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孩子而言,“小心眼”是一个很空泛的字眼,什么样的行为是小心眼的表现,孩子并不知道。所以让孩子认识到哪些行为属于“小心眼”的表现和“小心眼”可能带来的危害,能让孩子逐渐变得大度而富有包容心了。如,过于斤斤计较、怕吃亏、喜欢与别人针锋相对、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件事情放在心里就耿耿于怀,让自己不快乐等行为,都是“小心眼”的表现,只有放下这些不必要的“小事情”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也才能与他人更加融洽地相处。以下的这些备选故事就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的。相信对教育你的孩子有一些帮助。
怕吃亏的圣徒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分配不均的时候。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往往觉得不公平,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从而不能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忧心忡忡,斤斤计较,过于小心眼,不妨让孩子听听《怕吃亏的圣徒》这个故事——
有两个虔诚的圣徒准备到圣山去朝圣。俩人结伴而行,在路上遇到了天使变成的老人。他们问老人,圣山的路该怎么走呢?
天使便带着他们走了一段路程,但因为有事要办,天使说:“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看到你们如此虔诚,我很感动,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一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
而另外一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
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
“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呀?你应该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两人推辞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啊,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了,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
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一只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如他所愿,成了双眼都看不见的瞎子了!
两个瞎子再也不需要谦让了!
自私是一种可怕的心理,它能摧毁所有美好的东西。因为自私,心眼小,总担心他人过得比自己好,总担心他人多占了自己的便宜。为此,邪念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不能再和睦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呀!所以,别在小事情上与人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要想过得比别人好,需要有开阔的胸怀!
互不让路的两只羊
在学校中,一些孩子遇到一点点事情就与其他人针锋相对,争强好胜!弄得成天郁郁寡欢的,非常不开心。如果你的孩子总把心事放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对他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家长一定要及时疏导他们。《互不让路的两只羊》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服例子——
森林中有一条河流,河水湍急,不停地打着漩涡,奔向远方。河上独木桥,窄得每次只能容一个人经过。
有一天,东山上的羊想到西山上去采草莓,而西山上的羊想到东山上去采橡果,结果两只羊同时上了桥,到了桥中心,彼此挡住了,谁也走不过去。
东山的羊见僵持的时间已很长了,而西山的羊照样没有退让的意思,便冷冷地说道:“喂,你的眼睛是不是长在屁股上了,没见我要去西山吗?”
“我看你是干脆连眼都没长吧,要不,怎么会挡我的道?”西山上的羊反唇相讥。
“你让还是不让?不让开,我就闯。”东山上的羊摇了一下头,那意思是:看到没有,我的犄角就像两把利剑,它正想尝尝你一身的肥肉是否鲜美呢!
“哼,跟我斗,没门!”西山的羊仰天长咩一声,便低头用犄角去顶东山的羊。
“好小子,我看你是不想活了。”东山的羊边骂边低头迎上西山羊。
“咔”!这是两只羊的犄角相互碰撞的声音。
“扑通”!这是两只羊失足同时落入河水中的声音。
森林里安静下来,两只羊跌入河心以后淹死了,尸体很快就被河水冲走了!
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他人相处时要学会谦让,切不可处处争强好胜,斤斤计较。什么事情都和别人对着干,这样做只会伤人伤己。
度量
孩子因为阅历浅,别人只要不小心“得罪”了自己就会耿耿于怀,仇视那个“得罪”了自己的人。这样的心胸,让他人难堪,更让自己不快。若想让孩子心胸变得开阔起来,家长应多讲一些名人心胸宽广的故事开导他们,如林肯的“度量”便是值得效仿的——
当林肯参选总统时,他的政敌斯坦顿因憎恨他而想尽办法在公众面前侮辱他,便毫不保留地攻击他的外表,故意用话语使他难堪。当林肯获选为美国总统的时候,他需要选一位最重要的参谋总长,而他竞选了斯坦顿。
当消息传出时,一片哗然,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有人对他说:“你难道不知道他从前是怎么诽谤你的吗?他一定会扯你的后腿,你一定要三思而行啊!”
林肯不为所动地回答他们:“我认识斯坦顿,我也知道他从前对我的批评,但为了国家的前途,我认为他最适合这个职务。”
果然,斯坦顿后来为国家、帮助林肯做了很多好事!
过了几年,当林肯被暗杀以后,斯坦顿说了一句非常中肯而又有分量的话语:“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一位!”
曾经攻击自己的政敌,最终竟然称赞自己,其转变就在于林肯的度量和个人魅力!如果林肯是一个斤斤计较,爱记仇的人,不但不能利用他人的能力为自己服务,更不能为自己赢得很好的声誉。
一袋土豆
幼儿园阿姨让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让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上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讨厌的人越多,口袋里的土豆数量也就越多。
第二天,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些土豆。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最多的是5个。
老师不动声色地告诉孩子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这个土豆袋子,即便是上厕所的时候也一样。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开始抱怨,因为发霉的土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一周后,游戏结束了,孩子们终于解放了。他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只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做。
这个时候,老师问他们:“在这一周里,你们对随身带着的土豆有什么感觉?”
孩子们纷纷表示,带着土豆袋子行动不方便,还有土豆发霉散发的气味很难闻。
这时,老师说:“这就和你们心里记恨着自己讨厌的人一样,记恨的毒气将会侵蚀你们的心灵,而你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它,如果你们连腐烂土豆的气味都无法忍受一个星期,你们又怎能忍受记恨的毒气占据你们的一生呢?”
孩子们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听了这个故事,你的孩子是否懵懵懂懂地知道了一些道理,但并未真正明白“老师”的意图。这时候,家长只需要稍加点拨,便能让孩子豁然开朗。让孩子明白,要想让自己过得开开心心的,不被“记恨的毒气”占据自己的生活,就应该放下“发霉的土豆”,轻轻松松地生活。
给他半壶水喝
对于伤害自己的人,很多人都是不能原谅的。但是,故事中的丹麦士兵似乎不是这样的人。让孩子聆听这个让人感动的故事吧,也许,能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出一颗博大的心——
在17纪,丹麦和瑞典发生了战争。一场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他听到一声哀嚎。于是抬头望去,发现原来在不远处躺着一个受了重伤的瑞典士兵。他正眼巴巴地看着丹麦士兵手中的那壶水。
“他比我更需要。”丹麦士兵走过去,将壶嘴送到了伤者的口中。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瑞典人竟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点方向,只伤到了他的手臂。原来,那个瑞典士兵以为他准备杀害自己呢!
“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本来要把整壶水给你喝的,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
后来,这件事被丹麦国王知道了,国王专门召见了这位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
士兵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孩子,对于这样的丹麦士兵,你是怎么评价的?你认为他值得效仿,还是认为他很笨,居然去帮助那个忘恩负义的人呢?
是的,生活当中,难免有一些人品行不好,忘恩负义,让我们气愤之余又非常同情。但像丹麦士兵那样的人,却是可敬的。他说我不想杀受伤的人,道理就像说我不想跟小心眼的人计较一样。所以,宽恕别人,其实是在拯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