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名言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莫德林学院于1458年由威廉·韦恩弗利特创建。供奉的玛丽亚·玛格达伦娜,主要是理发师、大学生和从良妓女的保护女神。韦恩弗利特是温切斯特的主教、亨利六世的大法官、一个肩负教育使命的人。他在牛津上的大学,就读于威克姆的新学院,并仿照它设计了莫德林学院。韦恩弗利特还在他的学院旁边兴办了一所学校,供那些准大学生们学习拉丁语。他还资助16名唱诗班男童。学院唱诗班兴盛至今,从这所学校便可见其端倪。
无论是从基督教堂草地赶来还是沿考利区驱车出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总是莫德林学院高大的塔楼,鹤立于高街的房顶之上,并在植物园的树梢之上。钟塔有4层,哥特式风格,轻灵飘逸,上有8座小尖塔。在牛津大学所有学院的钟塔当中,莫德林塔是最耀眼的,是“塔中百合”。普林斯顿仿造它的设计不是没有理由的。1509年5月1日,学院举行集会,庆祝这座钟塔的落成,此后该集会就成了牛津大学的民俗节日。早上6点,当唱诗班男童在塔楼上放歌,钟声随即敲响,又有几名大学生从莫德林桥上跳进查韦尔河,想借此再推动一下他们在牛津大学的成功。此时如果没有莫德林学院,五朔节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莫德林学院是奥斯卡·王尔德、爱德华八世和戴安娜王妃的哥哥就读的查尔斯·斯潘塞的学院。爱德华·吉本、德斯蒙德·莫里斯、理查德·阿滕伯勒男爵和面色苍白的托利党成员威廉·黑格都在这里学习过。这所学院维持着它过去的高水准,简直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建筑物泰然地分布在绿色之中,一切都有条不紊。学院占地将近15公顷,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植物园也位于莫德林学院的范围之内,多亏有一位考虑周全的资助人,它才得以在城墙外面大规模地发展。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也曾经在那里学习拉丁文的变格和拉丁语。1854年,传奇式人物劳思博士被安葬在学院的礼拜堂里,他担任这所学院的院长长达63年。他的座右铭是:“不断更新你的参数!”
自从1994年以来,在阵亡的莫德林学院成员的光荣榜旁,另外一块牌子上也写着厄恩斯特·斯塔德勒的名字。作为表现派“觉醒”的抒情诗人,斯塔德勒也在牛津作为罗德兹助学奖领取者,他于1906年至1908年在这里完成了他的论维兰德的莎士比亚的论文。两年后他再次回来,结束他在牛津大学的学业,变成一位刚踏上辉煌人生道路的年轻阿尔萨斯诗人和文学评论家。1914年,斯塔德勒在佛兰德尔阵亡,被一颗英国飞弹击中了。纪念碑上刻的是"大诗人学生士兵”,还刻着安热吕·西莱修斯的名言“根本在于人”。
莫德林学院还有条路叫艾迪生道。这条环行道是以散文家约瑟夫·艾迪生的名字命名的。1698年至1711年,艾迪生作为院士在这里享受着那种“想象的欢乐”;后来他又从理论上对这种快乐进行了发挥,成为风景园林运动的倡导者。艾迪生道位于查韦尔河的两条支流之间,并绕莫德林河谷草地拐了一个大弯。道路两旁生长着数百棵树木,黄杨树、橡树、楸树、七叶树、柳树和山楂树,还夹杂有紫杉、冬青和月桂树,还有那芳香浓郁的香杨树。哪里还有比这更优美的小路任思绪神游呢?
艾迪生道中央的大块绿地是牛津大学的神圣草地之一,只因为其中的一个树种:贝母属植物。4月底,当这种独特的百合灌木绽开它玫瑰紫色的、瓷器一样柔和的花蕾时,整个东北角的草地仿佛都披上了紫色的曼纱。这种棋盘花在英国叫作蛇头花、寡妇花、死人钟或忧伤姑娘,曾经遍布全英国,各地的叫法各不相同。由于河谷草地越来越少,贝母属植物也日渐稀少了。即使面积不是最大的,但最有名的一部分棋盘花正快乐地生长在莫德林草地。
牛津小百科
牛津大学协调着两个与拉美国家间的合作项目:一个是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拉美中心开展,合作伙伴包括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巴西、智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另一个是关于被动移民,由伊丽莎白女王机构组织,成员是拉美和欧洲的11所大学。校方同样十分注重发展同中国的联系,牛津与北大签署了学术合作协议。双方都在争取扩大给中国学生的奖学金范围,并发展同大陆、港台大学的学术联系。2009年度有200多名来自中国各地区的学生就读于牛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