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9招足够

学会装傻

字体:16+-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很文静又怕羞的孩子,人们都把他看成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可怜地问他:“难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钱吗?”“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一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你说美国总统傻吗?

学会装傻是厚化自己脸皮的一门基本功夫。

前些时候我因故需要买一些电器制品,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全部的电器都在一家店里买了。当然,附近并不是没有电器行,可是,我何以全部在同一家店里买呢?这是有原因的。起初我只是想去看看而走了几家电器行,最后在这家店里为了几种产品讨价还价:“如果这些我全买了,你可以打多少折扣?”当时我只是想先了解行情,并非全都要买。出乎我预料的是,店老板一口随意的方言,丝毫没有要隐藏方言口音的意思,而且似乎很木讷地说:“我开的价已经很便宜啦!”

经过几次杀价后,我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位老板似乎既诚实又可靠,于是就在他店里把所需的电器产品都买齐了。他以方言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结果,连我的预算有多少、在什么地方上班等一些根本不需要告诉他的事,我也在毫无防备的状况下说出来了。那是一种接近东北地方的口音,而他的语气也是独特而令人容易亲近的,因而我失去了戒心,我只发现自己一直在老实地回答问题。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奈德发明的自我监控技术,就是典型的现代装傻术。

1972年斯奈德提出了他的自我监控理论,主要关心下述两个问题:第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力图自觉控制他人关于自己形象和印象的程度;第二,采用这一策略对人际关系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自我监控就是个人运用他人自我表现的暗示或线索来控制自我表现的过程,是个人进行自我表现和印象管理的工具或手段。自我监控技术是由一个精心设计的自我监控量表来代表的。这个量表主要度量自我表现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关心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当性”,实际上测量的是人们对自我监控的态度问题。事实证明,在这个问题上得分低的人,在其他问题上的得分必然也低。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如果你对别人怎么看你根本不在乎,完全以“四大皆空”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那倒也罢了,你可以对自我监控的这套技术完全不予理会。但是,你能做得到吗?世俗之人总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所以,关心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当性是当今为人做事的第一要务。而要这样做,就必须发展他人观念和情境意识,以他人对自我表现的反馈和情境对行为表达的要求作为自我表现的一面镜子。

第二个问题,“是否注意社会比较信息,将其作为自我表现情境适当性的线索”,测量的是人们在自我表现中的模仿能力。模仿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机制。善于模仿,就会有良好的自我表现。如果你对“我发现我很难模仿他人的行为,”“我只能证明我已确信的思想,”“对于选择电影、书籍或音乐,我很少需要朋友的劝告”等陈述回答“真”,那就说明你不注意社会比较信息,把它作为自我表现情境适当性的线索,自我监控的能力就低;如果你回答“假”,那么情况则完全相反。

第三个问题,“控制和调整自我表现和行为表达的能力”,有如下陈述:“甚至对于我几乎不了解的论题,我也能做即时讲演,”“我想我会装出一副样子来打动或取悦他人,”等。如果你对它们的回答是“真”,那就表明你的自我监控能力高,否则,就低。

第四个问题,“在特定情境中对这种能力的运用,”有如下陈述:“我有时对他人显示出经历了比我实际上要更深的情感,”“即使我对自己不欣赏,我也常常表现出有美好的时光,”等。回答“真”,表明自我监控能力高;回答“假”,则相反。

第五个问题,“行为表达和自我表现适合特定情境的程度”有如下指标:“在不同的情境中和不同的的人在一起,我常常表现得像个不同的人,”“当我不喜欢别人时,我也可以使他们错以为我很友好,”“我并不总是我看起来的那种人,”等。回答“真”,对;回答“假”,错。

自我监控量表不仅可以用来测量人们自我监控的分数,而且可以用来指导自我监控,发展人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它的这种教育作用是第一位的。这一量表的运用有如下发现:第一,自我监控量表得分高的人社会适应性强,他们善于控制其行为表达,能够有效地操纵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第二,高自我监控的人比低自我监控的人更具有首创性。

也就是说,装得最傻的人,一定是个行高手,一定是个胸中有大沟壑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时,你不妨多一个心眼,反之,你自己若是这样一个人,那几乎攻无不克。