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列传(全8册)

第十一章 罗王之裂

字体:16+-

1923年春天,王国维成为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正当他风光无限的时候,他与罗振玉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罅隙。事情的导火索要从王国维的长子王潜明在上海病逝说起。前面我们只提到罗振玉和王国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除此之外,他们两人还是儿女亲家。

1918年,在罗振玉和王国维关系最融洽的时候,罗振玉了解到王国维的大儿子王潜明学习优异,性格纯良,于是在跟王国维商量后,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三女儿罗孝纯许配王潜明。罗孝纯和王潜明自小就经常见面,关系也不多,所以就同意了父辈们安排的婚事。婚后王潜明跟罗孝纯的夫妻关系很和谐,他也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海关公务员,两人还在上海买了一套小房子,生活的还算余款。

然而不幸的是,王潜明和罗孝纯一连生了两个女儿,都相继夭折了。罗孝纯有洁癖,每天都要给幼小的女儿洗澡,无论天气多冷,她都坚持。两个孩子先后夭折之后,王家人就觉得孩子的夭折跟罗孝纯总给孩子洗澡有关系,再加上罗孝纯和婆婆关系也不太和睦,所以跟王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更加不幸的是,王潜明和罗孝纯到上海的第二年,王潜明就因病重身亡了。得知王潜明病危的消息,王国维与罗振玉分别从北京和天津赶来上海,罗振玉了解到女儿向来与婆婆的关系不好,如今女婿已经不在了,把女儿留在这里也是受委屈。所以一向疼爱女儿的罗振玉在女婿王潜明入殓之后,就带着女儿先回了天津。

正经历丧子之痛的王国维对罗振玉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心想:“难道我连儿媳妇都养不起了吗?”随即将王潜明病时的医药费全部汇去罗家。罗家把钱寄退回来,王国维又寄过去,如此往复两回。最后,王国维气得不言语,从书房抱出了一大叠和罗振玉往来的信件,撕毁并付之一炬。

因为这件事,1926年11月3日,罗振玉给王国维寄来一封“绝交信”,为两人30年的情谊画上了句号。在这份绝交信中,罗振玉用崇尚博爱的墨子来比喻自己,写明自己在几十年的交往中一直在帮助王国维,从来没有怨言。还把王国维比作主张“重己”的先秦哲学家杨朱,认为王国维很自私,知恩不报。这样的指责,王国维是绝不接受的,于是两人从此就断绝了关系。

王国维虽然一直认为,罗振玉把女儿带回娘家是不合理的,但他后来还是尽心尽力的安排好了儿媳妇以后的生活,还将二儿子的长子王庆端过继给了罗孝纯。然后将大儿子的抚恤金全都寄给了儿媳。

后来,王国维返回北京后,就安排仆人冯友去了一趟天津,将从上海运回的王潜明夫妇的家具送到了罗振玉家里,罗振玉不想收,就让冯友给王国维带回了一封拒款信。罗振玉在王潜明医疗问题上曾指责过女儿“偏执”,王国维也在潜明遗款的问题上,以长辈的身份批评过罗孝纯“无理”,并请罗振玉喻以“正理”。谁知,罗振玉并没有站在王国维这一边,袒护的是自己的女儿。

罗振玉的长孙罗继祖,当时已经十四五岁了,对于这件事,罗继祖曾回忆到:“潘夫人处置善后偶尔失当,姑母泣诉于祖父,祖父迁怒于王先生,怪他偏听妇言,一怒而携姑母大归。……三十年夙交感情突然破裂,原因是祖父脾气褊急,平日治家事事独断,而王先生性格却相反,平日理头治学,几于不过问家政,一切委之阃内。……事情闹僵,又没有人从中转圜,以至京津虽密迩,竟至避面,直到王先生逝世。”

王国维长女王东明对“潘氏夫人处理善后失当”这样的看法却不同意,他认为父亲和罗振玉绝交并非只有这些愿意。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父亲最爱大哥,大哥病逝,给父亲很深的打击,已是郁郁难欢,而罗振玉先生又不声不响地偷偷把大嫂带回娘家,父亲怒道:‘难道我连儿媳妇都养不起?’然后把大哥生病时的医药花费全汇去罗家,他们寄回来,父亲又寄去,如此往复两回,父亲生气得不言语,只见他从书房抱出一叠信件,撕了再点火焚烧。我走近去看,见信纸上款写着:观堂亲家友道……”

但后世也有人分析道,其实王国维和罗振玉的矛盾在王潜明病逝之前,就已经有了。原因就在于,罗振玉认为王国维已经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了。

辛亥革命以后,清逊帝溥仪仍然住在紫禁城里,罗振玉和升允推荐王国维为南书房行走。1923年,罗振玉将自己的著作《殷墟书契前后编》《考释》等书,从天津寄到北京,让王国维呈给溥仪。王国维拒绝了。后来,罗振玉和升允联名上奏,弹劾以郑孝胥为首的新派。罗振玉让王国维代为呈递奏折,王国维又拒绝了。

这两次拒绝,在王国维看来,他是在帮罗振玉。因为郑孝胥与罗振玉有矛盾,当时京城里已经有了罗振玉和升允“结党”的传闻,一旦奏折呈上,传闻便会落实,到时罗振玉会陷入危险的境地。而当时的罗振玉却没能感受到王国维的一片苦心,误以为王国维是只图自保所以才拒绝的他。所以,罗振玉在绝交信中的言辞,已经超出了儿女家事的争执,而是直接说自己是墨子一样博爱的人,而王国维是杨朱那样自爱自私,二人非同道之人。既非同志道,又何必共叙旧谊呢?

这样的结果也跟两人的性格有关,罗振玉侄子曾回忆到说:“叔性格强势,脾气急,做事稍欠冷静。”叔而王国维性复忧郁,随和,情感冷静内敛而又热烈。所以两人势必会分道扬镳。

直到半年,“静安自沉”事件后,罗振玉闻讯愧疚万分:静安以一死报知己,我负静安,静安不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