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9招足够

必要时不妨“自夸一下”

字体:16+-

俗话说:“宁跟聪明人吵架,不与傻子说话。”一般来说,人都愿意与身份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交往,而不愿意认识整天垂头丧气,愁眉不展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常与得意的人、能干的人接触交友,就会充满信心,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了。

这样看来,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说得太低了,不要过于谦虚。你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认识你才会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

如果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总在讲遇到的困难,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方听了会感到失望,对你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当然,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再春风得意的人,能力再强、地位再高的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所以交谈时很容易说起不顺心的事。但对初次认识的人来说,往往爱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一种幻想,潜意识中常盼望对方是个能干的人,希望成为私交。如果你令对方失望,他会认为没有必要与你交往了。

但夸张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虽然不了解你,但你应该有多大能力,他大致上是心中有数的。说低了,他不以为然,瞧不起你;说太高了也不好,弄不好露马脚。这就要求你在说话时要有分寸感。

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不但把现在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也有做的可能性。你讲给对方听时,对方一般是会相信的,而且你已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下一步的打算,自然他不会认为是在骗他。在讲下一步打算时,你要充满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你若把再下一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成了吹牛,对方就不会轻易相信。像一个小学生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样,让人觉得有点荒唐。所以只能把打算的下一步说出来,不能提前好几步说出来。

这一种技巧关键在于:不要超过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雄辩家中,政治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分辨不清的是非,甚至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其话语非常明确,充满自信。

奇怪得很,这些政治家所说的话会使数以万计的听众满怀信任地接受。从心理角度分析,这主要是他们发表言论时,经常使用“绝对”、“一定”、“完全”、“百分之百”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确判断。

例如,一位政治家在选举进入白热阶段时,到街头演讲,经常说道:“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我绝不失言,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关于这一点,请绝对信任我,我可以对天发誓。”也许听众开始时会半信半疑:“事情会这般绝对吗?”但听久了,耳朵里听到的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接受了。

有时,在商业谈判中,也可以使用这种语言,以使对方更为信服。

对人如此,对产品亦如此。“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中国古代商人共同推崇的一句至理名言。它表达了商品应以优秀的品质来吸引顾客,“好货自有识货人”的意念。而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现象则给予了蔑视。

然而,在现代商场上,不自夸行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行商处贾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我们仍然固守传统的商贾理念往往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中国传统名酒——茅台酒之所以能走出国门,推向世界,是因为它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经历:1915年,在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众商云集,熙熙攘攘,各国参展商品可谓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可是,中国送展的茅台酒被挤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无闻。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神秘国度,对神秘国度里所拥有的一切,外国人常常是一无所知,更何况一种酒。中国人远涉重洋出国参展的目的,就是想让浓醉香美的茅台酒走出“深巷”,让世人有所了解和认识,现在这样无声无息怎么能行呢。

中国人是聪明的,有智慧的。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他们深深体验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中国参展人员眉头_二皱计上心来,提着一瓶茅台酒,走到展览大厅最热闹的地方,故作不慎,把茅台酒摔在地上,随着酒瓶落地声,茅台酒浓香四兴,顿时,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这一特殊的“广告效应”使在场的众多商人直接领略到茅台酒独具魅力的香醉。最终使其获得了世界名酒的美誉。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品信息需要传播、扩散,才能使消费者认识你,接触你,接受你。茅台酒可以以“巴拿马博览会之举”的方式,通过酒香这一信息传递好酒的品质,但酒香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毕竟有限,况且许多商品并没有茅台酒这一酒香特质。如果今天我们仍固守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儿不愁嫁”,那么,我们将难以应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