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太较真,伤和气

字体:16+-

在现代社会,各种压力接踵而至,竞争加剧,人际关系复杂,个人在社会化的影响下更显得弱小无力,许多人在都在感慨:活得真累啊!毫无疑问,如何做人是一门精深的学问,细细想一想,保持平和的心态,凡事不要太较真,也不啻为一条立身处世之道。

南怀瑾先生所谓“有些地方马虎一点”,实际上是说,处世不要过于较真。过于较真的人往往也过于固执、做事太死板,容易走进“死胡同”。因此,人不要一条道路走到黑,一个死理认到底。天下没有过不去的河,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关键是要懂得“转弯”。自己拥有的并不一定是真理,他人持不同意见时,也可能是对的,或可能有部分道理。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较真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对什么都容不下,就会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孟浩然、辛弃疾、苏东坡等大文豪若不是太较真儿,肯定会借力上青云,实现自己一生的胸襟和抱负,就不会仕途不济,英雄无用武之地;郑板桥“难得糊涂”不失为一种藏巧露拙的自我保护;曾国藩韬光养晦,励精图治终成了一代名臣。清宰相张英的“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巧妙地化解了邻里矛盾。

但是,如果要求一个人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修养、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并且需要经常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气,多一些友谊。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小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巨款似地。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她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四五百元工资,一家人住在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建议大家都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有时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其中肯定是另有原因,不知哪些烦心事使他此时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恶语伤人、侮辱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然,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没有必要与这位原本与你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枪对枪、刀对刀地干起来,再酿出个什么严重后果来,那就太划不来了。与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没有文化,与其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的触犯是发泄和转嫁他心中的痛苦,虽说我们没有义务分摊他的痛苦,但确实可以你的宽容去帮助他,使你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会容忍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何以要用“异己分子”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意思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范和要求,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可以轻松愉悦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也太累了。我们的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是母亲。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不妨和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具体说来,做丈夫的要宽厚,在钱物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对娘家偏点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妻子对丈夫的懒惰等种种难以容忍的毛病,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切忌唠叨起来没完,嫌他这、嫌他那,也不要在丈夫偶尔回来晚了或女士来电话时,就给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审个没完。看得越紧,逆反心理越强。索性不管,让他潇洒去,看他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自信心强、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思,也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会发生真正的危机。家庭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狼烟四起,鸡飞狗跳,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有位智者说,如果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会回,因为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比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先生的确修炼得颇有城府了,知道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这样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我们的人脉就会更加健康顺畅,事业亦伴随他人的帮衬与扶持稳步走向成功。

当然,不较真儿也不是一味地姑息迁就,丧失原则。而是要巧妙转换,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以柔克刚,在不经意间抓住有利时机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