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末期,玄宗纵情声色,极端奢侈。每餐要上几千盘山珍海味,一餐之用,相当中等人家十户产业。
每至春天,玄宗天天晚间在宫里设宴,命妃子们头上遍插鲜花。玄宗亲自捉粉蝶放开,看粉蝶落在哪个妃子头上,玄宗当天晚上就住在她房里。直到纳杨玉环为贵妃,方止此游戏。
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前,玄宗宠爱宫妓念奴。此女不仅长相出众,而且唱功亦佳,天天伴玄宗左右。她每次打竹板唱歌,顾盼流情,十分妩媚。歌喉婉转动人,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声音都不能与之比拟。
玄宗专门训练四百匹舞马,分左右两个大队,大队下又分成若干小队。当时西北少数民族进贡的好马,玄宗都派人教它们跳“上杯舞”,曲尽其妙。
有一次,唐玄宗在皇宫设宴,他登上勤政楼。天未破晓,金吾和四军的士兵都排列等候,插好各种旗帜。士兵披着金甲,穿着绣袍。太常寺陈乐,卫尉卿张幕,然后各部落首领就餐。府、县、教坊大摆山车、旱船、寻撞、走索、九剑、角抵、戏马、斗鸡等各种节目。
同时令数百宫女,用珠翠装饰,穿着锦绣衣服,从帐篷走出来,奏《破阵乐》《太平乐》《上元乐》。又有人领着大象、犀牛入场,这些动物既拜且舞,每种动作都随乐曲,符合节拍。
玄宗经常在勤政楼观看杂技表演,当时教坊有个王大娘,擅长顶竹竿。她在头上顶着百尺长的竹竿,竹竿上端放着模仿方丈、瀛州的两座木制小山,叫一个小孩手拿红竹节在山间来回出入,而且不停地唱歌跳舞,真是绝妙已极。
当时刘晏考中了神童科,担任秘书正字,只有九岁。他相貌丑陋,但聪明过人。玄宗把他叫到楼里,杨贵妃把他抱在膝盖上,给他涂脂抹粉、戴头巾,把他化装成女孩。
玄宗笑着问他:“你担任正字,正了几个字?”刘晏答:“天下字我都正了,只有‘朋’字还没有正。”杨贵妃叫他写一首诗咏王大娘顶竹竿。刘晏少停一下,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谁得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玄宗、贵妃听了都欢笑起来,立即赐他牙笏和黄纹袍。
唐玄宗常观看斗鸡赛马,最宠爱神鸡童贾昌。贾昌,长安人,开元元年(713)生。他父亲是个大力士,自己能拉倒一头牛,是除灭韦党的功臣之一。贾昌自幼随父习武,敏捷过人。
明皇当临淄王时,便喜欢看斗鸡。开元以后,在两宫间建立鸡坊,并挑选五百名年轻力壮的六军士兵做鸡坊小儿,精心饲养千余只金毛、铁距、高冠、翘尾的公鸡,每天训练它们相斗。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
由于皇帝喜欢斗鸡,有不少贵族、官僚、百姓也以斗鸡为乐,甚至有倾家**产买鸡者。由于购鸡者众,从而使鸡价暴涨。穷人买不起真鸡,只好做木鸡相斗。某日,明皇出游,到了云龙门,看见一个小孩在弄木鸡相斗。这两支木鸡做得惟妙惟肖,像真鸡一样,斗得紧张激烈,比真鸡相斗还活跃。明皇看了一阵,便叫斗木鸡小儿跟他进宫,当鸡坊小儿者,吃穿等都比龙武军优厚。
原来这个小儿不是别人,正是贾昌。他进宫不久,管鸡坊的王承恩就向明皇报告说:“贾昌这个三尺小儿,一进入鸡群,就像自己进了小朋友中间,非常了解鸡,哪只鸡体强体弱,哪只胆怯,哪只勇敢,哪个鸡病了,何时喂食,怎样喂食,贾昌都了若指掌。他随便挑出两只鸡来,这两鸡都怕他,十分驯服地听他的命令,好像事先早已驯练好的一样。”
王承恩把贾昌的驯鸡本领说得神乎其神,明皇半信半疑,就把贾昌叫到宫里试验。果然,每个试验项目都令玄宗满意。非常高兴,当场任命他做五百小儿长。由于贾昌为人忠厚,处事谨慎,玄宗非常喜欢他,经常赏他金帛。
开元十三年(725)冬,贾昌用笼子装了三百只斗鸡,跟随封禅泰山。他父亲贾忠在泰山下病死。玄宗特准贾昌尽孝,护送棺材回东都安葬。
开元十四年(726)二月,贾昌又穿上斗鸡服装,随玄宗到达骊山。当时人们称他“斗鸡童”,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正赶上千秋节,当时山上奏乐、唱歌、跳舞。贾昌头戴雕翠金华冠,身穿锦绣襦裤,手拿带铃的拂尘,带领着鸡群,整齐、端正地站在广场上。贾昌两眼炯炯有神,眼珠迅速来回转动,指挥风生。
在贾昌的指挥之下,斗鸡马上竖起羽毛,张开了翅膀,磨完的嘴巴,然后拼死拼活地搏斗起来。斗鸡随着贾昌鞭子的指挥,或进或退,或高或低,都有一定的节奏。
贾昌看着胜败已见分晓了,就在前面带路,率领鸡群回鸡坊。斗胜的鸡在前边,斗败的鸡在后边,排成整齐的两行队伍。当时其他杂技演员,如角抵、万夫跳剑、顶竹竿、蹴球的,都不敢在贾昌前边走。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给贾昌娶了梨园弟子潘大同的女儿为妻。
开元末年,大兴土木,扩建温泉宫,把温泉宫改为华清宫,以华清宫为中心,在骊山建设成皇帝、贵族、大官们旅游城。
开元二十六年(738)冬,在长安洛阳建行宫,分别建造一千余间宫殿。
天宝元年(742)十二月,敕令冯翊、华阴两县民夫建会昌城,设置为骊山服务的机构。王公都在骊山会昌建立别墅,地价暴涨,亩值千金。
当时,不仅玄宗、贵妃过着骄奢**逸的生活,而且鼓励亲王、高级官员享乐。宁王李成器是明皇胞兄,有很多歌妓,歌妓宠婢不仅姿色出众,而且歌声动听,最受宁王宠爱,一般客人很少见到。
申王李成义,是唐玄宗亲二哥。宁王有灯婢,申王有烛奴,他叫人用龙檀木雕刻成许多小孩,穿上绿衣,系上腰带,手拿画烛,每当宴会时,把烛奴排列四周。申王每逢外出酒醉时,都叫宫妓用彩锦结成大兜子,抬着送回他自己寝殿,叫作“醉舆”。年冬天降温时,他都叫富宫团团围坐其周围,助其御寒,谓之“妓围”。
岐王李隆范,是玄宗亲四弟。他荒**好色。每年冬天,手脚发凉,就把手伸到美妓衣服里**,叫作“暖手”,天天这样干。岐王在自己宫中竹林里悬挂很多碎玉片,每天晚上,听到玉片相碰发出声音,就知道有风,叫作“占风铎”。
每年秋天,宫里妃子因为无聊,都捉蟋蟀玩,把蟋蟀放在小金笼里,放在枕头边,夜里专门听其叫声。
平时,玄宗经常大宴,赏赐百官,他认为国库的钱无穷无尽,怎么也用不完。所以把金钱看成粪土,无限度地赏赐宠妃、及权贵之人。
如开元十八年(730)二月,玄宗规定百官春季休假十天,自己选择名胜去玩乐、宴饮。玄宗并专门摆设十二桌酒席,招待宰相到员外郎的百官,每人赏钱五千缗。随后,玄宗登上花萼楼,看那些官员骑马玩乐,便叫他们停下与自己共同喝酒,并令其跳舞,尽欢而散。
开元二十年(732)四月,明皇在上阳东州宴请群臣,喝醉者玄宗赐他们床及被褥,叫人用轿抬回来,沿途不断,丑态百出。
开元二十八年(740)元宵节,玄宗登勤政楼,招待群臣,连夜点灯,不料被大雪浇灭了。唐玄宗敕令,每年二月十五日点灯。
天宝七年(748)八月,改千秋节为天长节。
天宝八年(749)正月,赐京官绢,准备第二年游玩。
天宝十三年(754)三月,明皇到跃龙殿设宴招待百官,赐右相杨国忠绢一千五百匹,彩罗三百匹。三品官八十匹,四品、五品官六十匹,六品、七品官四十匹,极欢而散。
玄宗与贵族、官僚的豪奢生活,消耗唐政府的大量资财,正赋收入,已经满足不了皇家及大贵族的需求,于是想方设法搜刮民财,杨崇礼、杨慎矜、王瀚等积极为这个风流天子效力。
开元初年,杨崇礼任太府少卿,他“请严善勾剥,虽分寸锱铢,皆躬自省阅检核”。后升太府卿,他为了增加太府的收入,“转输纳欠,折沽渍损,必令征送,天下州县征财帛,四时不止”。
崇礼当了二十年太府卿以后,使国库财物堆积如山,每年勾剥省便出钱数百万贯。崇礼死后,其子杨慎矜,继承杨崇礼,为太府出纳。他为了扩大收入,对全国各州交来的税物验核十分严格,常以“有水渍、伤败及色下”为由而责成诸州折价赔偿,然后转购当地价廉物美的轻货上交太府。
因此,各州交了正赋以后,还要补交所谓“水渍、伤败”那部分税物,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天宝二年(743)四月,陕郡太守韦坚,兼知勾当租庸使。他见杨慎矜父子以勾剥财物争行进奉而致恩顾,“坚乃以转运江淮租赋,所在置吏督察,心裨国之仓廪,岁益钜万”。
王瀚,也专为玄宗额外聚敛财富,数年之间,从小小的县尉升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御史中丞,身兼二十余使。王瀚任户口色役使期间,更进一步勒索百姓。按唐朝旧制,人丁戍边者,免其租庸,一般是六年返乡。
但开元年间,长征健儿死者很多,边将为怙宠故意隐瞒不报,从而戍边者人虽死亡而户口并未注销。王瀚明知实情,却坚持说这些人丁籍仍存,是长期漏税。
于是利用强权,除了减六年以外,追征征人之家三十年租庸,致使“天下之人苦而无告”。天宝四年(745),玄宗下诏免除百姓赋税,王瀚却奏请“征其脚钱,广张其数,又市轻货,刁甚于不放。输纳物者有浸渍,折估皆下本郡征纳。”同时又令“高户为租庸脚士,皆破其家产,弥年不了。恣行割剥,以媚于时,人用嗟怨”。
当时,唐玄宗“用度日侈,后宫赏赐无节”,又“不欲数于左右藏取用”。而王瀚用额外加税的手段“岁贡额外钱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曰:此皆不出于租庸调,无预经费”。明皇以王瀚“能富国,益厚待之”,兼二十余使。
以上几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财政官员,都是唐玄宗自己豢养的,这几个官僚所得的禄位,大大超过一般官员。这不仅腐蚀了官员,同时也腐蚀了唐政府,加深了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