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就这几招

案例学习:一个画家的发明

字体:16+-

电报的发明,是信息传送的一场革命。发明电报的不是职业科学家,而是一个画家,他就是美国发明家莫尔斯。

1791年,莫尔斯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镇。他从小就爱涂涂画画,长大后考取了耶鲁大学艺术系,毕业后,成为专业画家。

41岁那年,一次偶然的经历使他从画家变成了发明家。

那是在1832年,莫尔斯从法国乘船回到美国。他乘坐着“萨里号”邮轮,从法国回国,因为船走得慢,要起好几天。在船上闲着没事,有个青年学者杰克逊就在船上玩起了魔术。只见他将一块马蹄形的铁块绕上了一圈又一圈的绝缘铜丝,再通以电流。这块平平常常的马蹄铁就变成了一块魔块,它能把大大小小的铁制物质,像铁钉啦,铁片啦,都吸收在自己的身上。而一旦切断电源,它又变成了没有磁性的平平常常的铁块,原来吸在他身上的铁钉铁片,就都纷纷跌落了下来。

莫尔斯看得津津有味,深深地被个魔术吸引住了。他跑上前去,想自己动手试试。一试,那块铁果然也变成了会吸跌的磁石。杰克逊向他解释说,这是因为通电线圈会使铁变成磁铁。而电流中断,原来产生的磁性又会悠悠失去。

莫尔斯凭直觉感觉这个魔术背后有“文章”可做。他想:电流的速度是很快很快的,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送信息呢?他想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发明一种传送信息的机器。

他是个画家,对电一窍不通,而且已经41岁了。他想,天下哪有天生的电学专家?不懂就学,不信学不会。就这样,他丢掉了画笔,从事起电学研究来了。

经过了五年的学习和摸索,有一天,他产生了一个传递信息的思想。他想,电流只要切断一下,就会在遥远的地方产生一个电火花,一个电火花不就是一个讯号吗?没有电火花也是一种讯号,没有电火花的时间较长也可能看做一种讯号;这三种讯号的排列组合,就可以代表一定的数字或字母;字母的组合,就可以传递思想。根据这种设想,莫尔斯很快就发明了电报机。这一年,莫尔斯46岁。

电报在传送过程中,讯息会变得微弱起来。怎么克服这个问题呢?有一次,莫尔斯在一家驿站休息,他看到,传送紧急公文的人们到了一家驿站后,就留下已经跑得很累的马,改骑站里精力很充沛的马,这样,就能一直以很高的速度进行。他由此得到启发:弱化了的讯号也可以在一个个“驿站”里得到加强。他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讯号加强装置,使讯号恢复正常。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的会议厅里,在发报机上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长途电报。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收到了这个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