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202)秋九月,曹操渡河攻打黎阳。不过,这次北征规模似乎不大,虽然御驾亲征,并且由荀攸、郭嘉做随军参谋,但真正渡河北上的仅张辽军团而已,并由乐进以讨寇校尉出任副职。此外,由一向小心审慎的将军李典驻守安民,振威将军程昱仍守甄城,负责后勤补给作业。这个编组和仓亭之战完全相反,动用的兵力不多,反而出动了大量的参谋人员,显示曹军这次北征,完全只是试探性质,目的在了解袁绍死后的四个多月,北方形势的转变,以作为全盘灭袁计划的参考。
张辽的军队由黎阳津强渡,很快便包围了黎阳城,袁谭再度向袁尚告急,袁尚为显示自己初任大将军的权威,乃留审配守邺城,亲率兵马前往解除黎阳城之围。
双方在黎阳城外,进行数次小型野战,袁军虽人较多,但指挥官缺乏经验,反被曹操所败,不得已,只好退守黎阳城。由于曹军数量不多,也无法采取强硬的攻城战术,战局呈僵持状态。曹操乃下令在黎阳城南三里处另建临时城寨,摆出一副长期作战的姿态。
黎阳围城内的袁氏兄弟大为紧张,在郭图的建议下决定采取两个策略以解除黎阳之困。
其一,是采用当年官渡大战中曹军的策略,派遣魏郡太守高蕃负责攻劫曹军后勤补给,以断绝其粮道。
其二,是命令并州刺史高干向河东方面进攻,另辟战场,以转移曹操的注意力。
由于曹营负责后勤的李典和程昱军队人数不多,曹操北渡黄河前特别有指令,万一敌人准备断其粮道,勿与硬争,改采游击战术分别扰乱之,并由陆路作粮食之补给。高蕃部队驻屯黄河北岸时,李典亲自赴前线观察后,立刻和程昱召开秘密会议。
李典表示: “高蕃军显然有意由水路拦截,陆上穿铠甲的军士不多,显示轻敌懈怠之心,不如渡河突击之,定可给予致命打击。”
程昱赞成李典的看法,乃暂不理会曹操的指令,两人各率其部队全军渡河攻打高蕃在北岸的大本营,果然获得大胜。高蕃军溃走,曹军水路上的粮秣运输也就畅通无阻了。
河东战场方面,袁军倒有不错的进展,并州刺史高干擅长谋略,他首先任命其部将郭援为河东太守,直接前往经略河东的郡县,摆出一副强制走马上任的姿态。一方面,高干说服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率匈奴军为先锋,直接骚扰河东诸郡县;另一方面,更暗中派人联合关中诸将中的主力马腾和韩遂军,出兵攻打曹军后方,以攻破曹军在河东方面的部署。
初期,由于缺乏准备,曹军在河东地区连连败退,不少城池开门投降。只有河东郡吏贾逵固守绛城,勉强挡住袁军的攻势。但郭援的军力拥有压倒性优势,河东父老感于贾逵治理河东郡素有治绩,乃全体往郭援处要求只要不杀害贾逵,河东父老便率郡民全体投降,郭援许之,绛城乃在和平中陷落。
郭援欲以贾逵为其属将,贾逵拒绝,郭援以武力迫之,贾逵不为所动。
郭援派人强押之叩头,贾逵大声呼喊: “哪有国家的朝廷命官向贼人叩头的道理!"
郭援大怒,欲亲杀贾逵。
绛城吏民大叫: “杀我贤君,全城俱死之!”郭援也不愿触犯众怒,乃囚贾逵于土窖中。
夜中,有一名叫祝公道的人暗中救出贾逵,贾逵脱险后,星夜奔往许都,向曹军报告河东形势。曹操立刻派镇守洛阳的司隶校尉钟繇负责河东的防务。钟繇的军队很快便找到南单于的匈奴军,并在平阳郡将他们团团围住。但不久,郭援的并州军也很快地抵达平阳的战场。
钟繇派遣新丰郡令张既去游说关中军的马腾,并陈述利害。马腾犹疑不决,参谋傅干向马腾表示: “古人有言,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之命诛暴逆,以法治天下,上下用命,可谓顺道;袁氏恃其强大,背弃王命,驱使匈奴入侵凌河东,可谓逆德。如今将军身为朝廷命官,处两大集团间却立场不明,欲以坐视成败,我恐成败既定,将军难辞叛乱之罪啊!”
马腾乃遣其子马超,领军万余,以庞德为先锋,急赴平阳郡驰援钟繇军。平阳战场上,钟繇军团的部将以郭援声势浩大,兵力又有压倒性优势,都主张撤退,以免遭到被击溃的命运。
但钟繇正色表示: “袁军声势力强,郭援全力拉拢关中诸将,至今却无明显成效者,因为有我镇守在洛阳。若害怕郭援军势而由此撤退,则很难再抵挡其威势,此未战先自败了。”
因此,钟繇坚不撤军。
等马超援军到,曹军士气大振。郭援为显示其军势,乃在钟繇军前强渡汾水,欲在南岸建立营寨。部将极力反对,郭援强渡。钟繇早料到郭援刚愎自用,若曹军坚守汾水南岸,他必无法忍耐,因此部署庞德军埋伏河边,等待郭援军半渡时突击。郭援果然中计,在半渡汾水时,被庞德的轻骑兵击溃,郭援当场被杀,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投降,袁军在河东功亏一篑。
袁曹两军陷入僵持中,袁绍旧盟友荆州刺史刘表,派遣刘备率军乘机攻占豫州的叶县。曹操为巩固后方,遣夏侯惇率军征讨,但恐夏侯惇恃强轻敌,特派以智谋谨慎的于禁及李典军驰援。
刘备见夏侯惇大军至,立刻烧毁营寨,向西南撤退,夏侯惇命全军追击,李典力劝说: “贼兵无故撤退,必有伏兵,此去西南通路窄狭,两旁草木丛生,不可追了。”
夏侯惇不听,便命令李典、于禁等留守叶县,自己率领本部军猛追刘备,果然中了火攻之埋伏,夏侯惇全军大溃,幸亏于禁和李典军及时赶到,才救了夏侯惇的生命。刘备以督军势大难以对抗,乃全军退入荆州。
曹操为巩固后防阵营,决定拉拢江东孙权以牵制刘表。孙权为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当年孙坚为袁术军团之成员,对抗董卓,屡建奇功。后因荆州刘表应袁绍要求,派遣黄祖军袭击,孙坚中乱箭惨死,军队归属袁术直接指挥。
孙坚长子孙策,年纪虽轻却英明果敢,在军队元老的拥护下,脱离袁术军,全力经营长江以南的扬州。袁术死后,孙策乘机领有其众,成为江东地区的强者,人称“江东小霸王”。
很不幸,孙策在二十六岁的英年期,遭到政敌暗杀,伤重而死。临终前嘱咐其至友江东名士张昭及素有“天才军事家”美誉的水军都督周瑜,辅佐十七岁的弟弟孙权继续经营江东,并由其母亲吴太夫人出任摄政之职。这是建安五
年(200),曹操和袁绍大战于白马津时发生的事情。
为了保证孙权的忠诚,曹操要求孙权派遣弟弟到许都为人质。孙权迟疑不决,乃召集群僚会议。张昭、秦松等主张服从曹操,但孙权心有不甘,乃召请周瑜至吴太夫人面前密商。
周瑜表示: “昔年楚国初封,不满百里之地,但终能继有荆阳,传祚九百余年,是因为能自力经营,不受制于中原霸主,才有这样的成果。如今将军承父兄遗志,兼有江东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经济力量强盛,民间生活富饶,人不思乱。如果鉴于曹**迫,遣送人质至许都,则不得不受制于曹操,最多只能获得侯爵之位,岂能再南面称孤?不如暂且不管曹操要求,慢慢观察天下大势的转变,再作决定。若曹操真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再事之未晚!"
吴太夫人也赞同周瑜的主张,孙权乃下定决心,暂时不理会曹操的征召遣送人质,只答应在长江以南牵制刘表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