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家长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于是,孩子只能按照家长的决定去做。那么,这些决定越正确,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强。一方面,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生命的**却会越来越低。他们感受到这一点,于是想对家长说“不”,但又一直被教育听话,所以连“不”也不能说了,只好用被动的方式去接受。如此一来,开朗的孩子也会变得沉默寡言,内向的孩子更加“鹤立鸡群”。
拜五四是某高校理科专业的大二学生,因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被学校责令退学。他称学校取消他的学籍他没有怨言,他只怨家长当初在他高考时包办了他的志愿,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原来,拜五四在两年前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由于个人兴趣与学科优势在文科,所以他想填的是与文科相关的专业。但是,他的父亲认为只有学工科才有前途,执意要求拜五四把志愿改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再加上拜五四的性格有些内向,也就选择了服从。后来,拜五四在高考中考出了近六百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被某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系录取。由于他所学的专业对物理的要求比较高,缺乏相应物理学科的牢固基础,拜五四一入校,在专业学习上就感觉非常吃力。再加上拜五四对现在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于是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中:越学不好就越没有兴趣,越没有兴趣就越学不好。大一下学期,一学年积累下来,学习上的问题在期末考试中全部暴露出来,他共有四门功课考试没有通过需要重修。校方根据规定,原本要开除其学籍,但是考虑到该同学有改过的觉悟,就给了他一次试读的机会,要求他四门重修课中至少要有三门能够通过补考。可是在补考中奇迹没有出现,拜五四仅通过了两门补考,学校只能劝其退学。
拜五四后来称:“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我和我的同龄人都没有什么自主权,一般是由家长决定。他们做决定最重要的依据是班主任的意见,我们的兴趣和意愿仅仅是参考。当然,班主任的意见一般是以我们的基本情况为基础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要求和家长的决定有出入甚至背道而驰时,最后总是我们屈服于家长的压力,选择家长认为合适的专业。”
现实生活中,像拜五四经历的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反映出在不少家庭,家长的“霸道”作风十分盛行,他们往往简单粗暴地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使孩子沦为毫无思想的“傀儡”。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痛苦的,对此,家长同样应该明白:孩子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强迫他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孩子总会不开心。如果一味地让孩子按家长的意图去行事,就可能引起孩子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
有研究表明,总是由家长做决定的孩子,长大后常常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而且缺乏责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一点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做决定。
作家聂鑫森的儿子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专业,后来,儿子想放弃新闻专业,学习中文,对此,聂鑫森非常开明,他选择了尊重儿子的决定。
他是这样记录这件事情的:
2001年冬,我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住在奥林匹克饭店,离儿子读书的地方不算太远。儿子到饭店来看过我几次,有一次是和外甥许卓仁、侄女易慧一起来的。我们一起吃饭,喝啤酒,儿子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在我将离京返湘的前一天,儿子来为我送行。与我同住一室的何立伟上街去了,宿舍里就我们父子俩。
儿子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
我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儿子下定了决心,说:“爸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我说:“你说吧。”
“我不想在北京读书了。”
我大吃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了,温和地问:“为什么呢?”
“爸,我想学中文,新闻课程……可学的东西不多,真的。我想重新参加明年的高考,然后好好地读几年书,打牢基础。”
“可北京的时光就白费了。”
“不,没有白费,我认识了不少人,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我想,对于写作是有用的。”
我又一次点了点头。我觉得儿子的决定不是草率的,他能下这样的决心,从心底里说我是欣赏的。“好。离高考还有几个月,你就拼此一搏吧。”
儿子灿烂地笑了。
这年寒假,儿子把所有的行李都带回来了,然后进入一个高考强训班,开始了他人生的一场真正拼搏。
几个月过去了,儿子信心满怀地又一次参加了高考,最终被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录取。
一个人的主动性往往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被强迫做一件事情,常常是口服心不服,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如果是自己经过考虑后作出的决定,他就会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直到成功。家长一定要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在对待孩子的意愿时,千万不能强迫孩子,否则,你就是当一个天天督促孩子的勤快家长,孩子也不可能因此而奋发图强。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家长的观念不同,爱的方式也就不同,建议家长们不妨尝试:大人“放手”小孩“动手”的教育方式,孩子能够做的事决不包办,要对孩子说:“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决定。”
其实,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危险的尝试,家长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且要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独立思考,真正地自己做决定。在此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左右孩子,要给孩子以单独思考、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有主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