恶化中摘取博士桂冠

字体:16+-

在剑桥的求学之路渐渐步入正轨,然而霍金的身体却在走下坡路,ALS正在恶化。

现在的霍金只能依靠手杖走路,两条腿沉重得挪不开步,每时每刻都有1962年圣诞节摔倒在河面上,双腿灌铅一般的感觉。双腿的沉重让他无法将之抬高,短短的距离都要耗费很长的时间。霍金的亲人和朋友都想要帮助他,可是他并不希望获取帮助,他总是很顽强地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尽管那样很累,很艰难。

在一次物理课上,还有两分钟就打上课铃了,西阿马看到霍金的座位还空着,他向来是很早就来到教室的,周围的同学们也纷纷开始猜测。这时候,一位头缠纱布,手拄手杖,手臂上涂抹着药水的人,颤颤巍巍地走进了教室,这个人正是霍金。

西阿马和同学们看到霍金这个样子非常吃惊,连忙问道:“霍金,发生什么事啦?”

霍金却轻描淡写地回答:“不小心摔了一跤。”

其实这早已经是西阿马和同学们担心的事情了,每当他们想要帮助霍金,都会被他拒绝,于是他们总是担心霍金在他们的视线之外会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

除了动作越来越不灵活之外,霍金的语言功能也在逐渐减退,他原本就有些口吃,现在说话的声音更是越来越模糊,身边的同事有时也无法听懂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霍金有一位关系较为亲近的同事米顿,他对于霍金语言能力的逐渐丧失做出了幽默的描述:“与霍金沟通,需要良好的方法,问题越简单越好,最好是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因此不会问:‘霍金,我们几点钟吃晚饭?’而是会这样问:‘霍金,我们5点30分吃晚饭怎么样?’”

霍金的身体使得他在非正常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倔强地不把自己归在“残疾人”的队列。他能够完成的事情,不论如何艰难,都会坚持自己完成。而就是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让他在不久之后获得了另一个引以为傲的身份——霍金博士。

彭罗斯是剑桥大学1957年的博士,他与父亲合作,设计出一些复杂而罕见的几何模型,还曾经在美国做过一些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实现了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的完美结合。西阿马很看好他的研究,于是有意带自己的学生从彭罗斯的研究当中获取当下工作的灵感。

彭罗斯即将在伦敦国王学院举行一场学术讨论,西阿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带着连同霍金在内的四位学生赶赴伦敦。然而这期间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令霍金险些没能去往伦敦。

当西阿马和众位同学赶到火车站的时候,火车即将启动,大家不得不通过跑步来赶着跳上火车。正当大家气喘吁吁地坐在座位上换气的时候,突然发现霍金并没有在身边,大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连忙往窗外看去,只见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摇摇晃晃地奋力追赶着徐徐启动的火车,霍金的两位同学连忙跳下火车,在最后的关头将霍金拉了上来。

在健康方面,霍金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他有乐观的心态,这样的心态足够让他用坚强的心去面对自身所有的遭遇,然后将这一切化为积极进取的力量,才使得宇宙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星。

伦敦的这场学术研讨会可以说是霍金人生事业的转折,也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机遇。彭罗斯在研讨会的报告中阐述了黑洞中心时空奇点的想法,这令霍金异常兴奋,因为他早就对“黑洞”和“奇点”充满了神往。

返程时,大家都在讨论此次研讨会的见闻和心得,只有霍金一言不发。他正在思索如何把彭罗斯的这个还不成型的想法具体化,或者说是把它研究出来。于是霍金似乎是没有意识般地对西阿马说:“老师,你说要是彭罗斯的奇点理论应用到宇宙当中,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西阿马听到霍金的话,顿时愣住了,看到霍金并没有再问下去,而是又陷入了沉思,西阿马知道这是他脑中突然蹦出来的想法。于是他在惊喜之余,马上打断了霍金:“霍金,你刚刚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或许真的可以这样做,你完全可以试试!”

西阿马的话给了霍金很大的鼓励。即便只是一个很不经意的想法,也有把它研究成为一个学说的必要,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里,霍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研究当中,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做一件事。霍金找到了自己适合并且真正喜欢的方向,宇宙之王就在此刻开始起步了。

“奇点”作为一个研究题目,得到了老师西阿马的支持,西阿马建议霍金把这个课题写成博士论文。霍金采纳了西阿马的建议,开始更加认真地进行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出了结果,霍金也开始着手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论文完成了,其结论是:宇宙过去曾经是一个奇点。

学院的教授们审查了霍金的论文,一致认为论文的最后一章极富才气,博士论文就此顺利通过了,霍金也成为剑桥大学的博士。这一年,霍金23岁。

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霍金一鼓作气,又申请了凯斯学院研究员,研究员的申请过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剑桥大学的规定是,博士若要申请研究员,需要两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进行推荐。第一个人自然是自己的导师西阿马,第二个人应该去找谁呢?霍金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又是刚刚成为博士,在业内没有多少人脉。这时,导师西阿马为他推荐了一个人——赫尔曼·邦迪教授,霍金也记起来,他曾多次和同学赶往伦敦的国王学院去听邦迪教授开设的广义相对论的讲座。

霍金认为西阿马的建议可行,于是就在邦迪来剑桥大学授课的时候请见了他。邦迪在国王学院对霍金有着隐约的印象,他也听说了霍金曾经在学术研讨会上挑战霍伊尔,他很欣赏霍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便欣然答应为他写推荐信。

这之后,霍金本以为可以安心等待结果,却没有想到邦迪不久便把这件事给忘记了。凯斯学院寄来的并不是霍金的申请通过邀请,而是一封拒绝信,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作为霍金申请凯斯学院研究员的推荐人之一的邦迪教授,由于并不了解霍金的具体情况,在凯斯学院的请求之下,无法为其写推荐信。

霍金感到非常失落,但是他不打算这样放弃,于是他通过导师西阿马联系上了邦迪,再次请求邦迪为他写一封推荐信。邦迪想起了自己曾经答应过这件事,于是就帮霍金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推荐信,最终申请通过,霍金成为凯斯学院的研究员。这就意味着霍金有了一份在学院里带薪研究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工作,于霍金而言,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当成工作,并且依靠其生活,当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霍金的工作开始走向正轨,在业内的名气也逐渐上升。他开始受邀出席一些学术研讨会,开展一些科学讲座,所到之处,皆是赞叹和敬佩。

此时的霍金似乎铆足了劲,预备拼尽全力,“用最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两年的时间正在悄悄临近,是如同医生的预言,油尽灯枯?还是会顽强对抗,创造生命奇迹?霍金的命运,似乎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