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引导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

字体:16+-

家长如何让孩子走出嫉妒的误区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

嫉妒不仅影响同伴间的团结,而且对孩子自己也没有好处。家长应当让孩子慢慢认识到嫉妒的本质和危害,让孩子明白人人都需要与他人接触和交流,而嫉妒却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己的进步,发展下去既会害了别人,还会毁了自己。

2.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

(1)家长要让孩子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别人又在另一方面胜过自己,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要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己的潜能。

(2)有嫉妒心的孩子也有优缺点,优点是争强好胜,缺点是自私狭隘。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观念。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

3.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观念

家长要让孩子充分认识到集体和朋友间友情的美好和重要,使孩子乐于去帮助别人。

4.家长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因为溺爱是滋生嫉妒的温床,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5.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要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孩子学会了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不仅会发现他人的许多优点,而且也会容忍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这样,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经常表现出对别人的宽容大度,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如何正确对待比自己更成功的人,从而使孩子的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6.教育孩子承认差异,奋进努力

人和人必然是有差异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现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所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纠正孩子爱嫉妒的毛病时,家长同样要克服以下的不良习惯:

(1)总拿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毫无意义的比较,如“某某能考第一名,你为什么就不能呢?人家能弹琴,又能跳舞,你怎么什么都不会呢?”这些话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还会让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嫉妒情绪。

(2)与孩子一个鼻孔出气,如孩子嫉妒某个孩子,说某个孩子的坏话,家长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怎么做能让那个孩子“吃亏”,这种狭隘的教育心理,无疑是愚昧的,不但不利于孩子纠正“嫉妒”的毛病,还让孩子因此变得更加“狭隘”。

(3)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风凉话,如“他们有钱就有面子了?哼,不就是有钱吗?至于显摆吗?”这些话听在孩子的耳朵里,天长日久,孩子偏激、狭隘、喜欢嫉妒、嘲讽、挖苦别人的性格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