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任何一个上司都比较看重两件事:一是他的上司是否信任他;二是他的下属是否尊重他。作为上司来说,判断其下属是否尊重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下属是否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心胸宽广的上司对于下属懒于或因忽视而很少向其汇报工作也许不太计较,会认为也许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汇报,也许是本身就是他们职责内的事,没必要汇报,或者是我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表现在言谈举止上,他们怕来汇报,等等。但对于心胸狭窄的上司来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做出各种猜测:是不是这些下属看不起我啦?是不是这些下属不买我的账啊?甚或是不是这些下属联合起来架空我啦?一旦这种猜测成了他的某种认定,他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从而做出对下属不利的举动来。
在工作中,上司和下属往往容易形成一种矛盾,一方面下属都愿意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做事,另一方面上司对下属的工作总存有不放心的状态。那么,谁是矛盾的主体呢?这就要看在下属和上司之间谁对谁的依赖性更大。一般来说,在下属和上司的关系中,上司总处在主导的地位。原因很简单,他能够决定或改变下属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甚至工作职责。一句话,在很大的程度上,下属的命运是由上司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上述矛盾,通常的情况是下属应适应上司的愿望,凡事多汇报,这对那些资历深且能力很强的下属来说,就要解决一个心理障碍问题,即:不管你怎样资深,怎样能力强,你只要是下属,你就只能在上司的支持和允许下工作,如果没有这种支持和允许,你将无法工作,更莫说创出业绩了。
所以说,下属们应该学会勤向上司汇报工作,尤其是:
——完成工作时,立即向上司汇报;
——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必向上司汇报;
——预料工作会拖延时,会及时向上司汇报。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上司的信任与倚重,从而打开事业之门。
1.讲究汇报的技巧
汇报工作是一项有技巧的工作。一次好的工作汇报,能让上司肯定你的成绩,对你另眼相看;相反,上司则会无情地否定你的工作与成果,甚至于你的能力。可见,一个下属学会如何汇报自己的工作是一个很严肃而且很重要的环节。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汇报自己的工作呢?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心理状态,创造融洽气氛
向上司汇报工作要先缓和以及营造有利于汇报的氛围。汇报之前,可先就一些轻松的话题作简单的交谈。这不但是必要的礼节,而且汇报者可借此机会稳定情绪,理清汇报的大致脉络,打好腹稿。这些看似寻常,却很有用处。
(2)以线带面,从抽象到具体
汇报工作要讲究一定的逻辑层次,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到哪儿算哪儿。一般来说,汇报要抓住一条线,即本单位工作的整体思路和中心工作;展开一个面,即分头叙述相关工作的做法、采取的措施、关键环节、遇到的问题、处置结果、收到的成效等内容,正所谓“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3)突出中心,抛出“王牌”
泛泛而谈,毫无重点的汇报显得很肤浅。通常,汇报者可把自己主管的或较为熟悉的、情况掌握全面的某项工作作为突破口,抓住工作过程和典型事例加以分析、总结和提高。汇报中的这张“王牌”最能反映本单位工作特色。
例如,河北蠡县一家体制改革颇有成效的皮革企业突然收到上级领导要来厂考察的通知,厂里临时抽调一位主管质量工作的副厂长负责接待。该厂工资制度、行政管理、产品开发和质量监控等需汇报的改革内容很多。从哪儿入手呢?这位副厂长驾轻就熟,对本厂质量管理的系统和措施、技术引进、质量水平的增幅、同行业所居的地位、产品市场占有率变化等有关产品质量的工作做了详尽的汇报。其他工作仅是概要地介绍。整个汇报中心突出,特点鲜明。
(4)弥补缺憾,力求完备
下属向上司汇报工作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比如对一些情况把握不准或漏掉部分内容,归纳总结不够贴切等等。对于失误,可采取给上司提供一些背景资料、组织参观活动、利用其他接触机会与上司交流等方法对汇报进行补充和修正,使其更加周密和圆满。
2.向上司汇报自己的工作要讲“度”
作为下属,要不要经常找上司谈谈,汇报自己的工作呢?
这也常常是人们在工作中难以把握的一件事。如果经常找上司聊聊,固然可以使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了解自己的能力,加深对自己的印象。但是,找多了,有时也常常会招上司心烦,以至于讨厌自己。而且,也容易给同事们留下一个爱拍上司马屁或喜欢走上层路线的坏印象。
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找多了不好,但完全不与上司接触,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应当适度,不过分,那么,这个“度”在哪儿呢?
首先,这个“度”存在于自己的工作状况和进程上。当自己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并有了新的开始。这时,向上司汇报自己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则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使上司能够了解你的工作成绩和将来的发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这个“度”也在于你的工作性质。如果你的工作性质本身决定了你必须经常找上司联系,汇报工作,那么,你切不可因其他顾虑而不去汇报,否则,只会让上司觉得你不称职。如果你的工作性质与上司不是直接联系,就没必要经常找上司汇报,以免招惑人们的猜疑以及上司本人的一些想法。
再次,这个“度”还在于你与上司的私交如何。如果你们之间私交很深,那么,不妨把这个“度”放宽一些。如果仅仅是泛泛之交,则不要太随便。
实际上,让上司过于了解自己也并非是一件好事。接触多了,固然可以知道你的长处和优点,但同时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的缺点和不足。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往往可以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明智的上司能够及时客观地了解其下属的种种情况。对这样的上司,与其说依靠汇报去加强他对你的了解,还不如更好地工作,用你的成绩去赢得上司的赏识。汇报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你所汇报的内容如何,是不是真正让上司感兴趣,是不是真正有意义,这才是关键。
3.汇报工作要选择时机
某个机关有位科长工作很认真又能干,但是处长却他对牢骚满腹,原因是这位科长常常向处长提出下属或自己的计划,而时机总是不凑巧。比如:
(1)处长准备外出时;
(2)处长心情不好时;
(3)处长正忙时。
就赏识而言,这些时候应尽力避免向上司提出烦琐、麻烦的问题。但这位科长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其他什么,他总是碰上这种时候给处长谈工作,最后处长终于忍不住了,沉下脸对他说:“非要现在说吗?”“你没看到我现在正忙吗?”自此以后,这位科长在要给处长谈工作时,总会先确定一下处长是否有空。
要成为上司的好助手的下属,应该耳聪目明,手脚灵活,能够关心自己周围和整体的事情。尤其要用心观察周围的动态,正确地掌握上司的心理,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那位科长能事先掌握处长的情况,再说道:“现在是否方便”,就不会弄错谈工作的时机。
4.不要事事汇报
遇到稍有例外的事、下属稍有错失、生产中断、器械发生故障……或者旁人看来极琐碎的事,也都一一搬到上司面前去请示,这样的下属,令人不禁要发问:他这个下属是怎么当的?
下属对上司不该有依赖心。事事请示不但增加了上司的负担,下属本身也很难“成长”。
通常,下属都拥有执行工作所需要的权限。他必须在不逾越权限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判断,把分内的事处理得干净利落。这才是上司期待的好下属。
琐碎的事不必一一向上司请示。但是,对权限之外的事也去专断处理,这是令人不敢苟同的。所以,下属必须认清什么事在自己的权限之内,什么事自己无权决定。
这种界限,绝不能混淆。如果发生了某种问题,而且又是自己权限之外的事,就不能拖拖拉拉,应该即刻向上司请示。
有一位公务员,在远方执行任务时,发现情况并不像当初预料的那么简单,需要上司赋予他自主行事的权利。于是他在给上司的电报中,先汇报了情况,然后说:“当你收到电报之后,无疑想发表指示,请不要发来指示,我们这里有你的一切指示。我将向你报告我们的行动。”多么巧妙!他既向上司表明了情况的复杂,请让我自主行事(当然在权限之内),同时也告诉上司,不必担心,我已领会了上司的意图,不会把事情弄糟,而且我会向上司及时汇报。果然,上司回电:“所述甚慰,听候佳音。”这位公务员的行动赢得上司的欢心。
还有,超过顶头上司超级联系、协调,等于把顶头上司架空,也破坏了规矩,应该列为禁忌。非得越级与上司联络、协调的时候,原则上,也要先跟顶头上司打个招呼,获得他认可。
如果上司直接与你联络,你在事后必须把此事向顶头上司提出报告,不要装着没这回事。
5.选择汇报的方式
一些下属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汇报时,最令人头疼的事就是该在什么时候汇报,该如何汇报。掌握合适的汇报方式是每个下属所期待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五种常见的汇报方式。
(1)定期汇报
下属自己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不向上司报告,往往使上司不了解实情,做出错误的判断,或是在会议上出洋相。
当然,不少事情无须一一向上司报告。但是,原则上可称之为“问题”、“事件”的事件,还是要向上司提出报告。报告的时机因其重要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很重要的事,必须即刻提出报告。至于次要的或属日常性事务,可以在一天的工作告终之时,提出扼要的报告。
有些单位采取汇报的方式,每天有例行的短时间聚会,由下属向上司提出报告。这个方法值得仿效。
有些单位印有工作报告表,每天由下属填写,按时送交上司。没有这种规定的单位,可以利用下班的前几分钟,向上司口头报告当天的过程与结果。上司根据这些报告,能了解情况,也可以用它作为拟定计划的参考。
(2)及时报告
松下幸之助先生这样认为:一个人完成工作后是否马上报告,不仅能看出他是否具备有始有终的责任观念,更能看出他是否有不忽视小事的警觉能力。而“一个人如果能完成困难的工作,却不能做平凡的小事,这样的人就不是真正能担当大任的人,更不是企业的灵魂人物。”另外,对于坏消息更要及时报告,以便迅速处理解决。
(3)中途报告
如果一件任务完成得很顺利或完成时间很短,就用不着中途报告,不过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就需要中途报告。
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很长时间,在解决途中就需要向上司进行中途报告,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便上司对你的工作有所了解。
有意外事故发生时,也需要提出中途报告,分析原因,展示过程,并接受以后工作的指示。
(4)口头汇报
内容比较简单时,一般采用口头报告的形式,上司急着要知道情况时,一般也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另外,美国出版的《有效的管理者》-书中,把某些上司分为“读者型”上司与“听众型”上司。“读者型”上司喜欢看书面报告,而“听众型”上司喜欢听口头报告,这样即使问题较复杂,内容较多,如果你的上司属“听众型”上司,你就应该进行口头报告。口头报告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与上司面对面交谈,汇报工作时,给上司提供可发问的机会。因此,下属在汇报前对上司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最好事先做好准备,这颇似研究生的论文答辩。
——任何上司都不喜欢漫无边际、杂乱无章的汇报,所以汇报的下属应尽量紧紧地抓住所要阐明的中心问题,以简单明了、有条理的语言,让上司了解到问题的实质,而不必事无巨细,一概汇报,因为此后上司对什么感兴趣,他自会提问。
——报工作时尽量避免“大概”、“也许”、“可能”、“估计”等这类模糊概念的词,要正确、准确、斩钉截铁,不能犹犹豫豫,含含糊糊。
——汇报的问题要有顺序,轻重缓急有所侧重。一般原则是先讲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再讲次要的,先谈结论,然后补充论据。
口头报告不仅让上司了解你完成工作的情况,更为你提供了直接让上司了解你的机会,汇报者应该高度重视。
(5)书面报告
一般而言,内容较为复杂或很重要,需要归档或需转递报告时,都要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对于“读者型”的上司,下属更要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