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名言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整个西方教育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自由教育的传统。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传入英国,与其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相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英国本土特色并影响至今的自由教育思想传统。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大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但牛津大学坚守自由教育思想,并丰富和发展了其深刻的内涵。因此,现今依然主导着牛津大学的自由教育思想传统无疑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自由教育思想对牛津大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智的训练、德性的养成以及精英式的培养上。
心智的训练
毕业于牛津大学并担任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院士的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自由教育的核心是心智的训练,是心灵的普遍培养,这是大学最为根本的特性和本质。他指出:“从本质上讲,自由教育仅仅是心智的训练,因此它的目的不是别的,恰恰就是培养卓越的心智。”在纽曼看来,人类的心智在未经训练之前是粗糙的、不成熟的和幼稚的,因此,心智和身体一样需要培养。经过良好培养的心智在人的身上会表现为健全的见识、清晰的思想、理性、公正、自制等。对于训练心智的手段来说,古典学科知识是最好的工具。英国学者、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院长爱德华·考普斯顿(Ed-ward Copleston,1776—1849)也指出:大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行业的人才,而是通过古典学科和数学的学习来训练他们的心智,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胜任不同职位的工作。其中,古典学科和数学是训练心智的最有效工具。但是,无论希腊文法,还是数学定理,都属于高深的学问,要掌握它们就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自中世纪以来,牛津大学所开设的课程,从“七艺”、古典学科到现代人文学科,无不体现了自由教育思想。尽管两次世界大战后,牛津大学从单一人文学科的大学转变成为文理学科并重的大学,但传统自由教育思想依然无处不在。例如在牛津大学50个本科生专业学科中,占压倒优势的学科是学术性的,例如,神学、古典学、历史、地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和东方学等。在自然科学专业中,也主要是以基础性学科为主,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心理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而与生产和工业实际有关的应用学科则寥寥无几。而且,这些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都是具有优势的学科。此外,受到自由教育思想家有关“通才教育”理念的影响,从维多利亚时期起,牛津大学就非常重视把学生培养成知识面较宽并能触类旁通的“博学家",而不主张学生仅仅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现今,牛津大学所设置的一些联合学科专业也正是这种理念的延伸。
德性的养成
自由教育作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成员的训练,其目的是培养绅士。正如纽曼所强调的:“自由教育并不是培养基督徒,也不是培养天主教徒,而是培养绅士。作为一位绅士,他具有受过良好培育的心智,文雅的举止,正直、公正而不带偏见的心理,以及高尚和谦恭的生活行为。”由此,纽曼认为,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牛津大学每个学院自创立起就是一个独立自治的组织,有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和院规,为师生提供一应俱全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它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模拟的上层社会。年轻的学生来到大学求学,学院就成为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家园。在这样一个学院制的环境中,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养成德性。纽曼对学院功能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学院是一个稳定有序的场所,并不一味追求、传授和扩展知识;学院要求的是服从、谦逊、勤勉、忠诚和相互扶持等,并建立一种持久的关系;学院导师提供问答式的教育;学院从事的是德性的塑造、心智的培育、个体的发展,致力于文学、古典学科以及入门的科学教育……在他看来,在人文高雅的学院环境里,学生与导师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其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学院因而成为他们“最美好感情的神龛,贮藏最美好记忆的殿堂”。
在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建立初期,导师的职责是监督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承担着家长的责任。后来,导师的责任扩展了,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负责学生的道德品行养成,而且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以问答式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效果。因此,学院制下,导师是学院的核心。导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师生之间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师友关系。很多导师与学生建立的友情成为学生终身的“牛津情节”。学生养成了大学所期望的理想人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精英式的培养
自由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上层阶级的教育。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接受自由教育的人有所变化,但自由教育主要还是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中世纪至今,牛津大学一直都被誉为“政治家的摇篮”,足以说明自由教育思想传统对牛津大学的影响。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谈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时就这样指出:“它们特别适合一流人才。”牛津大学精英式的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优秀学生的选拔、导师制教学和精英教育的环境。
牛津大学以其悠久的教育历史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公认。2009年,在为考生提供的2009年英国优秀大学排名榜上,牛津大学已连续8年位居榜首。报考牛津大学的竞争异常激烈。牛津大学也制定了严格的入学标准和筛选程序,其目的就是要将最优秀的学生招入自己麾下。这本身就是一种精英人才的选拔。入学标准的第一个条件就很高,即申报者必须在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中有3门课程都达到“优秀”或两个“优秀”和一个“良好”。接着,牛津大学会对所有申报者进行初步筛选,一些专业还要求加试笔试,其他专业直接进行面试。加试的笔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和写作能力。面试由两名以上的导师负责,主要内容是考查考生所选专业的知识,不是已学的知识,而是更高层次的、学生完全不懂的知识。面试形式与考生入学后在牛津大学的日常导师教学形式相同。面试时,导师对考生的知识考察并不是最重要的,考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考生申报的专业是双学科专业或三学科专业,面试时就会增加相关专业的导师。考生一旦录取,参加面试的导师一般都将成为他们入学后的导师。从整个招生选拔程序来看,这样的筛选非常耗时、耗力、耗成本,但可以确保最优秀的学生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对此,牛津大学副校长考林·卢卡斯指出:“最好的学生和最好的教授来到这里,这是牛津可以经历这么多年生存下来的原因。”
为了确保这些被录取的优秀学生在牛津大学获得最好的教育,牛津大学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设施,而且为每个学生指派了一名导师,负责他们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业
发展和身心健康。这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导师制教学下,导师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心智的训练和培养。导师都会为本专业的学生列出一个阅读书目清单,要求学生按照进度对一系列问题展开阅读和思考,并提交相关的论文。每次见面时,导师会通过问答的方式与学生展开讨论和进行交流。导师其次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通过师生互动,导师会为每个学生在学习理解上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牛津教你有中之无"的内在含义。尽管这种教育模式的成本很高,但导师制作为一种精英培养模式在牛津大学一直传承至今,并成为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魅力和特色所在。
牛津大学为培养精英人才提供了一流的教育环境。2009年,英国优秀大学排名榜对大学评价的8个考核指标中,在教育服务和设施这一项上,牛津大学在英国大学中名列第一,而且学生的满意度得分也是最高的。在学院制的牛津大学,学生入学后各个学院就成为他们的归宿。每个学院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定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宿舍、食堂、图书馆、教室、计算机房、公共活动室、礼拜堂和运动场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每个学院,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学生一起生活,经常接触交流,既能够相互启发、激发灵感、开阔视野、共同提高,也能培养相互尊重的品德。学院对一些文化传统也非常重视,例如,入学仪式、毕业典礼以及学院重要场所悬挂历代名人画像等。
因此,任何一个新来的学生步入学院内都会感受到文化传统的震撼。在这样一个浓重的文化传统氛围熏陶下,学院的师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应该说,这种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养成严谨的学术作风和成为精英人才是极为有益的。
除学院环境外,牛津大学还为精英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丰富而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牛津大学充满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探究的学术氛围,堪称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植物园、天文台、剧院和音乐厅以及科技园、实验室、计算机设施和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众多的社团以及各种课外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发展个性、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英教育的环境,牛津大学成为英国乃至世界各国众多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
牛津小百科
牛津由于其日渐增长的高昂学费,只有大约3%的本科生可以自行支付所有的学费,80%的学生要在家长和助学贷款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学业。另外,17%的学生将有权享受牛津大学提供的经济资助。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牛津大学同时提高了助学贷款的数额。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将每年可以从校方获得高达1万英镑的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