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师表孙家鼐

#二

字体:16+-

自从孙家鼐师徒进驻孙家花园,八公山更显得生机勃发,气象一新。每天晚饭,孙家鼐都要喝上二两“寿春神仙酒”。这“寿春神仙酒”可非同一般,据说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采用当地产的60度纯粮“寿春大曲”10斤,配上各种中药材:茯苓50克,黄芪50克,熟地30克,当归30克等,浸泡半月即可量力饮用。长喝则滋阴壮阳,延年益寿。饭后,孙家鼐则乘着酒性,以自己的奏折为讲义,给弟子们纵论天下大势,破解时务谜团,传授治国方略;白天,孙家鼐带着弟子们一边漫步于山水之间,一边借题发挥,师徒你问我答,谈笑风生。谢公祠(为纪念谢安而修建)里,他深情地回顾淝水之战符坚大军败北的经过,讲解了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的道理;赵国上将军廉颇墓前,他鼓励大家精诚团结,不畏艰难险阻,为国家建功立业;宋代名相吕蒙正(946—1011)的寒窑里,他要求弟子们胸怀大志,刻苦读书,掌握真才实学,随时听从国家的召唤;珍珠泉旁,他给大家讲述了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传奇故事,教育大家向范仲淹学习,身在庙堂则忧其君,身处江湖则忧其民,多为解决民主、造福乡梓做贡献。

孙家花园南侧,有一处只有1300米长的小山谷,因古木参天、泉水淙淙、花香四溢,使人流连忘返,所以被称作“忘情谷”。古人有诗赞叹道:

竹长三春雨,松鸣万壑风;

林深闻鸟语,草色断人踪。

从忘情谷到淮南王宫思仙台东坡,还有一片石林,高的达到五六米,矮的也有一两米,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终年雾气缭绕其间,绿树掩映其上,神秘而壮观。据地质学家考证,7亿年前,八公山一带是一片广阔的浅海滩,大量石块散布在沙滩之上。后来,经过地壳运动,海滩先沉入地下,又抬出地面,几经沉浮才风化成了八公山山脉,石块与沙子经地壳反复挤压,变成了混凝土一样坚硬的沉积岩。又经几千万年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淮南石林奇观:有的像利剑指向苍穹,有的似老僧坐禅,还有的如猛虎、若蛟龙,神态各异,活灵活现。

一天,孙家鼐带着弟子在石林漫步,聊及沧海桑田,不禁感叹人生苦短。当他走到一个石壁前,指着石壁上的痕迹让大家辨认。可辨认了半天,谁也没看明白,还是陈独秀的眼睛尖,认出这个痕迹像个“弗”字。孙家鼐点点头,问:“你可知道,这里面还藏有什么禅机啊?”陈独秀摇摇头。孙家鼐让人高马大的柏文蔚站在“弗”字边上,大家恍然大悟,合在一起,正是一个“佛”字。

接着,孙家鼐给弟子们讲述了“佛字石”的由来:很久很久以前,八公山白塔寺里住着一个小和尚,每天风雨无阻,都到这里面壁参禅。这一参就是几十年,小和尚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高僧。一次,他的徒弟前来请教:如何才能修炼成佛?高僧想了想,信手在石壁上写了一个“弗”字。徒弟思忖良久,也没有参破天机。十年过后,老和尚圆寂了。徒弟依然不离不弃,每天都来到这个“弗”字旁苦思冥想。一次,他坐累了,站起身来,倚靠在“弗”字旁,突然顿悟:我站在这里,“弗”字加上个“人”字,不就成“佛”了?师傅要告诉我的,不就是“想成佛、先作人”的道理吗?从此,他广结善缘,行善积德,为当地百姓送医送药,终于修成了正果。

陈独秀、柏文蔚等人听后,无不低头沉思良久。

九泉之下,让孙家鼐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弟子陈独秀、孙毓筠、柏文蔚、张之屏、袁家声等,后来相继走上了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革命道路,成为民国元勋。陈独秀则走上革命道路,与李大钊携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建党初期党的主要领导人;寿县⑵也成为中共在安徽的摇篮:1923年冬,安徽省第一个中共地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