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引导孩子得体待人接物

备选故事任你挑

字体:16+-

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人生是可悲的。一个缺乏主见的孩子就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没有固定的方向,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只会任他人摆布,得不到他人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与尊重,更有甚者,还可能被他人利用,成为无谓的牺牲品。因此,培养孩子的主见很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有主见、不随波逐流的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一读下面的故事。

没有主见的月亮

与磨坊主赶驴极为相似的故事是“没有主见的月亮”。这个没有主见的月亮,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事情呢?

夏历的月初,月亮兴冲冲地来上班了。它精神很好。只是太瘦了。身体细得像眉毛。

星星看见了,议论纷纷,有的说:“太难看了,瘦得像骨头。”有的说:“太瘦了,像没有饭吃一样。”月亮一听,羞红了脸。它决定把自己吃得胖一点。或许,这样星星们就不会再笑话它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每一天,月亮都比前一天胖了一点。月亮高兴极了。认为自己终于越来越讨人喜爱了。

夏历的十五这一天,月亮终于变得圆圆的了,它披着美丽的轻纱,神采奕奕地来上班了。它想,自己这么丰满、美丽,星星们应该夸它了吧?

可是,令人惊异的是。星星们因为月亮的光芒,都褪去了自己的神采,连搭理月亮都不搭理,这让它太费解了。

后来,终于有一颗星星按捺不住了:“你干什么这么喜欢炫耀自己呢?你不知道你这样肥嘟嘟、圆滚滚的样子很讨厌吗?把我们的视线都挡住了!”

月亮一听,伤心地哭了。它躲进了云层里,所以不吃也不喝。它想,我也许该节节食,减减肥了。

就这样,月亮越来越瘦,在月底的时候,终于瘦得连肉眼都看不见了。

星星幸灾乐祸地说:“瞧,月亮都害臊的没脸见人了!”

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个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的人,难免会被别人的语言左右,成为一个缺乏主见,没有自我的人。对那些总喜欢评价他人,说三道四的人,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心起来。

猴子种果树

许多孩子做事情没定性,总希望马上见到成效。加上耳根子软,见风就倒,所以难以做成一件完整的事情。要想你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主见,不妨给他们讲讲以下的故事——

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

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有句农谚,‘梨五杏四’。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猴子一想:“对,五年是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正当杏树成活的时候,一只喜鹊“喳喳”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杏树呢?有句农谚,‘杏四桃三’。杏树四年才结果,你等得及吗?”

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于是就拔掉了杏树,改种桃树。

正当桃树成活的时候,一只杜鹃“咕咕”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桃树呢?有句农谚‘桃三樱二’。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

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

猴子哪里知道,“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连几年都没有栽活。

就这样,这只猴子什么树都没种成。

又一年春天来了,猴子想,这一次,我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主见了。这时,它又种上了梨树。

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那只乌鸦又飞来了,它“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又种梨树呢?你难道不知道‘梨五杏四’吗?你难道想等上5年才吃梨吗?”

猴子说:“哼!上次正因为听了你的话,害的我一棵树也没种成。”说完,它又忙着给小树浇水、施肥了。乌鸦见到这情形,只好灰溜溜地飞走了。

之后,喜鹊、杜鹃也分别回来说了这样的话,可猴子这一次再没有乱听别人的指点了。过了五年,它终于吃上了又香又甜的梨子。

开始的时候,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缺乏主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导致一事无成。后来,它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自己的主意,才吃到了美味的梨。

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做事情缺乏目标,缺乏坚定立场的时候,很容易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导致许多事情半途而废。只有有主见的孩子,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乌鸦的评论

乌鸦整天叫啊叫啊,遇见什么事都爱发表评论,它说自已是个伟大的评论家。

这天,乌鸦看见树上有一条虫子正在慢慢吐丝把自己包围起来,乌鸦很奇怪,飞过去问:“你是什么?为什么要把自己包起来?”

“我是毛毛虫。”一个细弱的声音应道,“我要给自己做一个家。”

“毛毛虫。”乌鸦笑得前仰后合,“你长得可真是难看,快把自己包起来吧,永远不要出来了。让别人看见那么难看的你,你不觉得羞愧吗?听我的,再也别出来了。”

乌鸦又接着飞,寻找可以评论的事物。突然,它看见一群蚂蚁正费力地移动一块巨大的面包。

“咦,你们这是干什么?”

“我们想把这块面包搬回家,作为我们的食物。”

“不会吧,你们真这么想?不要再异想天开了!”乌鸦边叫边笑,“这肯定是白费劲,面包这么大,就凭你们这点小力气怎么可能把它搬回家,与其在这浪费力气,还不如趁机逛一逛,乐一乐。”

乌鸦评论一番以后,又快快活活地飞走了。飞着飞着,快靠近河边的时候,看见一个丑陋的小鸭子在河边学习展开翅膀,可是它根本飞不起来。

“你想干什么?”乌鸦扑下去问。

“我想像天鹅一样展翅飞翔。”小鸭子回答。

“你们怎么都这样不自量力。”乌鸦突然一阵大笑,“傻小子,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敢和天鹅比,还是在地上玩吧,别再异想天开了。真是笑死人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乌鸦又经过这一带。令它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毛毛虫从茧里面出来的时候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还有,蚂蚁们正舒服地待在家里享受他们的大餐;昔日的丑小鸭也变成了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

在我们生活中,常有一些喜欢时不时“指点”别人的人,故事中的乌鸦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立场,总被他人的意见左右。因为,他人的意见,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别人并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

进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后面。于是,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身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跑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看见了爱因斯坦父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草草地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

街上的人笑痛了肚子,还以为杰克是个疯子哩。

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故事。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天才或许会把自己照成白痴。”

以自己为镜,才能看到最真实的自己。也只有以自己为镜,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需求。这个道理,对孩子来说,也许并不好懂。这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的目的不就是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自己吗?孩子只要掌握了这一点,想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并不难。

悦纳自己

许多孩子听惯了他人的夸赞。如果突然间听不到别人的夸奖就受不了了,以为自己不再受人欢迎了。这样的孩子活得非常辛苦。如果不想你的孩子做“爱开屏的浅薄孔雀”,不妨让孩子听听下面这个故事——

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

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

“当然喜欢,我是个电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

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

“不!我还有工作。”

“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

“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车行驶得很好。姑娘说道:“看来没有什么问题,请让我下车好吗?”

“怎么,您不想再陪一陪我了?我再问您一遍,您喜欢看电影吗?”

“我回答过了,喜欢,而且是个影迷。”

“您不认识我?”

“怎么不认识,您一来我就认出您是当代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既然如此,您为何这样冷淡?”

“不!您错了,我没有冷淡。只是没有像别的女孩子那样狂热。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是我的顾客,如果您不再是明星了,再来修车。我也会一样地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吗?”

他沉默了。在这个普通女工面前他感到自己的浅薄与虚妄。

“小姐,谢谢!您使我想到应该认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价值。好,现在让我送您回去。”

孩子,虚荣的人,总一心想听到别人的夸奖,如果听不到“好话”就深受打击,以为自己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这样的心理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人,终究是没有主见、浅薄、虚妄的,这样的人,只要遇到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

要自己拿主意

有些孩子很容易被别人的话所左右、打击,没有自己的主见。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归根究底还是缺乏自信。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不妨给他讲如下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上二年级的女孩乐乐放学回到家里,扑到妈妈的怀里委屈地哭了。妈妈为乐乐擦去眼泪,问她为什么要哭。乐乐抽噎着说:“班里一个同学说我又丑又笨,还说我跳舞的姿势超级难看。”

妈妈听后,笑了笑,说:“你能摸得着房顶上的天花板。”还没止住眼泪的乐乐听了,觉得很奇怪。她不明白妈妈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就怯生生地问:“您说什么呀?”

妈妈又说一遍:“你能摸得着房顶上的天花板。”

乐乐忘记了哭泣,抬起头看着天花板,心想:那么高,爸爸蹦起来都够不着,我怎么能够得着呢?

妈妈笑着问:“怎么,你不信?”

乐乐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信!”

“不信吧!那你也别信那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事实!”妈妈得意地说。

妈妈的话让乐乐开始明白,不能太在意别人说什么,要自己拿主意。

你的孩子在听了这个小故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或许,他已经敏感地察觉到了你真正想要说的意思。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故事教育法就成功在望了。或许,他还是懵懵懂懂的,那么,这时你就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相信有了这个小故事作为铺垫,你们之间的沟通会顺畅圆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