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人的艺术

莫卷入派别斗争

字体:16+-

有矛盾是正常的,但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表现为一种派别之争,则是不正常的。有些人从这种派别矛盾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遇、看到了窍门,便一下子陷了进去,其实这不会有好结果的。当然也有些人开始时是保持中立或者是躲着、绕着走,然而由于求官心切,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这种派系矛盾当中。对于上进者来说,卷入派别斗争实在是犯了大忌。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其实置身于有矛盾、有派别的环境当中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要掌握高档次的处世哲学。你的原则应当是:

首先,不能在大是大非趋于明朗的情况下缩手缩脚而完全置身于客观现实之外,从而丧失机遇;

其次,不要在无为的纷争当中浪费自己的精力,而且要力争在两败俱伤中使自己不受牵连。

其实,这种高档次的处世哲学本身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这是任何一个和权力有关联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必要的修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最忌讳的就是为了争官而主动地、有意识地在派别矛盾纷争中去捞好处。

在某炮兵部队,有一名号称“全团第一”的炮兵连长。他入伍之后一直是学雷锋标兵,军事技术也很棒。在军区组织的一次军事演习中,他代替有病的营长指挥射击,获得了百发百中的好成绩,创造了十几年来炮兵演习史上射击成绩的最高记录,被军区通令表扬。从此他名声大振,并被师政治部列为团职干部的提拔对象。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干部苗子,最后却未能被提拔起来,原因是,他陷入了团首长之间的矛盾漩涡。在研究他的提拔问题时,一方同意一方却极力反对。鉴于部队领导的意见不统一,上级机关就把这件事搁置起来。一直到转业回家,他的提拔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这位炮兵连长可谓德才兼备,但是,他在仕途上确确实实是失败了。不过,他的这次失败无论如何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违背了下属上进成功的一条法则:在仕途上,部下不能参与上级领导人之间的纷争。

上司和上司之间,顶头上司和间接上司之间,上司和下属之间,有些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你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只对一方负责,就未免患了“近视眼”,这是典型的“短期行为”。在古代封建社会,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之说,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今天,也是正常的,但是,应注意的是,如果你陷于一种矛盾漩涡中不能自拔,不能妥善地、兼顾地去处理各种关系,而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那么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局势对你就相当不利。

为了不陷入派别之争,下属对待上司要密疏有度,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做到这点,要求我们在工作上对待任何上司都一样支持,万不可因人而异,“看人下菜碟”。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人凭个人感情、好恶、喜怒出发,对某些上司的工作给予积极协助、大力支持,而对另一些上司则袖手旁观,甚至故意拆台、出难题,这是万万不可的。在组织上要一律服从,下属服从上司,是一条组织原则。有些人对一些与自己有矛盾分歧和自己不喜欢的上司不理不采,说话不听、交事不办,甚至公开对抗。这样做是违背组织原则的,必须加以纠正。对待所有上司在态度上要一致。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主要的上司和与自己相关的上司,态度十分热情,对于副职或与己无关的上司则十分冷淡。他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对己不利。若不及时纠正后果不堪设想。

对领导的尊重和服从既是有条件的,也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意义在于:不正确的,显然是错误的,甚至和法律政策明显违背的,你应当去抵制,但是也应当是有组织地去抵制。所谓无条件的,就是说下属对上司的尊重和服从,本身就是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所以即使错误,你也应当遵从、执行。而你的意见应当通过其他的渠道正常合理地提出。何况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事情你认为是不正确的,或者你自己不能接受理解的,并不见得就是错误的,要靠实践和时间来加以检验。如果你在执行和服从中有了梗塞,那就绝不会取得上司信任。这种事情一旦发生,造成的不好印象和关系障碍是很长时间都难以弥补的。

上司之间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当下属的可就犯难了。有时你和这位上司亲密一点,又怕惹恼了另一位上司;你要与另一位上司接触多一点,又怕开罪这一位,总之,这种状况使得下属左右为难。特别是那些在工作中不得不经常与领导打交道的人,更是不便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中立的态度,尽量做到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

一般而言,采取中立的态度是可取的。也就是说,进行一种等距离的工作方式,跟谁都不过分密切。或者说,完全从一种纯工作的角度着想,注意不让其中一个上司认为你是另一个上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