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这几招

直觉思维与理论思维

字体:16+-

我们找出某些问题的最初阶段多半是凭着直觉的感受。许多的创新,都是源自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或第六感等当事者所产生的直觉。不少现象是凭着最初的直觉,再抽丝剥茧地发展为重大的创新。

但是,由于我们从小即被灌输数学、物理等重视理论性的教育,因此,往往轻视所具有的直觉力。所以,即使觉得有所蹊跷时,往往认为无所谓而错失直觉所掌握的问题。

我们只重视可以做论理性、具体性说明的问题而忽视了虽然无法巧妙说明,却觉得奇怪的直觉上的疑问。

譬如,察觉到假钞时绝非根据理论而来,不会有人觉得“钞票的手感差了”或“头像的轮廓往往左右方向扭曲0.1厘米”而认为是伪钞。任何人刚开始都不明究理,只是觉得“有点奇怪,这张钞票好像不太一样”。即使无法理论性地说出其中的缘由,然而直觉上却能掌握住其不同于平常的地方。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钞票上之所以印刷人物像,就是平常看习惯的人的脸孔,如果有点不一样时,会提醒人的感觉“不太对劲”。换而言之,如果要预防假钞,人的直觉最值得信赖。

任何人都具备这个直觉力,到处都有人会发现假钞。即使具备敏锐的理论上的分析能力,却无法直接分辨出假钞。理论性的认识发挥效力是在直觉察觉到奇怪之后。一旦发觉有所不对时,才会发现长度不对或没有浮水印等等。

问题在于是否重视任何人所具备的直觉。许多人虽然在直觉上觉得有些奇怪,却因为无法具体地说明而任由它去。但是,觉得“十分蹊跷”时最好在这个问题上深入钻研,直到自己信服为止。

个人的能力不足时,应该找其他的人参考,把觉得可疑、奇怪的地方当成问题。也许会令他人觉得你是“多管闲事”,不过,既然觉得无法释怀就应在众人面前提出疑问。当然,有时可能是疑神疑鬼的关系。但是,一个人直觉上的疑惑常是掌握重大问题的契机。

人的直觉多半直中问题的核心,一点也疏忽不得。但是,如果从理论上来思考时,刚开始的直觉往往被否定。如果能养成发现有所奇怪时,即使不知那个地方不对,也能告诉他人和大家一起思考的习惯,就不会把问题轻易地疏忽掉。

比如,在做经营上的重大决定时,常有经过三番两次的讨论,所得到的结论却是最初以直觉所拟出的方案。所谓直觉八九不离十正是此意。

“经营者的动物性直觉”这个比喻是表示直觉所具有的某种渐趋衰微的动物性部分,可以弥补常被一切的理论、道理所蒙混的人的弱点。

当然,直觉虽然有其不可抹灭的作用,却不是凭借直觉就行了。确认直觉的正确性之后运用伦理上的资料或反复的议论绝非白费心机。因为,所有的发明和创新都是以论理性的方法一再地验证最初的直觉,不懈的努力结果。

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21个方法来达成:

(1)容忍含糊;

(2)常问自己:“假如我是……”“如果这样,就会……”;

(3)随身带备纸笔,将可能随时在脑中掠过的概念和点子捕捉下来,最好备有不同颜色的笔,以便图像化地记下;

(4)利用色彩的变化,想出更多更多的事物;

(5)学习一种需要手眼配合的技能,如打字、钢琴、驾驶等;

(6)每星期最少有一天陪伴小朋友玩耍,或自己扮小朋友;

(7)拿一张人像照片或一幅名画,将它倒转然后照样画出来;

(8)每星期最少用半小时听一些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音乐;

(9)尝试用不同路线上学或上班;

(10)玩砌图、魔术、迷宫或其他需用想像力的玩具;

(11)到郊外去,细听大自然的旋律,如风声、鸟声、虫鸣等等;

(12)看完电影或电视剧后,幻想自己是剧中人,改写剧本,并在脑中播放;

(13)要知道,自然的光线是直觉的泉源,在工作时尽量打开窗帘,让自然光可以直照入工作室;

(14)做白日梦,体味每一个曾出现过的梦,用心去感觉;

(15)享受空闲和无所事事的时间,孤单不等于孤独;

(16)祈祷(即使你没有宗教信仰,也可向天祈祷,聆听内心的声音);

(17)学习太极或其他可以使人放松的功夫,每天静坐最少半小时;

(18)每晚花10分钟时间,回想这整天所发生过的事情,如果可以再做的话,可以怎样;

(19)无论多么忙碌,每一个月最少要看一本知识性的书,因为知识是脑的资料,累积知识越多,可以浮现的直觉就越多;

(20)如觉得思路闭塞,立即放下工作或学习,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或休息,听听音乐,散散步。

(21)做一些你平常不会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