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影响孩子的一生

从分床开始训练独立

字体:16+-

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诉说与孩子分床睡觉的苦恼。一个家长这么说:

孩子今年都9岁了,可是,他依然不敢自己睡觉,每天晚上硬要跟我们挤在一起才能睡得着。这可如何是好?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总不能在成人以后还是跟父母一起挤吧?

另一个家长说:

我儿子快上小学了,这些年一直都是我陪着他睡觉,他很黏我,独立性很差。我想让他独自一个人睡,所以给他布置了自己的小房间,可是每次都是说好了自己睡,但做不到,而且晚上总是不停地又哭又喊,害得我也休息不好,我都不知怎么办了。有哪位有经验的朋友给点主意,怎么才可以让他独自一个人睡呢?

类似的诉苦还有很多。的确,“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家长的这种苦恼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与父母分床睡觉是关键。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如果还夜夜黏着父母睡觉,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方面独立起来,更不敢想象他能有什么出息!

可是,也要追问一下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敢“单独”睡觉呢?专家分析,导致孩子不敢自己睡觉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在孩子幼儿时期,一些家长因为担心孩子踢被子、晚上撒尿,为了能在夜晚更好地照顾孩子而和孩子同床而眠。

第二,孩子从小就特别娇气,到了该跟父母分床睡觉的年龄,始终不肯离开父母自己睡觉。不得已,父母只好让孩子跟自己一起睡,这么一睡,就睡到了八、九岁,有的甚至十几岁还跟爸爸妈妈“同床共枕”,而父母也宝贝地不得了,每天晚上总是又摸又抱的,让孩子形成心理上的依赖与情感上的依附,总以为跟爸爸妈妈一起睡觉才有安全感、才能睡得着。以致一分开睡觉就焦虑、不安,恐惧地难以入睡。

正是以上的两种原因导致我们的孩子始终没有办法自己独自睡觉,不能很快地“独立”起来。儿童保健专家认为,让孩子独立睡眠不仅是卫生保健上的要求,对孩子的独立性和健全的人格发展同样有好处。它不仅让孩子有独立的机会,更有益孩子身体健康,培养孩子健康的性取向,同时增加夫妻感情交流的机会。因此,让孩子与自己分床睡觉势在必行。可是,怎么做才能把一直和自己一起睡觉的孩子“赶”走呢?这个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两种挑战:第一是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理;第二是孩子的恐惧心理。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第一,讲明道理并做准备。先要让孩子明白独睡是一个人长大了的标志,而不是父母从此不再爱他了。此外,要逐渐培养孩子晚上睡觉不乱踢被子和小便时告知大人的习惯。

第二,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父母可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小房间或者小床铺,父母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孩子会感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可以说了算。这首先是从心理上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同时又为孩子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第三,循序渐进,先分床,再分房,让孩子慢慢适应。诱导孩子睡觉时,可轻轻拍拍背,让孩子有种安全感,安静入睡。有的家长分床后一见孩子哭闹,就难以坚持,又让孩子回来同睡。这样不行!成功做到让孩子和父母分床而睡并巩固成习惯,不是一夜间就顺利完成的。而过程中的反复也是难免的。但家长既然已下决心,就要持之以恒。这样,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

第四,让孩子保持愉快心情去睡觉。父母与孩子分床睡时,要给孩子创造好心情,尤其在晚上入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但不要讲鬼怪故事或者听节奏过快的音乐。

第五,给孩子找个替代物。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第六,给予孩子安全感。在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给予孩子安全感非常重要。父母一定要注意遵守和孩子的承诺,给予及时的帮助和保护。比如,在与孩子分床、分房睡觉时,家长可以打开孩子房间的门和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

第七,适时强化。对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肯定表扬。当孩子出现反复时,要多鼓励他好的行为,也可以在孩子入睡前多陪他一会儿,使孩子尽快地适应独自分床睡。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个方面,让孩子自己睡觉,培养其独立能力就不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