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凯是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在她成名之前曾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有一次,她参加了一整天的销售练习,非常希望能和销售部经理握握手。那位经理刚刚作了一篇十分鼓舞人们士气的演讲。玛丽在队伍里整整排了3个小时,然后好不容易轮到她和那位经理见面。但遗憾的是,那位经理根本没有拿正眼看她一眼,只是从她的肩膀上方向后望过去,看看队伍还有多长,甚至根本没有察觉他正在与玛丽握手。玛丽等了3个小时,就获得了这样的一个接待!她觉得人格上受到了侮辱,面子受到了伤害。于是她立志做一名经理,“如果有一天人们排队来和我握手,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最真诚的关注——不管我多么疲劳!"
后来,玛丽·凯的愿望真的成为了现实。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妆品公司已成为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企业,也有很多她的慕名者来找她握手,她始终坚持着她以前曾发过的誓言。她说:“我有很多次站在长长的队伍前,与各种人士作长达数小时的握手,一旦感觉疲劳了,我总是想起从前自己排队和那位经理握手的情形,一想起他不正眼瞧我而给我带来的伤害时,我会立即打起精神,直视对方的眼睛,尽可能地说些让人感到亲近的话……”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给他的员工培训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论述:“不怕别人看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做人必须自重,尔后才会为他人所尊重。应该让人从你的行为中看到你堂堂正正的人格。”当然,自重并不仅在于不自卑,也在于不要在行为表现中玷污甚至丧失人格。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复杂的生活方式,利益的引诱,金钱物质的刺激都可能使这种事情发生。也许有的不能自重的人会以为他为个人赢得了许多东西,但他却丢掉了最根本的,那就是他的人格!说到行为的分寸,我们大家的体会就更多了。真理哪怕是只超过一小步,便是谬误!在与他人交往而需要表现自己的身份感时,有许多事情是极微妙和细腻的。缺乏节制的行为常是因小失大的开始。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者戴尔·卡耐基在谈到人际交往时也曾提道,那些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谨小慎微、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的人等,都会影响其与人交往。卡耐基曾指出:“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无端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所以他建议不要随便指责别人,而要:“尝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揣摩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比一味地去批评更有益处和效果,并且可以培养人的同情、容忍和仁慈。”
富兰克林说他做外交官成功的秘诀是:“尊重任何交往对象。我不会说任何人的缺点……我只说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优点。”
林肯住在印第安纳州鸽湾谷的时候,年纪轻轻就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常写信和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扔在乡间路上,目的是想使被讽刺的对象能拾到。
林肯在伊利诺依州春田镇当见习律师时,仍改不了喜欢对人妄加评论的毛病。
1842年秋,他又在报上写了一封匿名信,讽刺当时的一位自恃清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而被全镇引为笑料。席尔斯愤怒不已,终天查出写信者是林肯,他即刻骑马找到林肯,并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并不善于决斗,但迫于情势,只好接受挑战。他选择骑兵的腰刀作为武器,并事先向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剑术,准备到决斗那一天与席尔斯决一死战。幸亏在最后一分钟被人阻止了这场决斗,否则很难想像“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局面会怎么样。
这是林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个教训,从此他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艺术;他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写信骂人、任意嘲弄人或为某事指责人了。从此他也深刻地明白了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人会有怎样可怕的举动。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新任命的将军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惨败下来,使林肯很失望。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在批评和攻击那些无用的将军们,但林肯却没吭一声。他冷静地引用一句话: “不要随便批评别人,没有常胜的将军。”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总是回答说: “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情况下,也会跟他们一样的。”
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心,这也许就是林肯善于与人相处的秘诀,也是他的成大事之道。
顾及别人的自尊心,有许多种方法可以采用。在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执政期间,他的一位朋友接受邀请,到白宫去度个周末。这位朋友偶然走进总统的私人办公室,听见柯立芝对他的一位秘书说:“你今天早上穿的这件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迷人的小女孩。”
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总统一生中对一位秘书的最佳赞赏了。这句夸奖太不寻常,太出乎意料之外了,使得那位女孩子满脸通红,不知所措。接着,柯立芝又说:“不过,我希望你打印的文稿也像你的衣服一样漂亮,特别是对标点符号能稍加小心一些。”
柯立芝顾及别人自尊心的方法可能有点太过明显,但其心理策略却很高明。通常,在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优点的赞扬之后,再听一些比较令人不愉快的事,总会感到心中好受得多。
麦金尼在1896年竞选总统时,就曾采用了这种方法。当时,共和党一位重要人士写了一篇竞选演说,他以为写得比任何人都高明。于是,这位先生把他那篇得意之作大声念给麦金尼听。那篇演说虽有一些很不错的观点,但用词有些尖刻,很可能会惹起一阵批评狂潮。麦金尼不愿使这人伤心,打击他的一腔热忱,然而他却又必须对他指出。请注意,他把这件事处理得多巧妙。
“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很精彩而有力的演说稿,”麦金尼说,“没有人能写得比你更好。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说得完全正确;但这与目前这特殊场合的气氛,是否相符呢?从你的观点来看,这篇演说十分有力而切题,但我们必须从共和党的观点来考虑它所带来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根据我的指示再写一篇演说稿,并请你送给我一份副本。”
他真的照办了。麦金尼不仅替他改了这一稿,并帮他重写了第二篇演说稿,他后来终于成为共和党竞选活动中最有力的一名演说者。我们不妨设想,如果麦金尼没有顾及这个人的自尊心而直接指责其过失,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那肯定不会有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