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实践活动的“骨髓”、“基石”。没有思维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
善于创新思维,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了解、熟悉和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个人思考问题,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思维过程中,总是有某种思维方法在起作用。思维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一种基本组成因素。就思考内容与思维方法的关系来看,如果说思考内容是思维活动的“硬件”的话,那么思维方法就是它的“软件”。
思维方法是从人们无数次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它们都有其客观根据,归根到底都反映着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密切联系。一方面,思维方法来自对实践方法的提炼与加工;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所采取的实践方法,又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受到大脑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的制约。思维方法运用得恰当与否,轻则影响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效率,重则影响一个人的成败得失。
创新思维方法泛指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某种开拓突破作用的各种方法。
由于思维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抽象性强等特点,一般都不可能提供像实践方法那样的可操作性极强的程序和步骤。那些直接服务于酝酿和产生创新设想的创新思维方法,其“创新”本性决定了它们的任务和作用主要在于“摸索”、“试探”,更不可能总结出一套固定不变的“创新思维公式”来。
创新思维不是凭空而生,从天而降的,创新思维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从人类历史上多如繁星、成效卓著的创新事例中,从人们长时期积累起来的这方面的丰富经验中,总是能总结出一些富有指导、启发意义的原理原则,和许多具体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具体做法,以及若干应该遵循、注意的事项,可供人们学习、借鉴和应用。当然,无论什么创新思维方法,都必须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起到它自己的作用。
创新思维既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方法,也需要运作非逻辑思维方法。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和环节上的作用有主次之分。从创新思维的全过程来看,逻辑思维方法的作用是基本性的,是贯穿始终的,是主力部队。非逻辑思维方法的作用是非基本性的,只是在一定阶段和环节上起作用,是先锋部队。二者在实际创新思维过程中互相配合、作用互补,就像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上翅膀那样,缺一不可。
在一些人看来,通过日常的思维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各门科学知识,自然就会学到和掌握可以起创新作用的思维方法,不需要专门学习。这样的看法是否符合事实呢?不能说完全不符合。的确,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的人,包括许多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杰出人物,他们大都没有在这方面专门学习过。但同时也不能不看到,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需要熟悉一套新的思路,培养起一种新的思维习惯,因而完全靠自发地体会、摸索和积累,就会难度大、进展慢、代价高、效果差。如果说在以往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的时代,只要有极少数人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有所创新,就已能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那么,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各个领域都渴求有大批善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依然像过去那样,只是十万人、百万人中才出一个善于创新的人才,那显然就太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了。
人们的实践经验证明,花一点时间系统地学一学创新思维方法,比起自发地摸索、积累,效果会更好,速度会更快,掌握和运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