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一默,人生无难事(中文)

用幽默教育孩子

字体:16+-

采取幽默教育孩子,要适时适度、巧妙地与生活结合起来。并尽量顺其自然,巧妙点拨。这是上乘的教育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享受生活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足,因此,形成了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放纵任性的性格,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小皇帝”与“小太阳”,教育孩子也成了一个社会性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呢?我们不妨看看下面两则父子俩对话实例:

儿子:“爸,风这么大,为什么还要我摘下帽子呢?”

父亲:“你这大棉帽一摘,不就正好免票了吗?”

儿子:“这车子挺暖和的,为什么要我戴帽子?”

父亲:“你这不懂事的家伙,大棉帽一戴,不就像个大人了吗?快坐下,要不然你就别想占一个座位了。”

有个孩子考试得了优异成绩,回家后高兴地对父亲说:

“爸,我这次考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这下算得上神童了吗?”

父亲回答说:“很好!可是你要知道,二个100分才等于2元钱,爸爸买一斤苹果就要200多分呢,千万不能骄傲啊!”

两位为人父者,前一位缺少教养,教育孩子自私自利,实不可取;后一位妙喻真切,盈溢谐趣,很好地教育了孩子不要骄傲,方法上乘。

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学坏容易学好难。

有一位小女孩,天真活泼。她要妈妈陪她睡觉,妈妈说:“你先睡吧,妈妈还有事!”

小女孩双眉一扬,神气活现地说:“妈,又不听话了是吗?”

另一次,她要爸爸带她去公园,爸爸有事,不能带她去,她就说:“爸,又不听话了是吗?”

不用说,小女孩的训斥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是“活学活用”的结果。

对孩子的教育要适时适事,很巧妙地与生活结合起来。一个小姑娘问妈妈:“妈,你说,为什么我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只脚,可舌头却只有一根呢?”

妈妈回答说:“这就是要你多看,多听,多做,多运动,少说废话。”

这位母亲的回答似是而非,实则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了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不要太苛刻,要尽量顺其自然,巧妙点拨,否则,孩子的天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亨利喜欢猫,这天他把猫带回了家,要妈妈给猫取个名字。妈妈看到猫到处拉屎拉尿,很烦,但她没发火,幽默地说:

“就叫它妈妈吧,我把它留在家里,我可要离开家了!”

孩子从妈妈的话语中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便把猫打发走了。

对孩子的教育要冷热适当,不温不火,既要有理,也要有情。孩子有时难免有过度膨胀的要求,不要一味迁就。

牧师的小女孩单独在楼上睡觉,哭了;牧师上楼问她为什么哭。

“爸爸,我怕!”

“有上帝和你在一起,怕什么?”

“爸爸,你来跟上帝在一起吧!我下去和妈妈一起睡,好吗?”

“我的小天使,可是上帝他喜欢与你在一起啊!睡吧!啊!”

牧师言语幽默,加之表达刚柔相济,很好地教育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