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领袖摇篮系列丛书:牛津大学-真理是良师

第四课 牛津名人榜——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字体:16+-

牛津名言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1917年11月19日至1984年10月31日),是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女儿,是印度近代最为著名及存有争论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别担任两届印度总理,在最后任期期间遇刺身亡。她一方面为印度在冷战时期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针而令其政绩上蒙上阴影。因其领导印度的16年间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故后人亦称其为“印度铁娘子”。

成长经历

尼赫鲁家族的祖先是来自查谟-克什米尔邦和德里的婆罗门家族。英迪拉的祖父摩迪拉·尼赫鲁是北方邦安拉阿巴德的一名讼务律师,也是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前甘地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曾担任主席一职,也是著名的《尼赫鲁报告》的作者。该报告规划了有关印度未来的政府体制,以对抗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至于英迪拉的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则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以及印度独立运动的一名领导人。英迪拉是他与妻子卡玛拉所生。在英迪拉出生的那段时期,尼赫鲁开始与圣雄甘地联手推动印度独立运动。

英迪拉和她的母亲一直都疏远尼赫鲁家族,所以她从小就只能从多病的母亲身上获得关爱,而她祖父和父亲的政治身份也令她难以与同辈的人亲近,故此英迪拉也培养出坚强、独立自主的个性。

英迪拉12岁时聚集一班少男少女创立“猴子队”,为国大党担任参加游行集会、散发宣传品等工作。另外,尼赫鲁因从事独立运动的关系,房子经常有警察严密看守,传闻指英迪拉常替父亲带出一些重要文件,以转交其他独立运动人士。1936年,她的母亲卡玛拉与病魔挣扎多年后,终因肺结核去世,当时英迪拉只有19岁。在她的童年时期,并未享受过一段稳定的家庭生活,这对她日后的性格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其后,英迪拉进入印度、欧洲和英国的著名学府读书,如桑蒂尼盖登(又名“寂乡”)、牛津大学等,攻读政治、行政和社会管理学等学科。她广泛地阅读有关艺术、考古学、建筑学及宗教思想方面的书籍,博览群书大大开拓了她的眼界。但因成绩不佳最终都未能获得学位。

1947年的印度独立与分裂的过程中,英迪拉为数以百万计的巴基斯坦难民组建难民营,并为病人提供药物资助。这是她首次于公共事务上出力,也是她未来踏足政坛的一次宝贵经验。

印度独立后,由于费罗兹的记者和保险员工作关系,需回到安拉阿巴德工作。所以英迪拉夫妇二人之后又返回当地居住。他们的婚姻在最初的时候相当美满,但随着英迪拉带着两个儿子迁居德里,去协助她那刚当选首任总理而面临重大压力的父亲后,这段关系开始恶化。英迪拉成了她父亲的私人助理及看护,并经常为父亲分忧。随着这样的聚少离多,夫妇二人的暂别似乎逐渐演变成婚变。

在1952年,印度举行第一次大选,英迪拉分别管理尼赫鲁家族以及她丈夫费罗兹这两个竞选阵营。费罗兹的政治观点属于激进的一派,而尼赫鲁却相对保守,当时费罗兹并没有询问他岳父尼赫鲁的意见就自行参选。最后他成功当选议员并迁回德里,但他却选择在德里另外找一间房子居住。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像入赘的女婿那样住到岳父家,哪怕岳父家是总理府。他想妻子按当时的礼节应该搬出来和自己一起住才正常,但英迪拉却以照顾父亲为由没有搬出来。费罗兹当选议员后不久就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最主要是他揭发了一些国家保险业的丑闻,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反政府贪污的战士形象。这一事件令财政大臣、也是他岳父尼赫鲁的助手下台。后来,他更是支持喀拉拉邦的共产党上台执政,而英迪拉却奉父命,携带大笔资金来到喀拉拉邦,运用收买分化等手段将共产党政权颠覆。在这一连串事件之后,费罗兹和英迪拉事实上是分居了。但是,在1957年印度大选后不久,费罗兹心脏病发作需入院治疗,这一事件却戏剧性地挽救了夫妇二人濒临破裂的婚姻。英迪拉悉心照料患病的丈夫,令她和费罗兹以及孩子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但好景不长,1960年9月8日,英迪拉正在国外陪伴父亲出国访问之际,费罗兹终于因病过世。在以后的岁月里,英迪拉从来没有承认自己的婚姻是不成功的,但她的眼睛里从此总有一股淡淡的哀伤。

人物评价

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对英迪拉有以下的描写:“她的相貌很动人,她有一对淡啡色而又略带哀伤的美丽眼睛,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奇妙、高深莫测却又能引起人们好奇的微笑。”短短几句话,却表露出英迪拉内心表现出来的性格。

不过,在政绩方面,外界对英迪拉·甘地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人赞扬她的政绩和对印度的建树,也有人不满其强硬政治手段和蓄意栽培她的儿子成为接班人。纵然如此,英迪拉·甘地依然是印度一代传奇人物。

英迪拉在遇刺前不久曾经发表过以下的言论:“我一生都用来为人民服务。即使我死了,我相信,我每一滴血都会用来哺育印度,让她变得更加强大。”而事实上,随着时日的变迁,不少印度人民都怀念这位硬朗的“印度铁娘子",甚至有人称她为“印度国母”。

牛津小百科

牛津大学的首任校长(1224年左右)是位方济各会修士,也就是林肯主教罗伯特·格罗斯泰特。作为经院哲学派神学家,他发展出一种科学方法,将贵族的逻辑学和天主教的正统观念融合在一起,也将光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现象引进了一种不再仅仅带有玄学色彩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