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创新必须善于超越从众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善于走出经验思维的误区。克服、避免、突破从众思维和思维的定势,是创新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1999年5月16日下午,正在建设中的深圳赛格广场摩天大楼下,不知谁突然惊呼一声:“大楼要倒了!”顿时,大街上的数千行人,商场中的店员顾客,纷纷夺路狂奔、争相逃命,马路上各类车辆慌不择路,公交车上的乘客跳车越栏而逃,交通秩序乱作一团,不少人当场被撞倒受伤……
出现数千人狂奔的局面,原因何在?第二天,深圳的报纸报道说,这种数千人在大街上狂奔的现象此前已有过。它绝不是“豆腐渣”工程在作怪,而是一种气象错觉:因近两天深圳天格外晴朗且风大,空中云彩快速飘移,而建筑高度达291.1米的赛格大楼周围又没有其他参照物,在这一气象条件下,飞逝的白云背景给人造成大楼“峨然将倾”的错觉(这种错觉与月明星稀之夜,飞移的白云掠过月亮时,给人以月亮飞驰的感觉相似。)时隔四川綦江大桥等“豆腐渣”工程垮塌不久,行人见此情状,受下意识中“豆腐渣”工程恐惧症所支配,脱口喊出了这一惊天动地的叫声,慌乱的行人来不及辨别真假,在“先跟着跑再说,保命要紧”的从众思维定势驱使下,许多人便不假思索地跟着人群乱跑。可见,从众思维和思维定势严重影响创新思维的培育和开发。
英国是一个高福利和高薪制国家,只要能找到工作,一般都能拿到理想的工薪,但要找工作却很不容易。有一位22岁的英国年轻人,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却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张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却四处碰壁。
为了求职,这位年轻人从英国的北方一直到首都伦敦,几乎跑遍了全国。一天,他走进了世界著名大报——英国《泰晤士报》编辑部。
他鼓足勇气十分恭敬地问:“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
对方看了看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说:“不要。”
他接着又问:“那需要记者吗?”
对方回答:“也不要。”
年轻人没有气馁:“排字工、校对呢?”
对方已经不耐烦了,说:“都不要。”
年轻人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美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们肯定需要这块告示牌。”
对方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额满,暂不招聘。”
他的举动出乎招聘人的意料,负责招聘的主管被年轻人真诚而又聪慧的求职行为所打动,破例对他进行了全面考核。结果,他幸运地被报社录用了,并被安排到与他的才华相应的对外宣传部门工作。
事实证明,报社没有看错人。
20年后,他在这家英国王牌大报的职位是:总编。这个人就是生蒙,一位资深且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报业人士。
机遇总是垂青有心人。生蒙在求职中善于变换思路、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创新思维,给自己赢得了让人们发现自己才华的机遇,成功地从山重水复之处创造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奇迹。
曾经有位教授向学生出了一道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用左手捏着两只手指做持钉状,然后右手做捶打状。售货员以为他要买锤子,便递过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自己做持钉状的两只手指(意思地想买钉子),售货员终于醒悟过来,递上钉子,聋哑人高高兴兴地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教授提出的问题是:大家能否想像一下,盲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子?
听过教授刚才的叙述,有个学生立即举手回答:“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手指头模仿剪刀剪东西就可以了。”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全班都表示同意。
这时,就听教授微笑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因为盲人并非聋哑人,自己能说话。而如果用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自己反倒看不见。因此,请大家记住,一个人一旦陷入思维的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教授的答案简洁明了,却非常富有哲理。
人们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经验和习惯,在思维方法上形成自己所擅长的、比较固定的思维套路和模式——即思维定势。这种建立在传统经验和习惯积累上的思维定势,对于处理和解决日常的例行性事务上,确有一定的好处,往往能让人们少走弯路。但从培育创新思维上讲,思维定势并非能够到处套用,在处理和解决新情况问题上,经验思维和思维定势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甚至会成为创新思维的桎梏,阻碍人们向更高、更深、更宽广的未知领域开拓,束缚人们的梦想和想象翅膀。因此,突破思维定势,是创新进取者必备的思维素质。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让人掉以轻心,并由轻敌导致出错呢?因为急于求成的人总是从自己的经验定势和主观愿望出发,习惯于按常规思维办事。
有一家投资贸易公司准备招聘一名既精通业务又头脑灵活、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素质比较全面的总经理助理。经过层层筛选,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30人接到通知参加笔试。
笔试的时间终于到了,应聘者个个信心十足地接过人事经理发给的考卷。考卷的第一行清清楚楚地写着:
综合能力测试题,限两分钟答完,请认真阅读试卷。
(1)在试卷的左上角写上姓名;
(2)写出三种热带植物的名称;
(3)写出三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4)写出三座外国历史文化名城;
(5)写出三位中国科学家的姓名;
(6)写出三位外国科学家的姓名;
(7)写出三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书名;
(8)写出三本外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书名;
……
满满一试卷的考题,尽管是一些常识性的基本知识考题,但求胜心切的应聘者们惟恐来不及做完,大多数人来不及看完全部试卷,只是用眼睛稍稍瞥了瞥试卷,便争分夺秒地用笔在试卷上“刷刷刷”地写个不停,大家着急得心都要提到嗓子眼,只恨自己写字速度太慢,考场上鸦雀无声,空气似乎都凝固了。
两分钟的交卷时间转眼就到了,大多数人都还在埋头忙着答题,只有四五个人在规定时间内起身交了卷。负责考试的人事经理大声宣布,考试结束,凡是未按时交卷者试卷一律作废。考场上顿时就开了锅,有人高声抗议:“就两分钟时间,几十道题目怎么做得完?”
只见人事经理不慌不忙地笑着说:“非常遗憾,未并试卷者不能进入本公司接下来的面试,但不妨把试卷带走,做个纪念,请众位再仔细看看,或许对你们今后有所帮助。”
听了人事经理这番话,不少人重新拿起试卷继续往下看,只见试卷最后标注一行字:请做第一道题。
等看完试卷,那些未及时交试卷的人再也无话可说,只怪自己太仓促、太草率,没有领会考试要求就匆忙下笔。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急于求成而导致欲速则不达的实例。
前人的误区往往提供了智者的创新起点。要想以创新思维在未来竞争中取胜,就要善于突破经验思维的误导,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突破对寻常事物的成见,遇事不轻易凭经验下结论、做决定,学会清醒地从全盘看问题,做到全局在胸、胜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