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让孩子学会发泄不良情绪

字体:16+-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诊断出有抑郁倾向,这些孩子与那些喜欢用大吵大闹来宣泄情绪的孩子恰好相反,他们如果心里不快,既不表露,亦不向人表达,属于压抑情绪型,旁人无法知道他的想法。

孩子不善于表露情绪除与个人性格有关外,也可能与家长过往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时,过于苛责和不谅解有关,以致孩子因为家长的责罚而不敢和不愿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有些家长不喜欢孩子乱发脾气,当孩子胡乱发脾气时,家长往往会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立即停止吵闹,甚至一巴掌打过去。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导致一些孩子不愿表达自己的情绪,压抑惯了,导致一些孩子性格抑郁沮丧,心理不够正常。

专家表示,这类孩子是最令人担忧的,因为当他们遇上困难和不快时,身边的人无法知晓,结果可能会因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宣泄而出事。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要学会耐心引导,给予时间让孩子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对于不易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家长来说,必须在认同孩子情绪方面做出改善,有时孩子向父母表达不悦,只为了找个对象宣泄,所以,家长需留心自己是否给了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训示,或出乎孩子意料之外的责难。

家长要明白孩子也有充满负面情绪的时候,在孩子发泄其心中不悦情绪时,只要没做出伤己伤人和破坏东西的事情,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宣泄情绪。专家认为,让孩子宣泄情绪的较有效的方法如下几种:

1.让孩子尽情地哭

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有人说过,家长对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哭泣,更不曾引导孩子用哭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遭遇恐惧、委屈、愤怒时,常常会用哭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此时,家长不要哄劝孩子停止哭泣或者强行压制孩子不许哭。因为哭泣可以让在紧张状态中的孩子变得轻松。

虽然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这种方式有时得不到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引导孩子哭泣也要适可而止。

2.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画出来或者写出来

专家认为,让孩子以画画或文字来表达当时的心情,能帮助孩子很好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有机会重组事件经过,并有机会做出检讨和反思。

3.鼓励孩子把不良的情绪“说”出来

倾诉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让孩子学会倾诉,那么,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愿向家长及他人倾诉,而是把心事闷在心里,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危机。

倾诉可以缓解人的压力,让人把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要让孩子学会通过这种途径来排解情绪,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要鼓励、引导孩子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家长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要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细理论。

4.帮孩子转移不良的情绪

转移也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当孩子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让孩子过多关注所遭遇的事情,而要引导其从这种情境中摆脱出去,尽早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因为与其他孩子出现争执而受到老师批评,家长不要指责孩子不听话,而要和孩子谈谈心,讲讲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然后,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梳理与指导,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成为真正快乐的人。例如:

(1)当孩子愤怒时。

①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

②帮助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车才对他发火?”

③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如:“我知道你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可没办法,谁都得这样。”

④禁止孩子在发怒时打人。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应立即给予劝阻与适当的惩罚。

⑤鼓励孩子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委曲和抱怨的消极态度。如孩子告状说:“他打我……”你可以回答说:“大声告诉他别再打你。”再比如孩子告状说:“丽丽骑走了我的自行车!”你可以说:“你去问问她,现在能否把车还回来。告诉她那车是你的,你想把它要回来。”

⑥为孩子做个榜样。家长生气时要讲出来,以免控制不住时突然大发雷霆。家长不用在孩子面前掩饰自己愤怒的情绪,让孩子从你身上学到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但切记,不要用侮辱性的话对孩子表达你的情绪。

(2)当孩子恐惧时。一个人若不知道害怕,就很容易遇到危险,但恐惧过多,也难以过正常的生活。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的关键在于,帮助他对引起恐惧的因素进行理智思考,具体做法是:

①充分理解孩子的恐惧。三四岁的儿童已开始关注周围的世界,由此会产生许多担忧和恐惧。这时候的孩子,会经常无根据地对人或事产生惧怕心理。对此,家长应表示理解。

②与孩子讨论他所惧怕的事情。如果孩子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如火灾、地震等)感到恐惧,家长可以针对这些事情与孩子进行讨论,告诉他在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

③如果孩子对幻想的东西产生恐惧,应明确告诉他这样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④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经常害怕,但又说不出为什么,应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谈话,从中找到困扰他的原因。

认识到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同样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作为家长,应了解孩子情绪变化的特点,尤其应了解自己的孩子情绪变化的特殊性,有了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措施,只要注重从正面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掌握调节孩子情绪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从而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