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金传

第一次中国之行:不到长城非好汉

字体:16+-

很早之前,霍金的父母曾经来过中国,霍金也在父母那里听说了很多关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不由得对中国起了向往之意。当时的霍金忙于学业,没有随父母一同前往,后来身患疾病,加上科研工作,中国之行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霍金在心中对中国还是充满了神往,他想要探索这个古老的国度,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都充满了热情,特别是想去到宏伟的长城,去看一看那千年之前古人的杰作。

然而一次难得的机遇,让霍金圆了他的“中国梦”。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意识到了过度抵制外来文化的弊端,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于是中国的大门开始敞向世界。一些走在文化前列的高校首先把目光转向了国外,而这些高校中就有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所属的天体物理小组正在着手研究黑洞理论,科大很希望能够邀请一些在天体物理黑洞理论上存在很高造诣的科学家前来授课演讲。1981年,科大邀请了“黑洞”一词的发明者——美国普林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惠勒前来讲学。通过与惠勒教授的交流,天体物理小组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之后,抱着“趁热打铁”的心态,科大马上想到邀请“宇宙之王”霍金前来讲学,没想到却是几经波折。

当科大向英国驻华大使馆发出邀请函的时候,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原因是,大使馆考虑到霍金的身体状况,想到霍金的饮食和出行都有着严格的特制标准,担心中国之行会出现意外,而安徽合肥只是一个小城,恐怕无法保证霍金的安全。

大使馆的顾虑也不无道理,毕竟霍金对于世界而言都是举重若轻的科学巨匠,更是英国引以为豪的“宇宙之王”,若是霍金的中国之行出了任何状况,他们恐怕担待不起。

但是科大的副校长钱临照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决定换另外的方法再试一试。钱校长认为,大使馆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担心霍金的身体安全,只要科大能够在接待霍金的时候做到全面周到,然后确保霍金的身体安全,事情就会有转机。

钱校长先是找到了霍金的代理人,通过他向霍金传达了科大的邀请心意。霍金得知以后非常高兴,然后便调侃道:“只要能够让我活着回到剑桥,再小的地方我也去。”

科大便开始多方想办法,终于在1983年的时候邀请到霍金的一位学生——伯纳德·卡尔。卡尔跟随霍金研究的是黑洞理论,他曾和霍金研究过“小黑洞”的理论,在当时已小有成就。

而卡尔此次应邀前来的目的,除了进行演讲,还是来实地考察一番,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是否适合霍金莅临3—4天。卡尔在科大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演讲的题目是“人择原理”,也就是“人只能研究人类可以生存的宇宙”。卡尔回到英国之后,向霍金汇报了自己的中国之行,并且明确表示,霍金完全可以去到科大讲学,这令霍金兴奋不已。

1984年,科大再次发出了邀请函,英国驻华大使馆这次没有拒绝,霍金的第一次中国之行终于有了眉目。

1985年4月28日,霍金在卡尔和约兰特两位研究生的陪同下来到了科大。这一次,简没有陪同前来,霍金有些生气,但简心平气和地向霍金解释,孩子们需要照顾,小儿子蒂莫西只有6岁,不可能把他独自扔在家里,并且还有霍金的两位研究生陪同前往,霍金这才调整好了情绪。一路之上,两位学生照顾着霍金的起居,在登乘飞机和火车的时候,还有遇到不是平地的情况,都需要二人合力抬着轮椅通过。

霍金一行在科大逗留了四天,在这期间,卡尔在上次“人择原理”之后,又做了一个报告。霍金一共做了两个报告,第一个报告是“黑洞形成的理论”,这存在很强的专业性;第二个报告是“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这个报告很“接地气”,应该说是公众都曾关心过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霍金并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他强调的是时间并非总是向前,这令公众不得其解,霍金进一步解释道:

“就像是一个人面朝南走,他面对的确实是南方,但当他走到了南极点,他所面对的方向就都成了北方。”

这样的解释,似乎通俗易懂多了。

后来,北京大学的教授刘辽也向霍金发出了邀请,霍金也就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因为没有学术性的演讲和讲学,此刻的霍金还有他的研究生们是抱着“旅游观光”的心态,自然是轻松了不少。在北京大学经过了一番参观之后,刘辽教授提出了为霍金安排的下一步计划,没想到霍金对刘辽教授的提议并不感兴趣,当他提出自己的要求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犯了难——霍金想爬长城,想去长城看一看。

刘辽教授确实没有想到霍金会提出去长城,因为爬长城是一个需要体力的过程,不要说霍金是一位躺在轮椅上的重病患者,即便他是一位正常人,也会感到疲累不堪。他犯愁的是,霍金要怎样才能爬上长城?他的轮椅连台阶都上不去,更何况长城上并没有设置残障人士的特殊通道。

然而霍金看到刘辽教授没有立刻答应自己的要求,却像小孩子一般耍起赖来:“要是我不能去一趟长城,我就就地自杀。”听到这样的“玩笑”,刘辽教授却是有些哭笑不得,看来这位有些较真儿的科学家是铁了心要爬长城了。所以,大家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让霍金的两位研究生抬着霍金的轮椅去爬长城。霍金满意地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却辛苦了卡尔和约兰特两位研究生。

霍金曾在1974年发布“黑洞蒸发”理论,这两位研究生在抬着霍金的轮椅爬长城的过程中,或许是由于大家太累了,他们之中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要是霍金蒸发了就好了!”这本是一句玩笑话,却让这位天才科学家的高徒灵光一闪想出了“霍金蒸发”的名词,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学生们在回到剑桥之后,就真的研究起“霍金蒸发”来了。霍金对此很是骄傲。

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正常人都会出现此类问题,更何况身体状况欠佳的霍金。所以,霍金回到英国之后,身体就出现了问题,还是像之前那样剧烈的咳嗽,但这一次却对他的吞咽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每到夜晚,霍金都咳得无法入眠。这时,简都会抱着他入睡,这才可以使他咳嗽的症状减轻一些。

可以说,这次的中国之行,着实令霍金大病了一场,但是每当他谈论起这次旅行的时候,还是会表现出意犹未尽的感觉,他爬上了长城,似乎在演绎中国的那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而这意犹未尽的感觉,却令霍金感到他与中国的缘分似乎还要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